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樂不起來的農家樂,是否走向商業化就注定要丟了特色?金融
越來越多的“農家樂”已經讓消費者樂不起來了。農家樂的商業化程度不能太高,農家的鄉村氣息不能減少。農家樂市場的未來,一定是回歸“農家”本身,走特色化、精細化道路。
文/于斌
有一個公認的事實就是,現在的農家樂已經太多了。同質化嚴重、民間特色越來越薄弱、商業性質越來越濃……遍地的農家樂已經不像過去那樣能讓來往游客開心快樂放松身心了,更多的是吐槽、不滿與難堪。
1
合肥人謝梅瞇著眼,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曬太陽。身邊,還趴著一條看門狗,已經暖暖地睡著了。
看似悠閑,實則無奈。
要知道,她可是安吉大溪村一家農家樂的老板娘。只是,農家樂的大門,已經關了好幾天了。因為實在是沒生意,開門反倒要虧錢。
曾經熱鬧爆棚的大溪村農家樂,近幾年生意確實不好做。用自家房子做生意的本地人,還可以撐撐看,那些被外人承包的農家樂,幾乎一半以上都開不下去了。
“一天接不到一桌客人,開門反要虧錢。”謝梅說。
謝梅一家以前是開廠的。年輕時,做生意賺了一票,年紀大了,就想找個地方養養老,順帶做點小生意。五年前,她看中了大溪村的青山綠水,以每年30萬元的價格,租下了一幢三層小樓。
謝梅的農家樂,就開在大溪村停車場附近,地段很好。但這兩天,都關著門。“開門反倒要虧錢,還是關門最安心。”一天接不到一桌客人,謝梅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冷清,坐在自家院子里曬太陽,原本用來看護農家樂的一條大狗,已經睡著了。
“農家樂剛剛開起來時,生意確實是好。尤其是每年四五月份,春茶剛剛上來的時候,客人排隊,翻桌都來不及。”
“不瞞你說,生意好的時候,我做半年,一年的房租就回來了,可現在呢?”謝梅有些不甘心,“交了一年房租,卻只有小半年有生意做。”
房租30萬元一年,水費電費人工費,還有各種成本費,七七八八加起來,一天沒生意,農家樂就要凈虧近1000元。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現在競爭太激烈,農家樂早已遍地開花了。”
于斌放眼望去,整個大溪村景區,農家樂遍地開花,只要有房子的地方基本都變成了農家樂。
謝梅似乎認命了,“這樣一來,別說承包的農家樂沒生意,本地農家樂日子也不好過。而且,除了流動的外地游客,其實在本地城市市民中,喜歡光顧農家樂的固定客戶,就這么一撥。客人數量增長不明顯,但農家樂卻從幾十家發展到了幾百家,蛋糕就這么一個,生意全都分散出去了。”
“另外房租壓力太大,菜品就容易不地道,農家樂吃的特色現在也越來越單一了。像有些開農家樂的房子,就是自己的家,不用交房租,沒有生意,就自家燒點吃吃,本地特色很明顯,也可以很用心。承包的農家樂就不同了,一年幾十萬元的房租擺在那兒,一天沒生意,就要虧一天的錢。作為老板心態很容易失衡。沒有房租壓力做農家樂生意,更像是在燒飯給家里人吃。但是承包的農家樂,就是純粹做生意賺錢。如果生意不好,為了不虧本,交得出房租,老板很有可能就會在菜品上做手腳。進貨時,買最便宜的,甚至劣質的,賣出時,又缺斤少兩,提高價格。”
“農家樂主要是做回頭客的生意。”謝梅說話很實在,“你東西不好,騙得了人家一回,騙不了第二回,這樣做生意,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另外,近年公款消費減少了,年底沒人來吃飯了,也對謝梅的生意有所沖擊。
“有些單位領導,吃慣了五星大飯店的生猛海鮮,就想換換口味,到農家樂來吃點土家菜,有時候發票都不夠用。”謝梅直言不諱的說,“現在一年下來,發票本都用不完。就算是有單位來吃飯,也都是自掏腰包,不需要開發票。”
2
李強是南京市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南京鄉村旅游市場發展現狀,他對南京市21個農家樂展開了調查。
他發現,“南京市農家樂市場總體良好,但同質化競爭、鄉村特色不足等問題也比較突出。”
根據李強的報告,眼下農家樂同質化比較嚴重,項目大多雷同無特色,因此在選擇農家樂目的地時,有鮮明特色的景區更能獲得消費者青睞。
