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孤立”的馬云和被遺忘的“double H”夢金融

武單單 2017-12-07 14:50
分享到:
導讀

被“孤立”的馬云和骨子里流著“電商血脈”的阿里,還有一個被大多數人遺忘的“double H”產業夢,Health and Happiness(健康與幸福)。夢回中信21世紀,說一說馬云的“醫療夢”。

這幾日,烏鎮飯局好不熱鬧,大佬們觥籌交錯間,少了馬云的身影。馬云自稱,沒人請我,請我也沒時間去,言語間有點不服氣。被“孤立”的馬云和骨子里流著“電商血脈”的阿里,還有一個被大多數人遺忘的“double H”產業夢,Health and Happiness(健康與幸福)。夢回中信21世紀,說一說馬云的“醫療夢”。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就在那一年的1月,阿里巴巴把“中信21世紀”收了,走上了醫療的“絲綢之路”。2015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上市之后的第一份年報,董事局主席馬云寫了一篇致股東公開信,信中指出,阿里除了電子商務,約半數的員工以及關聯公司“螞蟻金服”和“菜鳥”,從事著具備重大戰略意義的新業務,包括物流、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廣告平臺等業務,以及十年后基于數據技術的健康和數字娛樂業務,馬云將其稱之為‘double H’產業,Health and Happiness(健康與幸福)。

億歐看來,Happiness需要建立在Health基礎之上,而為了實現‘double H’中的Health,阿里巴巴也算下足了功夫。阿里巴巴關于健康領域的投資和布局,都是由旗下阿里健康完成。但這世上本沒有“阿里健康”,阿里收購中信21世紀之后,才有了“阿里健康”。

從收購中信21世紀說起

與擅長搜索的百度和社交達人騰訊不同,阿里骨子里流的還是“電商的血脈”。電商是阿里巴巴的得意門生,所以也不難理解,要涉足醫療,阿里必然會在醫藥電商上下功夫。但在中國,并不是所有的電商都能在網上賣藥,必須要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醫藥電商牌照”。《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分A證、B證和C證,持有A證的必須是醫藥B2B第三方平臺,B證醫藥企業才能申請,C證指的是連鎖藥店申請開設網上藥店所需的牌照。

于是,阿里巴巴“瞄準”了中信21世紀,這是彼時全國內拿到第一塊第三方網上藥品銷售資格證的試點牌照的公司,不僅如此,它手里還掌握著中國“金貴的”藥品監管碼體系。在醫藥電商上,阿里巴巴頗有勢在必得之勢。

中信21世紀的主營業務之一是電子監管網╱PIATS。電子監管碼可以讓消費者追蹤到藥品的制藥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以保障藥品質量。藥品PIATS業務主要是指在中國銷售的產品提供鑒定及產品追蹤和物流信息化服務,進而提供防偽冒的強化服務、轉運信息服務、市場研究、推廣服務、客戶服務、物流管理及其他增值服務,以及向中國相關部門提供產品追溯召回和執法聯動信息服務。

收購中信21世紀后,阿里健康成為藥品電子監管碼的運維方。當時,電子監管網的運維是阿里健康收入的幾乎全部來源。據阿里健康2016年半年報數據,電子監管網部分業務的當期營收為4898.3萬元,占到總收入的89%。

這一收購也在另一方面解決了阿里健康旗下天貓醫藥館的痛點:由于沒有牌照,其只能作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之間的平臺服務商,不能直接銷售藥品,而當時阿里的醫藥電商大約一半的銷量是由天貓醫藥館導流帶來的。

雖然在2016年2月,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被國家食藥監總局暫停,這個“絆子”卻激發了阿里健康的斗志,在電子監管業務暫停三個月后,阿里健康重新推出第三方藥品信息追溯平臺“碼上放心”,迅速在6月13日上線的平臺兼容了原藥品電子監管碼系統。

 “不挑食”的阿里健康

自2014年1月成立起,阿里健康便一路“狂飆”,此前億歐盤點過騰訊醫療的布局版圖,與騰訊買買買的風格不一樣,阿里健康更多從自身業務下手,風格則更加多元和并包一些,億歐將其布局概括為五大關鍵詞: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保險&支付和智慧醫療。

