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馮鑫:不拼智能音箱 沖這市場3年至少要準備15億通信
在公開場合,VR正被馮鑫愈來愈少地提及,取而代之的是AI,以及從AI落地的兩個產品――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和今日頭條。
在公開場合,VR正被馮鑫愈來愈少地提及,取而代之的是AI,以及從AI落地的兩個產品――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和今日頭條。
馮鑫看到了它們背后巨大的機會,以及這種機會與暴風結合的可能。自今年開始,全面擁抱AI、擁抱信息流成為暴風屢屢提到的轉變戰略,“大方向總歸是沒錯的。”馮鑫說。
8月6日,在極客公園奇點創新者峰會上,面對臺下的觀眾,馮鑫再次講起了暴風的AI+戰略;會后,面對媒體,馮鑫講起了友商樂視和小米――上半年,樂視整體危機自然而然地影響到了電視業務,讓出了部分市場空間,小米嘗到了大甜頭,暴風則是嘗到小甜頭的那家。
講起了與智能電視同樣具備語音識別能力的智能音箱,馮鑫說,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涌入智能音箱市場,現在小米把價格定在了299元,接下來的就是199元的產品,而想要拼這一市場,至少要做好3年燒掉15億的準備。
也講起了必然會到來的智能電視與智能音箱大戰――電視是固定的,音箱是移動的,但電視是帶屏幕的,音箱則天然與屏幕存在隔閡,未來兩者必定會形成區隔。比音箱更移動便攜的是耳機,馮鑫說,3個月后再打響的就是耳機大戰了。
暴風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馮鑫 從體育、影音到TV 暴風產品的今日頭條化
暴風體系中第一個頭條化的產品是2016年9月正式上線的暴風體育,在此之前,對今日頭條,馮鑫已經研究了一兩年――今日頭條如今以在新聞資訊市場不到30%的份額拿下的廣告規模,幾乎與百度開始商業化的第二年相當,而當時的百度占據的市場份額超過80%,顯然,信息流廣告是一種比傳統廣告毛利率更高的商業模式。
暴風體育發布的前100天,馮鑫實際上做了一次今日頭條在體育方向的試驗,試驗的結果是,今年3月,馮鑫宣布暴風TV、暴風魔鏡、暴風影業也將全面進行擁抱信息流的轉型。
至今,這次大規模改版已經施行了4個月。從傳統的推薦式到信息流式,是一次徹底的斷舍離,馮鑫說,對于改版,自己是下定了決心。
暴風體育的改版最初是將首頁的推薦保留,但在最新版本中已經消失;暴風影音目前推薦保留了1/4,在下一版中也將被全部改為信息流式;暴風TV的信息流改版也正在探索中,目前從1頁12個影視劇內容改為3個。
推薦內容數量的減少并未意味著點擊量的降低,暴風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AI+戰略施行后,用戶時長從2小時增長到3小時。TV版的信息流模式的指向,一是根據用戶需求形成個性化推薦,二是能夠匹配到許多經典老片。“單純推薦熱門片子的方式,已經過時。”馮鑫說,在過去,看老片的占比非常低,但在信息流模式下,至少可以占到40%-50%。
從今日頭條到暴風TV,從手機屏到電視大屏,信息流化的過程中也面臨差異,馮鑫分析說,這其中最大差異是手勢問題尚未解決,這也是智能電視的下一步,暴風計劃今年能夠將手勢交互應用于電視領域。
智能電視與智能音箱必有一戰
除向信息流改版外,暴風TV今年5月推出的暴風人工智能電視X5 ECHO可以實現遠場語音交互,這對應的另一個被馮鑫研究許久的產品,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
沒有入局智能音箱對這位Echo資深研究者而言,是一種遺憾,更是一種無奈――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會涌入以爭奪家庭入口,且提供的技術、服務大同小異,小米已經以299元的價格開戰,接下來市場出現的將會是199元的產品。
“我們不會在這里撈到好處。”很多時候,馮鑫都在表達著他的清醒,比如對股價的起起落落置身事外,比如他說暴風影音是二流視頻平臺,也很難成為一流視頻平臺,比如說暴風的實力在巨頭的主戰場無能為力――為了占領市場,巨頭們愿意倒貼用戶。
馮鑫粗粗算了一筆賬,每年全國對智能音箱大概有7、8千萬臺的需求,基本被前三家公司包攬,占據市場起碼有保證2000萬的銷量,如果每臺賠上50,那么一年要燒10億,在爭奪市場3年,至少要準備出15億。“我們只能忍痛放棄。”
但暴風依舊在這個戰場上。在某種意義上,暴風的人工智能電視等于互聯網電視與智能語音助手的疊加,與智能音箱解決了同一種用戶需求,“智能電視與智能音箱必有一戰。”馮鑫斷言。
電視是固定的,音箱是移動的;但涉及視頻通話等需要屏幕的功能,電視更占優勢,音箱試圖切入購物方向就會引入屏幕,但屏幕大小、功能更需考量,兩者必定會形成產品區隔。至于打到什么程度,馮鑫并未多說――戰局才剛剛開始,暴風是第一家在電視上引入智能語音助手的廠商,但不出今年,更多的電視廠商必然會跟進。
沿著智能電視與智能音箱的差異,相比音箱,更移動便攜的是智能耳機,“我估計3個月后耳機大戰就要來了。”
暴風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馮鑫 樂視危機客觀上讓出了市場空間
馮鑫愈來愈意識到TV對于整個集團的價值,以及擺在面前的機會――樂視致新總裁梁軍曾提到,上半年開始看到的是樂視電視銷售量的負增長,在互聯網電視里,樂視一直是很難跨越的第一品牌,但今年它主動讓出了市場份額。
“集團出現問題會影響到電視,渠道、用戶都會出現問題,這是在給老二、老三機會。”但暴風并沒有抓住太多機會的,更多的機會給了小米。“我們吃了一點點甜頭,小米吃了大甜頭,現在我們意識到了正在追。”從線下渠道、從內容、從體驗、從商業化。
根據暴風集團2016年財報,暴風TV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44%至9.3億元,占暴風集團該年度總收入的56%。但同期,暴風集團硬件銷售部分的營業成本同比增長778.90%至10.57億元,毛利率為-15.29%。
硬件上的高成本再加上后期在人工智能的研發,對于暴風TV后續在保持為集團帶來高收入的同時是否會繼續帶來高虧損,馮鑫向新浪科技表示,2016年虧損大是由于面板大漲,但面對消費者,暴風不能隨便漲價,導致了去年的大幅虧損,但今年暴風電視的價格已經將這部分漲回覆蓋。
根據暴風集團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暴風TV銷量為20多萬臺,同比增長344%。第一季度平均獲客成本為321元,較上年平均獲客成本下降20%;ARPU值為37元,同比增長374%。
按照馮鑫的劃分,暴風集團目前主要有三大業務,影音、TV和VR。對暴風而言,融合了智能語音識別+信息流,智能電視是暴風體系中AI元素最多的那個,曾經鐘情于VR的馮鑫也漸漸將焦點轉向了AI和集合了AI元素的電視。“我賭2020年會活的兩個是TV和VR,而TV會占重心。”馮鑫說。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