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亞“頻繁”發布Z17的背后:不高明但正確的渠道平衡術通信

龔進輝 2017-08-31 23:20
分享到:
導讀

在手機行業集體向盈利看齊的大背景下,規模難突破、尚未盈利的努比亞拿什么跑完馬拉松全程?

努比亞“頻繁”發布Z17的背后:不高明但正確的渠道平衡術

今年6月初,努比亞發布年度旗艦Z17,據說是為了搶在一加5前面推出8GB大內存版本。2個月后,努比亞又為Z17舉辦了一次發布會,這還沒完,時隔9天努比亞Z17將再一次“發布”。

努比亞頻繁“發布”Z17,不禁讓我想起了2015年1月小米Note發布后,小米以各種形(噱)式(頭)為其開了N次發布會,遭到彼時二度殺入手機行業的360掌門人周鴻祎的吐槽。努比亞將Z17宣傳進行到底的架勢,看來小米Note后繼有人,最大懸念是Z17“發布”次數能否趕超小米Note。

玩笑歸玩笑,Z17第二次發布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8GB版本供應充足,盡管在6月初Z17已發布過8GB版本,但由于供應鏈的限制,并沒有在第一時間與其他型號同步發售,經過2個月奮戰,努比亞克服供應鏈難題,實現8GB大內存充足供應,加上搭載驍龍835這一賣點,Z17更具市場競爭力。

二是持續加碼京東。Z17前兩場發布會,京東存在感十足,第一場請來了京東3C事業部總裁胡勝利,第二場請來了京東英雄聯盟女子戰隊,后者既是為了展示擁有驍龍835+8GB大內存加持的Z17強大性能,也是為了鞏固與京東的盟友關系。

重點說下前者,當時努比亞國內業務總經理曾國章拉著胡勝利的手久久不肯放開,這一幕被現場媒體記錄下來。Z17首發平臺包括京東,卻不見蘇寧、天貓的身影,給外界留下想象空間。在我看來,努比亞此舉意在深度綁定京東,推高Z17銷量,從而為上市鋪路。

2015年6月,努比亞正式單飛,2個月后與蘇寧達成戰略合作,意在擴大線下銷量。2015年的最后一天,蘇寧19.3億投資努比亞,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二者進入蜜月期,蘇寧與努比亞間接股東阿里旗下天貓一度成為其新品首發平臺。不過,此后努比亞并未擴大與蘇寧、天貓的合作成果,蘇寧持股比例也從33.33%減持至4.90%,而是逐漸與京東拉近關系,比如Z11 Max首發平臺包括京東。

如今,被視為努比亞沖擊高端市場的Z17又與京東深度合作,目的一目了然:希望借助京東在3C領域的平臺優勢拓展市場。眾所周知,3C是京東傳統強項,已成長為線上線下3C銷售第一平臺,并且大有優勢擴大的趨勢,加上京東從互聯網渠道商轉型為泛零售服務提供商,將為手機廠商提供更多資源支持,這無疑是實力不強但擁有好方案的廠商的福音。

這也就解釋了努比亞、錘子、一加、360手機等中小廠商為何紛紛向京東靠攏,其中不乏簽署獨家合作協議。因此,京東3C強大的實力吸引努比亞強化合作也就見怪不怪,Z17傍上京東大腿的目的很簡單,努力擴大銷量,向盈利看齊。

去年10月,努比亞智能手機總經理倪飛曾透露,努比亞4年拐點已至,已著手準備上市,未來3—4年將完成上市動作。換言之,努比亞最晚將在2020年10月登陸資本市場。前不久,努比亞母公司中興減持努比亞股份,減持后擁有后者49.9%的股權,但仍是單一最大股東,未來努比亞將不會再納入中興合并報表。

對此,倪飛解釋稱,這是為了滿足上市單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不能過高的要求,為未來獨立上市做準備。除了調整股權結構,努比亞獨立上市還需滿足證監會對于創業板上市連續三年盈利的硬指標,這對倪飛團隊是個不小的挑戰。中興在減持時披露了努比亞2016年營收數據,數據表示,2016年努比亞總營收為53.78億元,營業利潤虧損2億元,凈利潤虧損9142萬元。

2016年努比亞凈虧損9000多萬元并非利好消息,按照努比亞的上市計劃和證監會的要求,2017年成為努比亞的關鍵節點,第一目標是實現盈虧平衡,次一點的話大幅縮小虧損范圍,允許小額虧損,反正無論如何,2018年努比亞必須實現盈利。

對于2017年出貨量目標仍為1000萬臺的努比亞而言,2017年實現盈虧平衡難度較大,只能追求小額虧損,因此寄希望于貢獻利潤的主力軍Z17,想方設法推高其銷量,因此在渠道選擇上需要作出取舍,準確來說是分清主次。實力強勁的京東成為其首選,這讓天貓手機總經理潘志勇感到不爽,曾公開炮轟努比亞為馬蓉式企業,不僅產品做得一般,而且助紂為虐。

盡管事后潘志勇刪除該條火藥味十足的微博,但天貓與努比亞的嫌隙并未完全消除。對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努比亞而言,采取重視京東、穩住蘇寧+天貓的銷售策略勢在必行,蘇寧+天貓這塊大蛋糕不可能任性拋棄。因此,當Z17 8GB版本供貨充足后,努比亞率先投入京東懷抱,然后立刻向蘇寧、天貓遞出橄欖枝。

在我看來,Z17第三次發布會的重點并非了無新意的Z17暢享版,而在于重新修補與蘇寧+天貓的合作關系,畢竟努比亞仍需要借助后者線上線下的優勢拓寬市場和消費人群。不得不說,倪飛為了推高Z17銷量也是蠻拼的,盡管渠道平衡術并不高明,但對于處境不樂觀的努比亞而言是正確且明智之舉。

話說,2017年成為全球知名品牌無望的努比亞(連中國知名品牌都不是),始終給人留下不溫不火(很努力但效果一般)的印象,按照其當前發展態勢,如果2020年10月前沒有完成上市,我一點也不意外。

因為至始至終努比亞就是個尷尬的存在,1000萬臺年銷量不上不下,比它體量大的OPPO、vivo賺得盆滿缽滿,比它體量小的一加已實現盈利,錘子、360手機今年有望實現盈利,反觀努比亞仍在盈虧平衡線苦苦掙扎。倪飛曾表示,智能手機的競爭是一場馬拉松長跑,堅持到最后才是勝利,而努比亞就是能夠堅持到最后的長跑選手。

那么問題來了,在手機行業集體向盈利看齊的大背景下,規模難突破、尚未盈利的努比亞拿什么跑完馬拉松全程?

作者:龔進輝

努比亞 京東 蘇寧 天貓 手機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