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舞動央視春晚舞臺,長沙制造迎來高光時刻觀點

瀟湘Lee金融說 2024-02-10 17:06
分享到:
導讀

又在春晚舞臺上向全球展現了中國工程機械制造的硬實力,而工程機械制造作為長沙的核心產業,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第一份專利就誕生于長沙——1985年。

文 | 螳螂觀察

作者 | 陳淼

“龍行龘龘,欣欣家國”。癸卯兔年的臘月三十晚八點,央視龍年春晚如約而至。

這一次,龍年春晚以北京為主會場,聯動遼寧沈陽、湖南長沙、陜西西安、新疆喀什,在除夕為全球華人奉上了精彩演出和新春祝福。

作為中國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春晚既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展現中國的窗口,備受全球華人喜愛和關注。

今年也是長沙作為分會場首度登上春晚的舞臺,跨越千年之后,這座歷史名城再次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隨著春晚的鏡頭緩緩拉開,走過煙火味十足的街道,這座歷史名城展現出了其作為“工程機械之都”的硬核——黑夜之際,光影交錯,綠色的工程機械設備在聚光燈下整齊列陣,書寫著鋼鐵工業所造就的霸氣與魅力。鏡頭一轉,粉色的滑移裝載機靈活“起舞”,甚是俏皮可愛。

△龍年央視春晚走進中聯智慧產業城

或莊嚴,或靈動,這些工程機械設備猶如“鋼鐵俠”一般,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短短幾個鏡頭,此刻,長沙讓世界一睹工程機械“湘軍”的底蘊,與其本身的歷史底蘊一般厚重。

長沙制造的高光時刻

在霓虹燈的照射下,要說長沙分會場的矚目焦點,莫過于舞臺上起舞的“鋼鐵俠”。

而這些“鋼鐵俠”,正是出自這座歷史名城,也是工程機械之都——長沙,以及本土的工程機械頭部企業代表中聯重科之手。

以鋼鐵之軀舞動龍年春晚舞臺——這是長沙制造的高光時刻,也是參與表演的中聯重科的高光時刻。

△龍年央視春晚中正在“跳舞”的中聯重科裝載機

在中國,春晚歷來都是社會發展的風向標,從過去的文化娛樂到今天的經濟產業,其內涵展示與趨勢引領愈發豐富且多元。

2015年,微信首次登上春晚舞臺,并創新推出了看春晚搶紅包互動,一舉拉開了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帷幕——隨后的一年即2016年被認為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爆發的元年。

2018年,比亞迪基于百度Apollo平臺打造的無人駕駛車隊亮相當年春晚的珠海分會場,并在珠港澳大橋上完成了無人駕駛下的8字交叉跑。這場表演,直接向世界宣告了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的突破,更展現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的信心,為中國制造發聲。

今年,長沙被選作分會場,又在春晚舞臺上向全球展現了中國工程機械制造的硬實力,其背后傳遞出來的信號同樣值得深思。

春晚作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想要展現的必然是中國制造的高水平。長沙,具備這樣的行業地位和硬核實力嗎?答案是肯定的。目前長沙擁有2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分別為長沙市工程機械集群和長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集群,其中工程機械集群更是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走在全國前列。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第一份專利就誕生于長沙——1985年,中聯重科的前身原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申請“振動樁錘”專利,并獲得授權。

截至2023年底,中聯重科已經累計申請專利15458件,其中發明專利6521件,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和專利綜合實力均位居工程機械行業第一,繼續助力長沙領跑工程機械行業。

△中聯重科榮獲國家專利最高獎項

時至今日,長沙更是全球除日本東京之外的第二座擁有5家“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的城市,其在工程機械領域所代表的是中國制造的一個頂峰。

在這里,依托全球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的工程機械綜合產業基地——中聯智慧產業城,每6分鐘可下線一臺挖掘機,每7.5分鐘生產一臺高空作業機械,每17分鐘制造一輛汽車起重機,每27分鐘打造一臺臂架泵車等等,從速度到品質,都具備全球領跑的能力。

△中聯智慧產業城土方機械園智能工廠

近年來,中國制造正在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其中隨著國家經濟高質量轉型與發展,以及諸多前沿技術的融合共生,中國制造也正大步跨向中國智造。

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以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場景應用為牽引,加快重點行業智能升級,大力發展智能產品,高水平賦能工業制造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諸多官方文件、政策以及會議已經為中國智造奠定了核心基調,今年的龍年春晚以長沙為分會場,寄予厚望,在中聯重科的支持下重點展現長沙制造、中國智造的魅力和實力,既是秀實力,也是提信心。

