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斗法、股民倒霉,新行長王曉永如何拯救民生銀行?觀點

向善財經 2024-07-31 22:44
分享到:
導讀

股東斗法、股民倒霉,新行長王曉永如何拯救民生銀行?

文:向善財經

又是股東惹的禍?民生銀行真的受夠了!

作為國內第一家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的一舉一動本就備受資本市場的關注。

但偏偏在最近,民生銀行又連續兩天總計發生了26筆大宗交易,成交金額超11億元,成交股份超3億股,賣出席位均為“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第一分公司”。

或許是受此影響,民生銀行的股價也出現了連續兩天的大跌,直接看懵了不少投資者。

那么到底是誰、又為何如此堅決地賣出民生銀行這么大額的股票呢?

有業內人士猜測,這可能與其控股股東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海集團”)有關。畢竟,截至到今年一季報,泛??毓沙钟忻裆y行的18億股,幾乎全部處于質押狀態。

更重要的是,現在泛海系也確實面臨著不小的債務危機。甚至此前民生銀行為了追回關聯交易貸款,還曾與泛海集團及其實控人,同時也是當時民生銀行副董事長的盧志強多次對簿公堂……

所以,如果此次真的與泛海系有關,那么民生銀行算是叒叒被股東們坑了一把。

民生銀行,成也股東,困也股東?

事實上,如果拋開股東亂象,民生銀行在銀行業也曾是個明星般的存在。特別是在2013年年初,市值一度超越了招商銀行,成功坐上股份制商業銀行“一哥”的寶座。

但可惜,命運中的所有饋贈,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民生銀行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這不僅是一大創舉,更可能還為其在后來踩中小微經濟風口奠定了內部基因。只是,隱患也在同時被埋下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民生銀行成立之時,創始股東就有59家,股權極為分散。新希望集團、泛海集團、東方集團都是民生的重要股東。對應的實控人劉永好、盧志強和張宏偉,截至到2023年報發布時還均為民生銀行的副董事長。

由于股權分散且沒有實際控股的股東,那么民生銀行就容易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是內部股權結構不穩定,容易發生內耗,拖累民生銀行的持續發展動力。

自成立以來,民生銀行內部的各種明爭暗斗就沒停過,較為知名的事件包括A股上市前的搶籌大戰、2006年新希望劉永好被踢出董事會、2013年安邦系入主及泛海系盧志強減持等。隨后安邦系轟然倒塌,民生銀行再次淪為幾派勢力的角斗場

甚至直到今天,在民生銀行的十大股東中,仍有一大半為民營企業控股……

二是容易發生關聯交易,甚至有可能成為大股東們的“提款機”。

截止到2023年末,民生銀行與其主要股東及關聯企業的關聯交易貸款總額,達到了驚人的501.01億元。

其中,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關聯企業貸款余額187.26億元,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關聯企業貸款余額112.2億元,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企業貸款余額95.99億元。

之所以重點提這三家,是因為其關聯貸款規模最大,同時還都實現了近乎全部的股份質押。

當然,如果僅僅這樣的話,民生銀行最多也只是會增加些許潛在的壞賬風險罷了。值得關注,但是卻很難以此影響到股價表現。

可問題就在于,現在東方集團和泛海集團一樣,也傳來了陣陣“危險”的雷聲。

6月18日,東方集團被曝出合計逾16億元資金被卡在集團財務公司。6月21日晚上,其先是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

隨后,東方集團又公告大股東西藏東方潤瀾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東東方公司因存在債務違約,以及受股票價格持續下跌影響,中信證券于6月21日對東方潤瀾融資融券業務部分股份進行強制平倉。

這也引得不少投資者在后來的民生銀行股東大會上,提問道,“東方集團近期也出現了流動性問題,對民生銀行資產質量有多少影響?”

對此,民生銀行副行長黃紅日回應提到,東方集團的相關貸款擔保方式以房產抵押、股權質押為主,同時也追加了實控人連帶責任擔保。隨后,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又補充稱,該行目前對“東方系”的貸款已降為70多億元。

言外之意就是,哪怕大股東們真的出現財務危機還不上貸款了,民生銀行也有很多抵押可以變現追繳,從而降低壞賬損失。

但可惜,在不少投資者看來,這種亡羊補牢的方式并不可靠。因為就算不說最后抵押能為民生銀行挽回多少損失,單說現在,大股東可能還會繼續拋售的市場負面情緒,就已經對民生銀行的股價行情帶來了很大的壓制作用。更不用說,壞賬爆雷的影響了。

然而無奈的是,這似乎已經是民生銀行的經營管理層們,所能做出的最好回應了。

畢竟大股東們帶頭“搞事情”,銀行管理層們又很難拒絕,只能事后“擦屁股”討賬補救,同時還要面對無數散戶股民們的質疑和問詢,這種管理難度可謂是直接拉滿了……

新行長王曉永,能否帶領民生銀行重返高光時刻?

