楊錦鑫:區塊鏈先入為主,占領2018年風口金融

楊錦鑫 2018-03-13 20:29
分享到:
導讀

區塊鏈經濟如今只是處于暴風雨爆發的前夜,等到這股寧靜和混亂交織過后,真正的應用落地很可能將會在2018年出現。

  褪去2017年的光環,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紛紛出現崩盤危機,但比特幣所運用到的區塊鏈技術卻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自年初比特幣出現一次回歸10000美元下方后,上周五比特幣價格再度跌破萬元大關,總體下降了2000美元左右。在比特幣回歸每枚9000美元以下,周跌幅達24%后,比特幣反彈仍面臨許多壓力,并且不斷出爐的負面消息也影響這比特幣的回暖。截止本周二(3月13日),比特幣處在每枚8900美元附近。

  用一句歌詞來形成比特幣就是:“事未過去,就已失蹤,此刻有種種心疼”。料想當前持有者有的準備喝西北風了,之前的大漲大跌都似夢,迷迷惘惘聚滿心中,乘勢追最后一次回暖的風,就讓比特幣的漲跌一切都隨風吧。可是,比特幣背后的區塊鏈恰似北風,吹醒人們賺錢的春夢,原因則是區塊鏈自2018年起成為行業最大風口,風頭幾乎蓋過人工智能,其中就包括2016年最為火熱的程序ea。

  2018年,不用多猜,區塊鏈底層公鏈的競爭會極其激烈。每天數以萬計的“殺手級應用”都想來分這一杯羹,就是鮮明的一個例子。在應用推廣的同時,市場的監管和去年比特幣期貨的上市也將區塊鏈的投資方式帶上風口

  據悉,區塊鏈相關崗位的招聘需求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快速增長,2017年11月之前,區塊鏈相關崗位的平均招聘薪資為2.32萬元。2017年11月之后,區塊鏈相關崗位的平均招聘薪資達到2.58萬元。而在2018年前兩個月,區塊鏈相關人才的招聘需求已經達到2017年同期的9.7倍。2018年1-2月,發布區塊鏈相關崗位的公司數量同比增長4.6倍。人才供應量同比增加235%,增速雖高于其他互聯網職位,但存量仍遠低于實際需求。

3.jpg

  “區塊鏈技術革命真的來了嗎?”

  其實,大家在投資的過程中不難看到區塊鏈技術的瘋狂,更多的能見諸報端。投資底層鏈的人可以看到公鏈自身代幣價值上漲的空間,只是短期還對ICO之后的漲幅產生了不少疑問。不過,大家對于代幣在其稀缺性、流動性、挖礦性方面的共識度還是較高。當下普通民眾對于區塊鏈技術的態度,更多的是等開發成熟之后,再行運用技術,所以誰能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見仁見智了。

  通過日前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針對近期興起的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熱潮的談話,也能夠發現,無論是商業大佬,或是部分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都是各持己見,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觀點。以下例舉幾個例子:

  馬化騰:現在數字貨幣雖然很熱,但騰訊不會發幣

  李彥宏:區塊鏈雖然具有革命性,但現在還太早期

  俞敏洪:區塊鏈出現使未來所有商業連接都面臨挑戰

  周鴻祎:區塊鏈目前的唯一應用場景就是比特幣

  丁磊:不要借技術名義和噱頭去炒作區塊鏈

  王鵬杰:開展區塊鏈數字資產項目“核準制”監管,推行個人區塊鏈賬戶“實名制”認證

  張近東:推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

2.jpg

  綜合以上觀點,大多是長遠看好區塊鏈發展,大多數國內科技巨頭在這一領域早有布局。今年來,從小米、暴風、迅雷到人人、美圖等等,都相繼先后涉足區塊鏈。大家都怕錯過這趟“快車”,只是不想花時間給別人做嫁衣,都只是想做接盤俠。在。在投資人和企業的眼中,區塊鏈是一個先發制人、先入局為王的行業,所以才吸引了大批企業前赴后繼地進入該領域,未來他們之間“爭奪戰”的激烈程度也可想而知。

  區塊鏈,本質是一種共享且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每一個節點的記錄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每一個節點在參與記錄的同時也將驗證其他節點記錄結果的正確性,并形成鏈條。這種特質使得所有數據、信息變得真實、透明、安全、不可篡改。其提高價值交互的效率并降低成本,最終成為了構建價值互聯網的基石。

  去年大熱的共享單車、網絡直播開始趨于理智,這也暗示“互聯網+”時代的落幕已經成為必然。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人們更多的會選擇以大數據、云計算以及智能科技為代表的新技術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所以區塊鏈經濟如今只是處于暴風雨爆發的前夜,等到這股寧靜和混亂交織過后,真正的應用落地很可能將會在2018年出現。


區塊鏈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