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出走"的歡聚集團,能在海外找到第二曲線嗎?互聯網+

歡聚集團直播收入同比增長40.1%至56.077億元,YY是歡聚集團起家的產品,YY 直播則幫快手充實內容。
文:互聯網江湖(ID:VIPIT1)
8月12日美股盤后,歡聚集團(YY.US)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本季度營收58.40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3%,凈利潤4.936億元,同比增長38.3%。歡聚集團直播收入同比增長40.1%至56.077億元,受BIGO直播收入增加。其他收入同比下降18%至2.323億元,主要由于YY其他收入減少。大致一看,歡聚集團財報還是挺漂亮的,但是真的如表面這般簡單嗎?
奧勒留在《沉思錄》中說: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我們看見的一切都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或許我們應該從多個角度來探尋那些鮮為人知的答案。
歡聚集團"八爪魚"模式失利,國內只剩"年邁"的YY?
回顧歡聚集團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歡聚集團像極了一只八爪魚,不停生長出新的觸角,不斷的跨界,試圖探索未知的領域。不過其在國內似乎并不順利,如今看其財報,早期伸到其他領域的觸角盡失,曾經的主要觸角YY也已經"年邁",今年Q1YY凈利潤4.29億,同比下滑34.4%,
歡聚集團最早成立于2005年4月,這時它的名字還叫做歡聚時代,而且是一家游戲媒體平臺——多玩游戲網。在2008年,李學凌推出通訊軟件YY語音,這是YY直播的前身。僅僅兩年時間,YY語音同時在線人數超過500萬。這讓李學凌看到了其中蘊藏的潛在機遇。2011年,YY推出游戲直播業務YY直播,成為國內首家開展游戲直播業務的公司。
上市以后,YY很快就實現了扭虧為盈,成為歡聚集團的一頭現金牛,不過李學凌還是比較焦慮的,因為泛娛樂直播變現的盈利模式過于單一,后來者很容易模仿,為此歡聚集團在多個領域進行延展,試圖長出新的觸角,據天眼查顯示,其參與的投資事件多達59起,歡聚集團可以說既活的滋潤,背后又有一些焦慮。
例如2014年3月,YY教育花95萬美元買100教育域名;并宣布未來兩三年內將在在線教育領域投資10億元。歡聚集團想發力教育,成為教育行業的顛覆者。2014年第四季度,YY剝離游戲直播業務,推出虎牙直播獨立品牌。2017年6月21日,YY發力社交,領投探探D輪7000萬美元融資,而不到一年,YY便將探探的股權轉手給了陌陌。
可以發現歡聚集團確實非常努力,但是除了虎牙的成功之外似乎并沒有什么建樹,而就在今年,歡聚集團宣布將轉讓3000萬股虎牙B類普通股,轉讓交易總價為8.10億美元現金,這意味著歡聚集團將失去虎牙。
而且在近幾年火熱的短視頻領域,由于看不清形勢,YY 甚至主動成為了快手的"墊腳石"。早期的快手和YY保持著合作關系,快手為 YY 提供流量,YY 直播則幫快手充實內容,當時的快手剛剛起步,對于直播巨頭YY來說就像只螞蟻,并沒有受到YY的重視,但是事態卻很快超出了YY的控制范疇。
快手成立的第五年,上線了自己直播功能,起初只是YY的二流、三流主播轉投快手,隨著快手直播的壯大,YY的頭部主播們也開始投向快手。 YY 終于還是坐不住了,出臺政策要求主播在兩個平臺間"二選一",可此時的YY已經流失了大量主播,據當年網友統計,快手的紅人榜中,出身 YY 的主播竟然占一半還多,YY悔之晚矣。
年初直播帶貨的熱潮似乎也與YY無緣,YY雖是泛娛樂直播的先行者,但是卻并不具備電商直播的基因,兩者的盈利模式截然不同。如今看YY的界面,也上線了古玩之類的直播購,但是反向平平。
至今,歡聚集團仍沒有放棄對于"新觸角"的執著。今年2月,歡聚集團推出遠程音視頻會議平臺MoTouch,試圖踏足遠程辦公場景;今年6月,JOYY歡聚集團領投了社區生鮮電商同程生活的2億美元C輪融資。