如果說股東亂象是民生銀行管理機制的深層次問題,這個暫時只能逆來順受。

那么現在以行長王曉永為代表的新一屆管理層們,能夠主動應對的就是:盡快幫助民生銀行走出房地產陰影,找到一條新的業務轉型發力方向。

為啥這么說呢?前邊提到,民生銀行最輝煌的時刻是在2014年之前發力小微金融、小區金融的時候。

所以才有了時任民生銀行行長洪崎的那句:“銀行利潤太高了,我們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不過后來,當“功臣”董文標離任,由洪崎接管了民生銀行董事長職位后,其卻又盯上了消費金融及財富管理領域領域,更具體點就是房地產方面,開始激進追逐高增長和高息資產。

結果怎么樣呢?踩雷恒大似乎就已經詮釋了一切。

據恒大2020年年報,在恒大列出的主要往來銀行中,民生銀行排在首位。

或許是受此影響,天眼查App顯示:2020年民生銀行的利潤大幅下滑了36%,這是該行年度凈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期不良貸款總額700.49億元,增幅28.69%;不良貸款率為1.82%,比上年末上升0.26個百分點。

直到現在,民生銀行對恒大的風險處置仍在繼續。

2023年12月26日,民生銀行表示:恒大集團出現風險以來,本行全面排查存量項目,通過加強項目管控、追加風險緩釋措施,風險敞口逐年下降,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后續本行將……通過推進銷售回款、項目轉讓、訴訟清收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壓降風險敞口等等。

不過遺憾的是,雖然民生銀行的整體資產質量都在近年來不斷好轉,但其中的房地產板塊表現,卻依舊不容樂觀。

截至到2023年末,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總額為650.97億元,比上年末減少了42.9億元;不良貸款率1.48%,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則上漲至了149.69%,連續三年表現向好。

而與此同時,民生銀行的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總額卻也達到了170.38億元,同比增加14.93億元。不良率4.92%,較2022年又上升了0.64個百分點。

很明顯,清除房地產壞賬,依然是民生銀行未來的重中之重。

不過有意思的是,從上一任被稱為“不良資產處置專家”的鄭萬春行長,到如今由更年輕的王曉永接棒來看,民生銀行除了走出房地產陰影外,似乎還想在當前受宏觀經濟復蘇緩慢,凈息差不斷收窄,銀行業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受限的背景下,找到一條新的戰略發力方向。

畢竟,民生銀行曾經的拿手絕招——小微金融,成了現在不少銀行人手一件的大路貨。至于房地產,又踩了坑……

但老實講,現在想要為民生銀行找到一個新方向并不容易。

因為前些年爆火的零售金融業務如今也很疲軟。而針對大中型、國企央企的對公業務,雖然現在又火起來了,但對應的增量空間也基本已經被頭部銀行們瓜分殆盡了。

至于說現在備受追捧的“財富管理”業務,在當前存款利率持續下滑的背景下,想象力確實不錯,但可惜民生銀行的市場規模太小了,需要更多的時間成長發育。過去一年,民生銀行實現零售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不含理財管理費)僅僅為39.73億元,同比增長10.31%。

而且或許是受股東亂象影響,民生銀行在這方面的內控管理也多少有點不到位。

就比如說去年年底,民生銀行因存在未向監管部門真實反映業務數據;理財產品投資清單未反映真實情況等問題而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點名。

最令人意外的是,兩名被罰的涉事員工,分別是時任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管理部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的王曉軍,以及總經理助理的李暢,都是高管職位

這對于民生銀行的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業務安全性,不能說不是一個莫大的打擊……

所以說來說去,無論民生銀行的刀口向內有多困難,但如果想要重返過去的高光時刻,都離不開一場從里到外的大變革、大修整。這或許才是新行長王曉永未來任上最重要的一件事……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中國民生銀行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