1、卡位醫藥電商

作為阿里健康的拿手好戲以及最有潛力挖掘的一塊業務,醫藥電商的業務可分為B2C、 O2O、B2B三方面。“阿里健康的定位是用互聯網技術提供醫療領域的解決方案,這個思路與定位跟阿里集團做淘寶天貓是類似的。”阿里健康副總裁馬立曾表示。不僅如此,在拿下醫藥電商A、C證的路上,阿里健康亦步步為營。

B2C方面,除了其自營醫藥B2C阿里健康大藥房之外,還包括第三方交易平臺天貓醫藥館。2016年12月,阿里健康發布公告稱,為天貓醫藥館提供全套外包及增值服務,協助天貓發展其醫藥保健電商業務并收取費用。雖然在2016年6月,天貓醫藥館等第三方平臺曾被叫停醫藥零售在線交易,但阿里健康并沒有放棄醫藥B2C。8月16日,阿里健康宣布收購廣州五千年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獲得了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的C類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開始發展自主經營的非處方藥在線零售業務。

O2O方面,2016年5月,阿里健康聯合百佳惠蘇禾、德生堂、百草堂、康愛多等65家連鎖藥店,共同宣布成立“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 ,與數百家線下連鎖藥店開展合作。此外還從支付寶業務切入,已先后和海王星辰、國大藥房、北中聯大藥房、江蘇恒泰大藥房、重慶和平大藥房、河北新興大藥房、山東漱玉平民大藥房、廣東大參林大藥房等國內主流連鎖藥店開展O2O合作。

B2B方面,2015年9月,天貓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A證,進軍醫藥B2B平臺服務,而這還只是在第三方平臺“下手”。今年6月,阿里健康以2000萬人民幣收購禮和醫藥,行業人士分析,這將意味著阿里健康開始試水自營B2B業務。

2、搶灘互聯網醫療

先看投資。阿里健康投資方之一云鋒基金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支涉足互聯網、醫療、大文娛、金融、物流與消費等領域的私募基金,成立于2010年初。從該基金投資過的企業,我們亦可發現一些規律。2011年9月,云鋒基金數千萬元投資互聯網醫療企業尋醫問藥網,業內視為其涉足互聯網醫療的標志事件。

公開資料顯示,云鋒基金投資企業還包括雅達國際、華康全景網、醫聯、國藥網、明碼科技等,均包含互聯網醫療性質業務。

再看合作。2015年12月2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和阿里健康共建的網絡醫院正式上線。同時,武漢市中心醫院成立一個網絡醫療部門,通過互聯網提供服務。2016年1月,阿里健康在湖北洪湖啟動網絡醫院下村淘項目試點,向偏遠地區下沉優質醫療資源,開始搭建省、縣、村為單位的分級診療醫療網絡,2017年4月27日,全國范圍內又一家省級互聯網醫院——“湖北省互聯網醫院”授牌儀式于武漢市中心醫院舉行。阿里健康為武漢市中心醫院提供包括醫聯體數據平臺、影像云平臺、智能醫生輔助診療系統等技術服務,推動醫院向智慧醫院轉型……

3、布局健康管理

2015年12月,阿里健康合作魚躍醫療,以醫云健康為載體,醫云健康作為阿里健康慢病管理服務提供商,服務阿里健康用戶,阿里健康自此開啟布局慢病管理。2016年6月,阿里健康和賽諾菲中國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享優質資源,深入探索O2O、慢病管理等多個醫藥健康領域的合作,2016年10月,阿里健康聯合數十家智能醫療、健康設備品牌共同推出的“智能關愛計劃”,運用智能設備切入健康管理。

除了合作之外,2016年4月,阿里健康家庭醫生宣布正式推出“父母關懷計劃”,針對慢性病老年人群提供智能化的慢病管理服務。

4、落子保險&支付

支付和保險方面,阿里健康則更多地借助阿里巴巴兄弟公司螞蟻金服的力量。2014年3月,醫保控費概念股海虹控股發布公告,與支付寶簽署了商務合作框架協議,就醫療福利管理領域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同年5月,支付寶推出“未來醫院”計劃,支付寶對醫療機構開放自己的平臺能力,包括賬戶體系、移動平臺、支付及金融解決方案、云計算能力、大數據平臺等。阿里健康副總裁馬立解釋該戰略是“從支付的角度切入醫療行業,用阿里云作為數據支撐”。

