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32個億,恒大也是健康產業的“野蠻人”金融
對于恒大地產商來說,跨界大健康行業并不是障礙,相反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和補充。其戰略是清晰的,定位是整個集團的服務,當作是大健康產業鏈,而不是某個單獨的項目。
9月18日,截止午間收盤,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商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成為中國新首富。
這位中國新首富除起家的房地產之外,在醫藥領域的投資規模達32億。
短短4年間,恒大健康已經完成借殼上市并獲利。根據中國香港2017年3月22日發布2016年全年業績公告,恒大健康產業集團2016年實現營業額5.28億港元。可以說這是一份恒大地產轉型醫療的好成績單。
對此,恒大健康集團副總裁徐軼這樣說道:“類比廣州恒大隊的成功,跨界大健康產業仍舊信心滿滿。”
恒大為什么也要走醫療路線?
不難發現,近些年,進軍醫療行業的地產公司遠不止恒大一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轉型醫療方面的房企已超過17家,其中不乏萬達、富力、萬科、恒大、遠洋等品牌房企。
2003-2013曾是地產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土地和房產急速增值,財富也面臨增長;而近年來,房地產行業的投資增速下滑,庫存不斷攀升,政策風險積累,傳統產銷模式逐漸失靈,地產商紛紛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
而在這些年里,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的壽命不斷延長,醫療服務需求迅速釋放,醫療行業整體發展迅速。而政府在這方面的資金是有限的,需求便自然轉移到私營領域。自2009年新醫改方案發布以來,社會辦醫的政策思路逐漸明晰,事實上也為傳統地產轉型成為健康地產提供良好的支撐與動力。
以住宅開發為絕對開發主體的階段將會過去,在地產項目中融入教育和醫療資源,不僅可以增加其附加值,提高房價,還有助于地產商創更值得公眾信任的品牌。
綠景控股在2015年開始就已經做出一系列改變,出售旗下房地產業務,退出房地產行業,定增股票用于新建和收購營利性醫院、投資保險公司股權等。公司201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戰略轉型》的議案,公司決定全面轉型醫療服務行業,并加快處置原有房地產業務,退出房地產行業。
2016年1月6日,萬達集團宣布將投資150億元,在上海、成都、青島建設三座綜合性國際醫院,并引進英國國際醫院集團(IHG)。
2016年9月,北京萬科與北控置業共同發布了位于北京東北三環內光熙門的怡園光熙長者公寓。該養老項目的前身是北控光熙醫養中心與北控光熙國際康復老年公寓,之后北京萬科與北控置業進行合作,并對這個養老項目改造后重新推出。
2016年11月2日,富力地產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簡稱UCLA Health)簽署咨詢服務協議,宣布在廣州開發引入新型國際醫院。
房地產企業轉型醫療健康有兩種類型,一是借助入股各類民營醫院、收購醫療企業股份等方式直接引入醫療核心,建立醫療機構。二是借助原有業務,對地產項目進行升級,對后續養老地產等項目進行鋪路。
如何跨界醫療?
