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雙十一、7年概念股:那邊全軍覆沒,這邊唯它獨活金融

屠蘇 2017-11-16 19:40
分享到:
導讀

雖然雙十一是阿里在2009年生造的概念,2011年還為它注冊商標、壟斷了版權,但這并不影響其它電商公司前來“借光”。換個馬甲,京東叫“全球好物節”,蘇寧叫“O2O購物節”。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不僅刺激剁手黨的神經,也讓眾多股民眼紅心跳。節雖然過去了,但土要吃、股還要炒。馬云曾說“雙十一至少要辦100年”,為長遠打算,與雙十一有關的股票都不能掉以輕心,其中又以電商、物流、服飾三大板塊最值得關注。

雙十一從2009年誕生至今,除2012年和2017年當天逢周末休市以外,已同股市正面遭遇7次,我們總結了三大板塊在雙十一期間的變化規律。

電商篇:沒有最慘,只有一家例外

雖然雙十一是阿里在2009年生造的概念,2011年還為它注冊商標、壟斷了版權,但這并不影響其它電商公司前來“借光”。換個馬甲,京東叫“全球好物節”,蘇寧叫“O2O購物節”;蹭個熱度,南極電商、跨境通、小商品城、焦點科技、網宿科技、三六五網等等多次成為備受追捧的雙十一概念股。

2014年阿里和京東經歷了赴美上市后的第一個雙十一,阿里全天交易額創新高,為571億元(2009年僅0.5億元);京東雖未公布詳細數據,但也拉上騰訊整個社交體系大戰了一場。出人意料的是,阿里京東股價雙十一當天分別跌了3.87%、1.68%。

到2017年雙十一,阿里一天的交易額就達1682億元。阿里CEO張勇在公布2016年財報時曾點贊:“雙11全球購物狂歡節呈現了阿里最好的一面。”但股市卻不買賬,阿里上市四年逢雙十一就跌,此次股價跌幅為1%,已經四連跌!

另一家電商巨頭京東同樣三連跌,今年卻是例外。京東這次雙十一12天交易額1271億元,趕上三季度財報公布——季度凈利潤22億元創最好成績,令其股價在13日開盤大漲3.45%,成為電商板塊中的一枝獨秀。

但跌依舊是該板塊的關鍵詞,如蘇寧股價這次跌了6.37%,南極電商更是狂跌9.64%,逼近跌停!其它小伙伴都是跌跌不休……

注:2012年和2017年雙十一遇周末休市,2017年數據取自11月13日

為何電商們一年比一年努力,也都取得好成績,股價卻不漲反跌?究其原因,有分析師認為,一方面,雙十一的利好影響其實已經提前生效,當天賣出股票正是對好消息的兌現;另一方面,雙十一可能透支了消費者此后較長時間的購買力,也讓人對其價值產生懷疑。

此外,股市是販賣希望的地方。從國內來講,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從國際來講,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全球貿易采取限制措施。所以長遠來看,這些都對電商,尤其是在美上市或者做跨境生意的電商不利。

再就是眾所周知的假貨問題。2016年雙十一期間,劉強東曾暗示,“可能有些平臺為此賺了無數的錢。”馬云則表示,“我們沒有執法權,打假是社會綜合治理,希望有關部門不只是告訴我們網上有假貨,而應該共同去打假。”

物流篇:首戰失利,明年或迎收割季

10月下旬,中通、韻達相繼拋出《告客戶書》,均稱因人力、物料及運營成本增加,宣布漲價。隨即,六大上市快遞公司股價應聲上漲,中通韻達更是大漲超5%。有分析認為,物流公司每逢雙十一就漲價,既屬無奈,也是機會。

無奈的是,快遞公司們一直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主動或被動大打“價格戰”。“全省1公斤內3元包郵,全國大部分地區6元包郵”的情況很常見,如此低價幾乎沒有利潤空間。6月,多家物流公司集體上調快遞費;7月以來,快遞包裝用的瓦楞紙價格飛漲。按理說,雙十一期間訂單暴增,本該歡喜的物流公司卻開始發愁,漲價實屬無奈。