觀察歡聚集團財報,國內市場在一季度時還提到了虎牙,第二季度似乎只剩下了YY,而YY在今年一季度付費用戶總數同比下降3.6%,二季度YY的總付費用戶數同比下降2.2%至410萬,兩者都被歡聚集團歸結為疫情影響。
而深層次原因或許是因為YY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小年輕"。經歷過中國直播行業的初創草莽期,也經歷過2016年直播行業巔峰期的"千播大戰",如今YY雖然還在為歡聚集團貢獻著現金流,但這很可能是YY最后的輝煌。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今年年初的日活用戶YY與虎牙斗魚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
海外"套路深",可是擋不住歡聚集團出海的決心
國內希望逐漸破滅,找不到方向該怎么辦?李學凌的回答是:海外。
李學凌在和《財經》雜志對談時提到過這樣一個觀點:公司項目一定要做成接力賽,有一個主力在跑的時候,其他的要跟上,然后在不同的時機內可能會有不同領跑的項目,只有不斷出現領跑的項目,公司才能持續滾滾向前。
既然國內接不上,海外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嘗試,當李學凌發現自己在國內市場已經失去競爭優勢時,早早的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在2016年1月,李學凌決定了BIGO全球化的戰略,由于資金不多,只能從東南亞地區的泰國起步。
BIGO的前身是YY的移動通話應用"微會",當初因為太過于燒錢而被剝離YY,如今這一款因轉到直播領域意外成長起來的產品,如今卻成了李學凌最好的布局。目前歡聚集團在海外已經發展出了BIGO、Likee和Hago等一系列產品,相對國內來說,還是比較成功的,只不過在海外始終沒能做出一款占據絕對流量優勢的軟件平臺,而且平靜的"海面"之下隱藏著眾多危機,歡聚集團能在海外存活下來嗎?這里面有幾個問題。
首先,企業難過政府關,企業無論如何也無法對抗政府。
今年6月及7月,印度政府"出于國家安全原因"先后發布59款及47款封禁應用名單,除了字節跳動的TikTok之外,歡聚集團的應用Bigo Live、Likee和Hago也赫然在列。Bloomberg Intelligence認為,6月29日,歡聚旗下應用Bigo Live、Likee和Hago在印度被禁,而印度是歡聚最大的海外下載市場,預期公司海外擴張的速度可能會放緩。
TikTok的遭遇想必互聯網企業并不陌生,盡管字節跳動已經盡了自己最大努力,采取更多的技術方案來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但其在美國的業務最終還是免不了被迫出售外國巨頭。歡聚為了不被卷入美國市場的戰火,路透社8月17日曝出,BIGO正將位于香港的服務器轉移至新加坡。
不光是美國,在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8月2日宣布,已經下發命令讓澳情報部對Tik tok進行調查。據路透社8月19日報道,一名日本執政黨議員宣稱,中國字節跳動公司旗下的熱門短視頻應用TikTok日本子公司的控制權變更可能是解決"用戶數據安全問題"的選項之一。
負責政府事務的BIGO副總裁Mike Ong在公司新加坡總部接受采訪表示,"可惜的是,有時候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想法。"一部分業內人士也對歡聚的海外策略可持續性持懷疑態度。
其次,還要看海外市場的基礎設施是否成熟。
中國的短視頻為什么能發展起來?那是因為我國目前的網絡基礎設施已經相當完善,4G網絡的基站的覆蓋率已經相當高,而且由于4G手機換機潮的推動,手機硬件的普及率也已經相當高,以及流量資費進一步的降低,這一切為短視頻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石。
在海外的環境復雜,網絡基礎設施成熟度也不盡相同,像歐美成熟市場移動網絡覆蓋以4G為主,新興市場中亞太和拉美的4G覆蓋率接近一半,相較之下,獨聯體、中東北非等區域市場的移動網絡覆蓋依然以2G和3G為主。
