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區塊鏈

火訊財經 2018-08-04 05:35
分享到:
導讀

當幣圈投機資本熱潮退去,新一輪的幣改是否能在這個“寒冬”生起“燎原星火”?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對于幣圈的500W+投資者而言,在被高位套牢的熊市行情之下只能裝死,正如Dfund創始人趙東所言:幣圈的冷,大部分新用戶是沒有體會的。一個已經步入資本寒冬的“零和游戲”,在冷鋒過境時,掠奪了許多人財富自由的夢想。

只是,再大的財富夢想都需要以創造價值為前提,單純依賴早期數字資產投資市場所累積起來的資金能量,并不能讓區塊鏈技術順利走入人們的普通生活,在這個大背景之下,企業幣改作為實體經濟與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通證經濟的結合點,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很多行業外的人與行業內的人互通有無的橋梁。

冷鋒過境,幣圈的寒冬生一堆幣改的篝火,能抵擋得住幣圈熊市漫長的嚴寒么?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冷鋒過境·韭菜不生,熊市之下的幣改環境

當人性的貪婪被爆炸式上漲的加密貨幣無限放大的時候,一切危機已然來臨。

2018年ICO的瘋狂幣圈亂象叢生,熊市之中的幣圈彌漫著戰火紛飛的硝煙味道:

首先,從大環境來看,2017年比特幣暴漲至18674美元一枚,引發全球資本的騷動,繼EOS形成ICO項目頂峰之后,在2018最炎熱的三伏天,幣圈的溫度驟然降至冰點!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圖注:2008-2018比特幣/美元 價格走勢圖)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圖注:以上數據來自Huobi Pro火幣全球站 2018年8月3日A.M.10:00)

行情走低已經是每個懷揣著一夜暴富的投機者所共同面對的幣圈環境,只不過,加密貨幣價格的下跌并不是幣圈寒冬最冷的時節,幣圈的三九天才剛剛開始。

其次,從資金來源來看,挖礦分紅模式,讓FCoin在短短1個月的時間內晉升為全球交易量第一的數字資產交易所。隨之幣安、OKEx開啟了交易所“百團大戰”和“千店計劃”,故事大家都知道。在這場資金、用戶爭奪之下的亂象將幣圈一個繁盛頂峰的問題拋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如果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僅僅只是炒幣的“零和游戲”,那么新用戶從何而來?

挖礦分紅+幣改的推行,FCoin走在了所有交易所的最前面,不僅如此,張健面對FT暴跌的現狀,開始喊單: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這里的理解邏輯是:FT被挖完,FCoin平臺幣的價值共識基礎就會自動形成,這將讓FCoin在“挖礦分紅模式”之下的交易所大戰中率先完成價值構建;另外,將FCoin返還FCoin社區自治,將會讓所有FT持有者成為“股東”。

區塊鏈帶來的共識經濟的美好愿景在于:一旦共識固定形成,價值將永遠延續。這是比特幣的發展的邏輯,只不過比特幣用了10年,FT僅僅只用了2個月。

區塊鏈帶來的共識經濟的殘忍在于:一旦共識固定,后面跟風而入的投資者、資本方、項目方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加上Fcoin推行的“幣改試驗區”和FOne保薦機構上幣區,一場Fcoin核心價值的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企業幣改的通路在這一套系統的推行之下初具端倪,也刺激著中小企業跑步入場區塊鏈。

再次,從市場項目表現來看,歸零幣不可怕,更可怕是交易量歸零。資金熱潮退去之后,ICO裸泳者才浮出他們真實的面貌:從幣圈明星站臺到XMX歸零幣事件、拉盤、惡意砸盤、喊單……擱淺在沙灘上的項目數不勝數。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圖注:2018年8月2日22:07時Fcoin GMP創業板ETH交易對盤面基本情況分析)

當看到這些數據時,火訊財經記者不得不做不好的聯想:一個已然處于萎縮狀態的數字資產交易市場,拿什么來兌現“通過企業幣改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問題”的承諾?Fcoin所推出的企業幣改,是否只是面對幣圈寒冬,生一堆篝火,供自己取暖的暫緩之計?

最后,從幣改項目競爭環境來看,2018公鏈踩踏,ICO項目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早在火訊瑯琊榜2期線下見面會【觀火】活動中,中關村區塊鏈聯盟理事長元道曾表示:“2018公鏈元年,大家應該從零開始,今年的區塊鏈行業節奏已經明顯和去年、前年不同了。我用一句話總結我的觀點:通證經濟,公鏈先行。”

2018年ICO項目搶灘占位的行業范圍幾乎包括了所有實體經濟參與的部分:金融、錢包、支付、AI、共享經濟等等。

以加密貨幣錢包項目為例,為搶占與實體經濟中“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對等的市場地位,并獲得加密貨幣轉賬的流量市場,大部分加密貨幣錢包ICO項目的商業邏輯與商業生態已經高度相似。這些前期涌入的ICO項目給企業幣改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圖注:數字貨幣錢包項目基本情況截圖)

以這些分析為基礎,火訊財經記者認為:熊市之下幣圈項目堆積速度已經超過資金涌入速度,并且不斷有資本退出市場,幣改在這個時間段推出來能否成功?值得深思。

企業幣改,幣圈寒冬中的燎原星火?