物流行業里流傳著“誰漲誰死,不漲等死”的說法,還有觀點認為2018年將是快遞行業大洗牌的一年。而六大快遞公司集體上市,可視為一次絕地反擊——借力資本來提升服務質量、加速品牌升級、拓展業務布局。中通、韻達宣布漲價后眾多快遞公司股價也跟著漲——能被資本市場當概念股炒作,本身也算是一種認可。

注:上述數據取自2017年11月13日

除了新面孔,上市物流公司還有怡亞通、新寧物流、普路通、鐵龍物流等一眾老玩家。縱觀它們這幾年雙十一當天的股價表現,雖然跌是大勢,如怡亞通2014年跌幅達9.14%,但也不乏“妖股”——普路通2015年逆市漲停。

這屆雙十一過后首個交易日,快遞基本還在路上,但物流概念板塊已經全線潰敗,且無一幸免。根據往年規律,快遞行業負面新聞的爆發一般集中在雙十一過后。

有分析認為,快遞業短板不斷顯現,暴力分揀、野蠻拆卸、爆倉、信息泄露、服務差等問題,更容易在非常時刻引爆輿論,而品牌形象對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何況是上市不久。

也難怪申通快遞執行總裁申屠俊日前在雙十一保障動員大會上放狠話:凡是雙十一期間出現責任問題、爆倉問題、重大媒體曝光事件的,從重從嚴處罰,絕不姑息!

服飾篇:海水火焰,表現好卻被打臉

服飾公司向來都是雙十一最大的受益者。2016年雙十一,天貓總銷售額前20名中有11個是服飾品類,占據半壁江山。歷屆雙十一,服飾也一直都是天貓的重點品類。

但主打3C的京東現在想橫插一腳,劉強東甚至表態,服飾將在5年內成為京東的第一大品類。電商巨頭間的爭奪既捧紅了服飾概念股,也平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2017年下半年,天貓和海瀾之家達成多項重磅合作,包括助推品牌走向全球化、雙方展開新零售戰略合作等等。10月最后一天,天貓舉行雙十一全球潮流盛典,海瀾之家品牌部部長李慧娟在現場表示,線上線下的融合最重要的是天貓有創新技術方式,能夠幫助線下實體的門店提升效率。

電商平臺和服飾品牌深度合作是好事,多一個渠道總銷量當然也更高。不過,海瀾之家能得到天貓恩寵,卻是以撤出京東為代價。從8月開始,和海瀾之家一起從京東出走的服飾品牌已有40多家。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二選一”的結果是渠道縮水、消費者可選性減少,最終吃虧的還是品牌自己。雙十一過后開盤首日,海瀾之家應聲跌去1.22%。

注:2012年和2017年雙十一遇周末休市,2017年數據取自11月13日

除了海瀾之家,七匹狼、貴人鳥、美邦服飾、森馬服飾、羅萊生活、探路者、雅戈爾等服飾板塊的表現可謂各有千秋、有漲有跌。其中,羅萊生活以2.56億銷售額實現六連冠,但3.52%的跌幅卻是板塊中表現最差的。

結語

總而言之,電商和服飾這兩個板塊對應的是數據,它們最終會形成以銷售額、成交量等構成的戰報。根據過去八年雙十一的經驗,人們很容易會判斷出當天數據會創新高、戰報會更漂亮,然后為預期套現。

而物流板塊對應的是服務,它和上面兩個板塊相比有滯后性,也無量化標準,極易出現波動。六大快遞公司上市后的首戰,資本市場統一打了負分,但快遞還在路上、好戲還在后頭——過了雙十一這關,還有明年的收割季,敬請期待。

最后,還是那句老話: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雙十一 電商 服飾 京東 品牌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