另外Newzoo數據顯示,中國、印度、美國、巴西、俄羅斯是智能手機用戶數最多的5個國家。根據Marketandmarket數據,到2026年,北美依然將是全球最大的視頻流媒體市場,歐洲次之,但亞太地區增長速度最快。
最后,還要看出海企業是否具備本地化運營的能力。這關乎著產品是否被當地用戶所接受,這也是出海企業能否快速占領市場的基本因素之一。
要做好本地化運營,一定要了解當地的文化和風俗,還有當地涉及信息的法律法規,畢竟在北美、東南亞、拉美等不同地區,能夠接受的內容以及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則各不相同。還有復雜的語言體系、文化背景和多樣的宗教,這都是內容提供商面臨的難題。
歡聚集團據說在本地化運營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例如在印度,Bigo live會盡量給用戶匹配相同種姓和階層的人。
在對當地情況了解清楚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做好內容審核,而這也是眾多出海互聯網公司的共同難題。隨著內容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內容的數量也呈現爆發式增長,也需要設計與之更加匹配的內容管理機制。
內容審核也是歡聚集團繞不過去的一座大山。據新加坡媒體Techinasia報道,在2016年12月,直播App Bigo Live在印尼因涉黃受到當地IT部門處罰,印尼IT部門封閉了Bigo連接的域名服務器。
在今年,IT之家 7月21日消息 ,在巴基斯坦的直播應用 Bigo Live 因平臺上存在 "不道德"內容,被巴基斯坦電信監管機封殺。不過隨后又傳出了已恢復歡聚集團海外業務 Bigo Live 在巴基斯坦的運營業務的消息。出海的互聯網企業一定要制定好適用于海外市場的審核機制,不然等平臺出現問題時亡羊補牢已晚。
歡聚集團能成長為"出海的巨頭"嗎?
上文中提到的只是滿足出海互聯網企業生存的基本元素,但是能否成長為真正的巨頭,這依然是個問題。
YY是歡聚集團起家的產品,這也讓歡聚集團成為了秀場直播的先行者。觀察歡聚集團今年的Q2財報,可以發現即便歡聚集團已經努力布局海外,可是其主要營收來源仍然是直播,但是國外真的適合秀場直播發展嗎?
秀場直播起源于中國,在國內用戶已經習慣了秀場直播打賞的商業模式,但是對于國外來說,這是一個新鮮玩意,外國人的思維似乎并不適應一群人圍觀一個美女唱歌跳舞然后爭先恐后掏錢的模式。以經濟水平簡單劃分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兩類市場來分析,海外的秀場直播似乎存在著天然的"缺陷"。
首先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著高流量,低ARPU值的問題。也就是說發展中國家雖然擁有絕對的人口基數,可以為產品帶來巨大的下載量,但是并不具備相應的經濟水平,也限制著直播方式的營收。例如典型的印度,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但是用戶付費的意愿總體來說較低。
在發達國家的秀場直播與發展中國家有著不同的路徑,但是卻通向了同一個方向。以在美國的Bigo Live為例,通過觀察可以發現,美國區域用戶使用語聊直播間的頻率最高,才藝主播并不是Bigo Live上的主流,而才藝類主播房間用戶互動數更多、送禮頻率更高、送禮金額更大,也能貢獻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熱度。在發達地區,Bigo Live作為直播產品的工具屬性似乎更強,這顯然也不利于歡聚集團的直播營收。
除了秀場直播外,歡聚集團對于短視頻一直都沒有放棄,盡管沒有搶占國內的短視頻賽道,但是也在努力占領海外的短視頻市場。在字節跳動出海美國的同年,BIGO也推出面向海外的短視頻app產品 Likee。但是歡聚集團似乎也不占優勢。