7 月 5 日凌晨,Fcoin創始人張健拉上元道、孟巖三人開了一個 “區塊鏈速度” 的電話會,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里,三人一起做了一個決定,攜手合作開啟 FCoin 幣改試驗區,推動通證經濟的發展。此前,中關村區塊鏈聯盟理事長元道界定了token通證必備的要素:第一,它必須代表一種權利,有內在的價值;第二,加密,防篡改;第三,可流通,可交易、可兌換。

幣改試驗區秘書趙大偉曾面對媒體采訪表示:“我們一起推動這件事情,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底層共識——我們都認可通證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改造潛力,也都在不同角度探索通證經濟的落地路徑。幣改,只是一種民間稱呼,更好傳播而已,準確說法叫‘通證經濟改造’,推動實體經濟擁抱新金融與新組織,擁抱新型生產關系。”

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是Fcoin推行“幣改試驗區”的初心。火訊財經記者認為,企業幣改從最基本的層面上能解決的問題如下:

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快速落地需要實體經濟的支撐;

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尋找;

幣圈目前大量空氣幣、詐騙、旁氏騙局的環境需要企業幣改來凈化;

部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讓優質資產得到“良幣驅逐劣幣”的生存環境;

我們不能否認,在傳統股份制的經濟結構之下,有次序的、穩定的發展,創造了我們今天商品高度繁榮的經濟成果。但正如幣改試驗區秘書長趙大偉所言:“幣改可能掀起新一輪企業再造浪潮。”

令人擔憂的是,在一個已經步入“寒冬”的資本市場中,借助通證經濟模式,企業幣改實現資產通證化,是一件非常冒險的實踐:

區塊鏈技術引發的幣圈資本狂潮,帶來了太多無實際意義的資本游戲,有人一夜暴富,就有人傾家蕩產。當幣圈的韭菜抵押房子、車子、借高利貸投入一個泡沫式發展的經濟循環之中,收獲財富自由還是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只是一念之差!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往大了講,企業幣改以實體經濟為依托形成的通證經濟資本融資優勢,能為區塊鏈技術更快落地形成廣泛的市場基礎。

往小了說,企業幣是讓區塊鏈走入普通人生活必經的過程。

至于結果如何?看著幣圈漫天飛舞的雪花與冰棱,憑一堆篝火,燎原之后的灰燼會讓區塊鏈更快的耗盡實體經濟的資源。

暗潮涌動:政策未落地,技術已布局

繼2017年9月4日國家清退國內ICO及數字資產交易所之后,對加密貨幣和項目的政策監管一直處于高壓態勢。政策風險對企業幣改發展的限制,是最令人擔憂的部分。

在等待政策落地的期間,迫于區塊鏈ICO項目對實體經濟鏈化改造的影響,國內各個行業的企業都已經開始了區塊鏈技術的布局:

2017年10月,迅雷在玩客云上推出了迅雷版比特幣——“玩客幣”。

2017年12月,社交界的老大哥天涯發布了其區塊鏈代幣“天涯鉆”。

2018年1月,人人推出區塊鏈項目“人人坊”以及代幣“RRCoin”。

2018年2月,網易不死心推出新區塊鏈產品——星球基地,僅僅一個月用戶量超過百萬,并且在基地里直接通過黑鉆進行點對點的交易……

2018年3月,聯想推出了第一款區塊鏈手機。

2018年6月8日,百度繼百度錢包內置“綠洲”區塊鏈入口之后,推出度宇宙。

區塊鏈概念已經在互聯網公司中蔓延至快播、暴風集團、奇虎360、京東、美圖、小米等,他們都已經布局或正在布局區塊鏈項目。

正因為政策的高壓,在一切已經悄然推出的區塊鏈項目中,天花亂墜的描述讓普通人完全看不懂這些項目的作用,并且這些項目只能游走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緣,焦灼地等待著政策監管的開放。

草莽當道,亂世梟雄:企業幣改何去何從?

在一個已然入不敷出的財富自由極樂世界里;

在一個冷鋒過境,幣圈寒冬中瑟瑟發抖的資金游戲生態中;

在一個實體經濟與通證經濟互相尋求慰藉,已知與未知同時迸發的無規則的幣圈行情之下;

火訊財經記者認為,企業幣改并不是解救幣圈市場行情的方法。

冷鋒過境,幣圈寒冬靠幣改取暖?

股份制延續400年來,創造了整個人類社會財富的極大增長,其所代表的契約精神、金融體系、合作關系等經濟邏輯體系,構建了這幾個世紀生產關系和分配關系的相對公平與穩定。但是,當全球經濟增長陷入滯緩階段,金融危機周期性爆發,也引發了對傳統股份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思考……這一切的問題才是企業幣改所應發展的目標。

企業幣改解救的不是幣市,而是解救被困在股份制之下生產關系、合作關系和分配關系。

一個有預期能力顛覆持續400年股份制的新經濟模式,其前進的每一步都將會是傳統經濟模式讓出的道路。我們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它的作用,更不能放棄對它所帶來的未來的美好期望!

經濟 區塊 項目 企業 之下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