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ETF產品分析金融

FT中文網 2017-11-21 09:00
分享到:
導讀

中國ETF產品覆蓋的市場和資產類型不夠豐富,不僅妨礙了投資者構建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也阻礙了中國智能投顧市場發展。

來源:FT中文網      作者:孟茹靜 歐陽輝

今年可謂是港股的牛市,截至10月31日收盤,恒生指數上漲了29.17%,恒生國企指數上漲了21.65%,投資于港股的投資者今年應該獲利頗豐。我們在2016年9月發表的《大陸投資者如何投資香港證券市場》一文中介紹了四種方式:直接開通港股賬戶(通過港股賬戶還可以投資于海外資產),滬港通的港股通賬戶,大陸和香港兩地基金互認,以及大陸QDII基金(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和分級基金等)。在這些方式中,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交易的追蹤香港股票市場指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 ETF)是一種非常方便、透明、低門檻、而且低成本的投資渠道使普通大陸投資者享受港股牛市,或者在自己的投資組合里實現配置港股。

目前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追蹤港股市場的ETF有四只。其中三只,華夏恒生ETF、南方恒生ETF、和華夏滬港通恒生ETF,都追蹤香港恒生指數,今年截至10月31日收盤,分別上漲了24.90%、24.03%、及23.17%。易方達恒生H股ETF則追蹤香港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今年截至10月31日收盤上漲了18.11%。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是追蹤大陸企業在香港上市的H股的重要指數。由于這些ETF產品均以人民幣計價,除了跟蹤誤差以外,相對于跟蹤指數的收益率偏離還體現匯率影響的因素,同期港幣兌人民幣貶值了4.85%。因此,大陸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這些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港股ETF就能簡單方便的獲得與香港恒生指數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比較一致的回報。

那么,什么是ETF?投資ETF有什么優勢?中國大陸ETF產品都有哪些?產品是否豐富?大陸ETF產品對老百姓的財富管理以及大陸智能投顧市場的發展有何影響和潛在貢獻?也許大家對ETF產品、以及大陸ETF市場還不太了解,我們在這篇文章中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首先,什么是ETF呢?ETF被稱為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的、基金份額可變的開放式基金。ETF 同時結合了開放式基金可以持續申購贖回的優點,以及封閉式基金上市交易的優點,投資者既可以進行申購和贖回,也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在交易所買賣來實現對基金的投資。但是一般參加申購和贖回的金額較高,所以普通個人投資者多采用交易所買賣的方式進行投資。

以華夏恒生ETF(代碼159920.SZ)為例,該基金追蹤香港恒生指數,在深交所上市交易,一手100股,為大陸投資者提供直接、便捷的購買恒生指數的投資工具。而且該基金的管理費率為0.60%,托管費率為0.15%,并且沒有銷售服務費率。從低費率中可以看出ETF作為被動投資于指數的工具的優點。截至2017年6月30日,華夏恒生ETF的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為74.81%,剩下25.19%由個人投資者持有。

總體來說,投資ETF都有什么優勢呢?首先,由于ETF投資于標的指數對應的一籃子證券,這樣就間接地達到了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的目的。其次,投資于ETF的透明度很高。每只ETF相關基準指數及其成分股、以及資產凈值等每天都會在基金網站中對外公布,方便投資者查詢與比較。ETF的凈值在交易時間內及收盤后即日計算,而傳統開放式基金的凈值僅會在每個交易日收盤后公布。因此,與傳統開放式基金相比,ETF允許投資者更加實時和準確地掌握基金資產凈值的變動,并隨時以貼近基金凈值的價格進行買賣。再次,ETF的交易成本較低,大部分ETF都是被動管理型基金,采取指數投資的方式,會根據指數成分的變化來調整投資組合,節省研究分析成本。大陸的ETF管理費率在0.50%左右,托管費率在0.10%左右。

中國大陸ETF產品分析

中國大陸第一只ETF,華夏上證50ETF,誕生于2004年,追蹤上證50指數。到了2010年,大陸ETF市場開始發展迅速。截至2017年10月18日,中國大陸ETF總共168只,非貨幣市場基金的ETF數量為138只,其中股票型ETF有128只。圖1列出了大陸年度ETF的數量。