短視頻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真正讓短視頻實現騰飛的,是算法技術的加持。最新數據顯示,字節跳動公司內部的軟件工程師有超過一半完全專注于算法,從這個比例來看字節跳動近乎是一家"算法公司"。
雖然歡聚集團還擁有YY這個現金牛為其海外業務輸血,但是作為一家以泛娛樂直播為主的公司,或許并不具備算法基因,至今海外短視頻營收在其營收結構中并不突出。有之前騰訊微視的例子,事實證明這也不是有錢就一定能做好的。
而且海外作為一片空白的藍海市場,國內眾多短視頻賽道的互聯網企業同樣不想錯過,除了字節跳動外,快手也在做海外短視頻布局,在今年6月,快手打造的短視頻產品Zynn一鳴驚人,憑借"撒錢"拉新的野蠻擴張手法,12天就沖上了美國iOS總榜第一。
騰訊阿里也在暗暗發力。騰訊與泰國數字內容平臺 Ookbee 合作成立了 Ookbee U,該公司最初以電子書服務為主,但后續逐漸上線包括漫畫、小說、短視頻在內的社交分享功能。阿里內部于2017年孵化了一款面向印度年輕人的短視頻UGC內容社區產品VMate,以普通人的生活記錄和分享為內容,目前活躍用戶已達千萬。
為了照顧資本市場,歡聚集團從自己的老本行出發,再結合了火熱的社交賽道,講出了一個更好的故事:以多樣的媒體平臺打造產品矩陣,形成社交媒體生態,但是社交與媒體能如歡聚集團所想的實現完美融合嗎?
首先媒體和社交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產品:社交的價值在于關系鏈,媒體的價值在于內容,從內部產品邏輯上看做社交和做媒體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社交具有強網絡效應,要做好社交產品,要解決的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關系鏈。就像微信,是因為別人都在用所以你才會用,而不是出現一個做的比微信好的社交產品就能取代微信。微信也曾試圖攻占美國市場,但是只能在華裔圈中流行,而他們使用微信的理由是:他們需要與中國的朋友、家人、商業伙伴交流。
不管是短視頻還是直播,本質上都是視頻流媒體的一種形式,而媒體強調的是內容的質量和數量。就像你關注某個短視頻博主,不是因為這個人的緣故,而是這個人生產的內容足夠吸引你;如果是在微信朋友圈的話,不管這個人發布的內容好壞,對你來說都是有價值的,因為你在乎的是這個人以及與他之間的關系鏈。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想要同時做好社交和媒體并構建成生態體系,并不是簡單的1+1的問題,其難度是指數級增長的,兩個齒輪想要完美的咬合在一起也需要大量時間、精力和資源去不斷磨合。
從外部來看,海外的社交市場已經相當成熟。Facebook作為全球最大的在線平臺,早已發展出了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以及Oculus等一系列社交產品,各子產品形成差異化,較好地覆蓋了需求不同的用戶人群、應用場景,并且也再不斷拓展新興市場、擴大用戶基數。
歡聚集團想要與其競爭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從一些比較小眾的社交需求切入,天花板太低,想象空間也有限,想要顛覆的話更是難上加難。即時通訊平臺Imo的加入把YY的整體月活拉到了4億以上,雖然有了一定的"量",但imo的財務業績尚未納入財報中,仍看不到"錢"。
距離歡聚集團出海已經四年過去了,用現金開道,歡聚集團在海外不停的跑馬圈地,如今已經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不過Q2財報顯示,盡管BIGO已經能夠貢獻一定的收入,但是仍保持著虧損,未能覆蓋其較高的運營成本,總的來說,歡聚集團仍在燒錢換市場。
不過餌料已經撒出去了,能不能釣上來魚,是大魚還是小魚,一切都是未知,歡聚集團在國內已沒有太多退路,在海外面臨的很可能是背水一戰。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轉載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