未來是智能制造全面爆發的階段,中國需要一次機會,以長沙制造的高光時刻在世界面前為中國制造發聲,繼續推進中國制造的高質量發展進程,迎來中國智造的高光時刻。

中國制造的崛起縮影

以長沙制造為代表,為中國制造發聲,不僅是行業地位與實力所決定的,在產業歷程中也是非常契合的。

長沙制造的崛起,儼然是中國制造發展的一個典型縮影。

在此之前,長沙這座崛起的工程機械之都,并沒有什么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改革開放以來,長沙正是從一個沒有國家大項目布局、工業基礎相對薄弱、GDP排名30-40的省會城市,逐步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GDP萬億俱樂部成員。

回首往事,長沙破局的密碼是千年古城“底蘊”的厚積薄發——湖湘文化有著一股勁,其核心的內涵與精髓是心憂天下、不屈不撓、敢想敢干、兼收并蓄,進而延續成了這座城市的精神。

咬定“工業”不放松,堅持改革和創新,這是長沙制造崛起的關鍵。從1998年起,長沙大力發展基建,以建設促產業,在本土打造出了一個強大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并涌現出一批以中聯重科為代表的行業領軍企業。

長期以來,長沙都是實體經濟的擁躉,也是產業經濟脫虛向實的受益者。目前,長沙坐擁一批有影響、有品牌、有輻射帶動力的國際一流制造業企業。像今年春晚的參與者中聯重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根據中聯重科發布的2023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8億元-36.2億元,同比增長46.57%-56.98%,實現大幅增長。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中聯重科不僅在市場上實現突破發展,在行業上也一直是本土工程機械領域的創新突破者。比如,全球最大的塔式起重機、全球最長臂架泵車、全球首臺純電動汽車起重機、全球首創無人駕駛聯合收獲機等等具有行業劃時代意義的產品均出自中聯重科之手。

△中聯重科全球最大塔機下線

在長沙這片工程機械的熱土上,企業奮力,人才創新,讓“恒星”長沙正從中國制造強市向“中國智造的門面”砥礪奮發。

時至今日,長沙也正在全面加快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讓濃厚的科研創新基因生根于產業經濟之中。

而工程機械制造作為長沙的核心產業,更是一馬當先。以中聯重科為例,近三年來,中聯重科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超110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不斷提升,并擁有8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建立了技術創新平臺與產品創新平臺的融合的“中央研究院+事業部研究所”兩級研發創新體系。

這樣的投入也促使中聯重科不僅成為長沙制造的代表,也是工程機械的創新引領標桿。根據第三方統計,2022 年中聯重科維持 10 年以上的高質量發明專利數量進入全國企業100強榜單,是工程機械唯一一家入選企業。

如今,中聯重科依舊保持著強勁的姿態繼續在工程機械行業轉型之路上創新突破。比如,在全面推進智能工廠建設中,中聯重科就創新規劃了150余項引領行業的智能制造全流程關鍵技術,已完成70余項關鍵技術在智能產線應用,截至目前智能產線申請專利370多件,授權170多件。

以中聯重科之勢可見長沙制造的未來,而以長沙制造之勢也可見中國智造的未來。

曾幾何時,在全球市場中,中國制造的處境對比長沙也是有著相似的困境,而憑借著中國這個千年文明“底蘊”的厚積薄發,最終中國制造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根據工信部日前發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工業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制造大國地位穩固,亟待向大向強轉型發展,成為制造強國。

中國制造僅用70多年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從“幾乎什么都不能造”變成如今的“大而全”,是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制造業,并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業增加值。

也就是說,中國制造已經深入地影響著世界經濟。那么,只要鞏固已有優勢,鍛造新優勢,從量變到質變,從制造到創造,推動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中國制造就能實現全面崛起,并打響中國智造的新名片。

結語

從長沙制造到中國制造,產業名片的形成既需要硬實力的支撐,也需要軟實力的推廣。

龍年春晚一臺大戲,正在以軟實力打響硬實力的產業名片。

“中國工程機械之都”“智能制造之城”……每張響亮的名片,都是長沙這個城市為夢想奮進的榮光。經歷過工業沉浮和諸多挑戰,長沙將以強勁的硬實力和深厚的軟實力向世界發出新吶喊。

中國制造的強音,在長沙這片熱土上回響。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長沙 制造 中國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