圖1:中國大陸ETF數目(只)。數據來源:wind資訊,統計按基金成立日。

圖2顯示ETF產品按資產類型分類。可以看出,在168只ETF中,有119只投資于A股,占比71%;有4只投資于港股,占比2%;有5只投資于海外股票,占比3%;有30只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占比18%;4只投資于商品,占比2%;6只投資于債券,占比4%。目前,跟蹤A股指數的ETF產品相對豐富,包括A股主要指數,例如上證50、上證180、滬深300、中小板、創業板指數,以及多種行業,包括消費、軍工、金融、能源、信息等。而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商品、港股、以及海外股票指數的ETF也是中國ETF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就ETF資產規模而言,貨幣型ETF的規模是最大的,按照2016年年報統計的基金資產總值,貨幣型ETF占到71%,其次是A股,占到24%,投資于港股和海外股票、商品和債券的規模則相對非常小。

圖2:中國大陸ETF產品按資產類型分類。數據來源:wind資訊。

總體而言,中國大陸ETF產品的資產類型不是很豐富。目前,4只商品ETF全部為黃金ETF,并沒有投資其它商品類型的ETF產品。至于5只海外股票ETF,一只追蹤美國標普500指數,兩只追蹤美國納斯達克100指數,一只追蹤德國DAX30指數,還有一只追蹤例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互聯網概念股指數(由于成份股中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占比將近80%,因此將此ETF列入海外股票ETF)。由于大陸ETF產品目前不夠豐富,所以大陸投資者如果期望通過大陸ETF產品構建多元化的投資組合還是比較困難的。而且,我們認為這也是阻礙當前中國智能投顧領域發展的一個瓶頸。智能投顧通過使用特定算法模式管理帳戶,結合投資者風險偏好、財產狀況與理財目標,為用戶提供自動化的資產配置建議,通過互聯網及金融科技,使以前只有高凈值人群才能享受到的財富管理服務以一種低門檻、低成本的方式普惠至普通民眾。美國的智能投顧公司,不論是傳統的資產管理公司,例如布萊德(BlackRock)和先鋒集團(Vanguard),還是初創金融科技公司,例如Wealthfront和Betterment,都是以ETF產品為投資渠道為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其原因正是ETF有低門檻、低成本、便捷、透明、分散風險的優勢。而且,美國ETF產品非常豐富,已經有投資于各種資產類型的ETF產品,例如追蹤美國本土股票,其它主要市場股票、各種債券(國債、公司債、地方政府債、新興市場債等)、各種商品(農產品、貴金屬、能源、工業金屬等)、外匯、房地產、股市波動性、甚至多種主動型及對沖基金的交易策略的ETF產品。相比之下,中國大陸ETF產品亟待豐富。目前中國大陸智能投顧服務,例如招商銀行摩羯智能投顧、南方基金超級智投寶、金融界智能投顧, 都主要以大陸主動型共同基金和QDII基金為投資工具。相對ETF,這些基金的投資費用更高,而且透明度低。大陸許多智能投顧服務也使用大陸指數基金,雖然指數基金類似ETF也是一種指數化產品,但是指數基金屬于共同基金,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基金凈值每天只更新一次,而且除了管理費和托管費,指數基金還有申購費、贖回費以及銷售費用。如果大陸ETF產品可以像美國那樣涵蓋更多市場、更多資產類型,這將有助于中國智能投顧市場的發展。中國智能投顧市場的發展障礙不在于技術,而主要在于投資產品的相對匱乏。

目前大陸ETF產品的成交額也反映出中國大陸投資者對更多市場及資產類型的ETF產品有潛在需求。從成交額來看,除貨幣型ETF以外,大陸成交額最大的十只ETF產品所涵蓋的資產類型和市場并不局限于A股。2017年9月成交額最大的十只ETF產品(不包括貨幣型ETF)。除A股ETF外,追蹤黃金、港股、國債的ETF產品都榜上有名,這也說明中國大陸投資者對除了A股市場以及股票類型以外的ETF產品的潛在需求。

中國大陸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交易的港股ETF就能方便、透明、低門檻、低成本的享受今年的港股牛市,或者在自己的投資組合里實現配置港股。中國ETF市場目前仍以A股ETF和貨幣ETF產品為主,產品覆蓋的市場和資產類型不夠豐富,這種狀況妨礙了大陸投資者以簡捷、透明、低成本的方式構建多元化的投資組合,而且也是阻礙中國智能投顧市場發展的一個瓶頸。中國智能投顧市場的發展障礙不在于技術,而主要在于投資產品的相對匱乏。大陸投資者需要更豐富的ETF產品,這將有益于廣大投資者的財富管理。我們期望基金公司未來推出追蹤更多資產類型和其他市場的ETF產品,同時在相關投資者教育方面也做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介紹:孟茹靜系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首席講師,香港大學金融學碩士項目主任;歐陽輝系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杰出院長講席教授,長江商學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與金融創新和財富管理研究中心聯席主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ETF 大陸 投資 基金 指數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