“從實際調研的21個地點來看,南京農家樂公共服務配套尚待完善。對停車場調查時發現,目前在正常營業的農家樂均有停車場,其中,除金牛湖景區停車收費外,其余地點停車均不收費,超過70%的停車場有專人管理。游客服務中心調查中發現,除慢城、金牛湖、湯山七坊、楚韻花香、雨發生態園、浦口不老村、水墨大埝、六合巴布洛配備有游客服務中心以外,其余地點尚未配置。絕大多數農家樂均配置公共衛生設施,有專人維護,但部分設備較為老舊。”李強說。
李強還發現,南京農家樂旅游市場主要存在三個問題。首先是“缺特色”。有些地方開發主題雖然明確,但地方文化內涵挖掘不夠,表現形式也單一。其次是“缺業態”。目前鄉村旅游大部分停留在吃飯、釣魚、采摘等“老三篇”上,服務雷同現象嚴重。此外還“缺理念”。許多農家樂都是一時宣傳吸引了人氣,但沒有長期的、體系化的宣傳及營銷理念,導致農家樂可持續發展不足,回頭客較少。
“未來只有突出特色、結合本地產業和自然人文環境的農家樂,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良性生存下去。”李強對著于斌堅定的說,儼然一副國家旅游局高級顧問的樣子。
3
陳先生是溫州老一批農家樂從業者。
作為老司機,他對溫州市場的農家樂了如指掌,“溫州市最早‘農家樂’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葉,一些農戶利用自家空閑的房屋,依托當地的景區景點,興辦了一批以味美價廉的農家菜為主要特色的旅館和飯店。”
在溫州甌海區澤雅鎮眾多從事“農家樂”經營的,陳先生算比較早的一個。1996年他還在做廚師,偶然發現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鄉村田園作為放松休閑游的主要項目,和讓他意識到“農家樂”商機無限,于是毅然放棄優越廚師待遇,回老家經營“農家樂”。
“我開了澤雅大道上的第一家農家樂。剛開始的時候服務員也只有廖廖數名,生意一直不溫不火。隨著澤雅風景區開發力度不斷加大,當地交通環境不斷改善,加上我一直堅持在菜肴上做足‘農’字特色,生意日漸紅火。當地村民看到我的農家樂生意紅火,也陸續開辦農家樂,如今澤雅大道兩旁聚集多家農家樂,成了當地著名的農家樂一條街。”陳先生自豪的說。
于斌做了個調查,現在整個溫州的農家樂,大中小規模加在一起能有幾千家。
不過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陳先生對農家樂生態有了新的看法,“歷經十幾年的發展,農家樂由冷趨熱,從草根登上大雅之堂。然而,在引來一片叫好聲的同時,質疑聲也逐漸多了起來。現在幾乎所有農家樂全是著眼‘吃’,而且菜肴雷同的多,有特色的少。游客第一次去農家樂感覺很新鮮,但后來多走一些地方,吃來吃去無非就是烤田魚、本地雞、炒粉干和大同小異的農家燒等,‘農’味不足,‘樂’趣不多。農家樂剛興起來,到山里吃頓飯、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感覺是件愜意的事,可幾年下來,農家樂依然還是以吃喝為主,確實有些審美疲勞。”
“一些鄉村星級農家樂休閑項目,無非都是棋牌、卡拉OK、泡腳捶背等越來越城市化的休閑項目,有的農家樂在經營方式和內容上仿照城市賓館酒店的模式,一些具有山野情趣的東西被逐漸取消,讓人覺得雖到了農村又像進了城市;一些農家樂所謂的農家體驗存在玩噱頭之嫌,這與都市人渴望在鄉村野趣和在鄉村中體驗淳樸民風,感受鄉村傳統文化的消費初衷背道而馳。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節假日到農家樂游玩,往往會發現這樣的令人難堪的情景:簡陋的餐館里,地上滿是紙屑果皮,灶臺四周污水橫流。冷盤制作間衛生要求普遍不到位,生熟食混放,一些大鍋菜放在外面沒有遮蓋等,農家樂的衛生狀況令人擔憂,個別農家樂私自宰客現象時有發生。”陳先生對目前的農家樂生態似乎有些不解和擔憂。
“農家樂這種越發雷同,無序發展,使得一批缺乏特色實力不濟的農家樂不得不提前退出競爭。相比前幾年一哄而上火爆的經營場面,更多的經營業主無不感到壓力越來越大。大批農家樂倒閉或歇業。”
寫在最后
農家樂競爭越來越激烈,可以肯定的是,越來越多的“農家樂”已經讓消費者樂不起來了。現在,已經有很多農家樂正在轉型升級,轉型后不是說農家樂越開越大了,而是越做越精了。商業化程度不能太高,農家的鄉村氣息不能減少。無論是本土的,還是外來承包的農家樂,如果再不創新,尋找適合自己且有特色的經營管理模式,就很容易被市場所淘汰。農家樂市場的未來,一定是回歸“農家”本身,走特色化、精細化道路。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