去年4月,阿里健康發布公告宣布,將協同阿里巴巴集團與中國太平、太平人壽企業共同發起阿里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從事互聯網健康保險相關業務。并且在此前2015年4月,阿里健康云醫院平臺曾接入首家商業保險——信誠人壽;同年7月,阿里健康與太保安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5、進攻智慧醫療

年10月13日,在云棲大會智慧醫療專場上,阿里健康宣布與浙大附一院、浙大附二院,和上海新華醫院分別簽約,加速智慧醫療落地。其中包括浙大一附院共同申報的“醫學人工智能浙江省實驗室”、與浙大附二院、公益組織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三方將共同推動 “醫學人才智能培訓平臺”的建設;與上海新華醫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搭建醫院混合云平臺、云兒科醫聯體平臺,開發醫生智能培訓系統、醫學科研數據平臺,實現院內就診全流程移動支付等。

2015年4月,阿里云宣布和東華軟件、國際醫學達成戰略合作,將聯合打造中國第一家實體的智慧“云上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通過數據驅動精準醫療和健康管理。阿里云負責提供底層的云計算與大數據分析支撐,并整合阿里巴巴資源,為互聯網醫療的藥品O2O、移動支付等提供支持。

上聯醫院、中間嫁接醫療人工智能技術及服務、下達C端用戶,眼見阿里健康正努力打造一個智慧醫療的服務閉環。

打實醫藥電商,背后隱藏的是“大數據”野心?

一般來說,算法、算力和數據是人工智能的“三駕馬車”,對阿里健康來說,要切入人工智能在醫療方面的運用,數據是其一大優勢。縱觀其各板塊布局,從最初的醫藥電商業務起,阿里健康便埋下了伏筆。

“我認為阿里健康是目前行業中最有可能形成數據閉環的一家公司。”阿里健康CEO王磊曾表示。通過建立醫學影像云平臺、投資入股萬里云公司、搭建“遠程影像中心”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包括托管、審核和疑難會診的服務、還建立專業“第三方影像中心”,為大醫院提供影像服務分流。阿里健康正在逐步實現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

不僅如此,阿里健康2017年年報也顯示出王磊要利用數據鋪向醫療人工智能的野心。5月17日,阿里健康發布2017財年業績公告披露,阿里健康已與多地政府、醫院、科研院校等外部機構合作,打造未來醫院的人工智能醫療平臺和核心智能分析引擎,涉及領域包括醫療數據科研平臺、電子病歷、遠程影像云平臺、疾病診斷智能引擎等。

除阿里健康之外,阿里系其他公司如阿里云、iDST(數據與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均加入了醫療AI的大軍。今年3月,阿里云發布“ET醫療大腦”,打造醫生輔助工具。7月,阿里健康在北京萬里云醫學影像中心正式對外發布醫療AI“Doctor You”。該系統包括臨床醫學科研診斷、醫療輔助檢測、醫師培訓等功能,是“智慧醫療”的集成平臺。

億歐注意到,阿里健康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磊同時還是康淘醫療董事長、中信21世紀董事長、萬里云(云醫學影像大數據云平臺)董事、巨鼎醫療(智慧醫療健康解決方案供應商)董事、嘉和美康(醫療信息軟件商)董事。加上此前的合作和導流,有如此多數據“加持”,阿里健康要從數據攻下“人工智能”并不是件難事。

在AI+醫療的發力上,不管是從基礎設施層、技術層還是應用層,阿里健康確實正在打下它的一片天,這一點與騰訊的醫療布局野心如出一轍。更加明顯的是,不論是百度、騰訊、京東還是阿里,都在努力打造大健康生態閉環、爭奪話語權。

馬云曾放下豪言:“如果我們做對的話,30年以后應該是醫生找不到工作了,醫院、藥廠越來越少。”馬云還說了,下一個超越他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里。夢想還是要有的,馬云能用新零售顛覆零售業態,也保不準能在幾十年后讓醫生“被失業”,至于是通過阿里的老槍“電商”還是尖刀直入人工智能不是最重要的,在這盤BATJ的“賭局”里,誰笑到最后才最重要。

來源|億歐網

阿里 健康 醫療 醫藥 平臺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