如果說投資地產和足球能為恒大帶來了金錢、名譽、品牌等外在的效益,那么投資健康產業則是在贏得人心、社會美譽度的同時,又能獲利,從里到外均收益。
2015年2月27日,恒大發布公告,公司完成收購新傳媒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恒大收購新傳媒,隨后將其更名為恒大健康,借殼上市,談朝暉擔任恒大健康董事長。
談朝暉曾表示,恒大健康將整合三大核心服務優勢,建立預防為主的全生命周期“防、治、養”結合服務體系,實現與公立醫療體系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力提升老百姓健康生活品質。
一、優化醫療服務。恒大健康瞄準健康產業萬億市場藍海,在互聯網社區醫院、國際醫院、養老及康復、醫學美容及抗衰老等市場需求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領域進行系統性布局,搶占市場高地,引領行業發展。
開局第一年,恒大健康高速度發展,實現多業務、多項目落地。其中,互聯網社區醫院布局基本覆蓋全國,在廣州、佛山、武漢、沈陽、濟南、成都、洛陽、長沙、南昌、石家莊10個中心城市開設12家醫院,并與近30家當地三甲醫院及高水平專科醫院建立雙向轉診、遠程醫療合作關系,已覆蓋居民約20萬;攜手“亞洲最大醫學整形醫院”韓國原辰醫學美容集團開設的中國首家全韓技術團隊的醫學美容醫院;與哈佛大學附屬布萊根和婦女醫院合作,位于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內的博鰲恒大國際醫療中心2015年底已啟動建設。
二、完善健康保障。恒大人壽是在重點發展健康養老保險和社區保險,并積極打造“大健康、大醫療”板塊發展模式。從醫療機構入手,逐漸拓展到健康服務產業鏈的其他上下游,形成以壽險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目前,恒大集團在全國180多個主要城市擁有大型地產項目500個,業主400余萬人,這為恒大人壽社區保險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未來3至5年,恒大人壽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與醫療機構建立合作,在重點城市建造健康醫療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和護理保險業務的配套服務。同時通過為被保險人提供個性化、有形化的健康服務,增加保障外更為實在的附加值服務,從而有效強化公司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恒大健康依托高效益模式,實際是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創新醫療模式,與恒大人壽等保險機構開發社區健康管理險種,通過健康管理改善居民健康,減少保險理賠。實行與“凱撒”模式相同的醫療保險與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避免過度醫療,降低總體醫療成本。構建居民、保險公司和醫生利益一致。
三、發展大健康產業。恒大健康與金融、旅游、互聯網、運動、休閑等多產業跨界融合,孵化大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社區醫養管理是核心優勢
至于恒大健康的優勢,談朝暉表示:“房地產企業在日常健康監控、體檢、社區醫療、康復養老服務等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是我們投資發展健康產業的邏輯思考。”
作為房地產企業,恒大健康基業的底層還是上文提到的優化醫療服務當中的社區醫養管理。
恒大社區醫養管理中心為居民建立數字健康文件案,通過穿戴式設備、家庭監測設備、移動APP等,搭建健康大數據平臺,還可以分析評估健康風險,制定病前病后干預方案,推進精準醫療,同時建立醫患互動云平臺,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提升就醫體驗,改善醫患關系,使醫生獲得合理回報。
關于具體的運營模式,總結起來,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在小區內放置智能醫療設備,培養人們自助式一鍵體檢習慣。比如社區健康自助亭,可為社區居民提供醫用級的自助健康檢測服務。健康管理一體機,可進行血壓、血糖、尿酸、膽固醇、脂肪等11項健康數據的測量,各項檢測的結果都將上傳到個人健康檔案,尤其適合監測老年人的身體狀況。
第二,恒大能夠整合優質資源,與全國各地三甲醫院建立戰略合作。構建第二診療、遠程診療、轉診直通車、綠色通道等服務平臺,形成分布全國的分級醫療網絡,將優質醫療資源延伸至社區,為業主提供遠程醫療,足不出戶可預約到家看診等服務。
同時,在“互聯網+”的新產業業態下,恒大健康融合高科技,與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融合。而在互聯網社區醫院業務中,通過為居民建立數字健康檔案,搭建健康大數據平臺。在2015年底就已完成5000余套家庭健康網關入戶,居民可在家中了解健康體征基本數據,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及時預警,可與家庭醫生進行在線溝通,實現早期家庭健康全面管理。
第三,依托社區健康管理中心,開展社區居民健康數據采集與跟蹤管理。利用智能醫療設備以及線上醫療平臺來收集健康大數據,提供“防、治、養”相結合的解決方案,打造個人健康信息檔案庫。
跨越3座“大山”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有如此清晰的路徑,也需要越過3座醫療大山,如醫生從哪里來,病人從哪里來,如何實現盈利。
據四百味了解,在人才方面,恒大地產商與別家不一樣,尤其是高端醫院的人才儲備,吸納海內外的研究學者,已擁有超過1000名主要研究者,并投入了超6.4億美元的研究經費。投入的科室是在癌癥、心臟病、婦產科、神經內外科、骨科與風濕病學等多個專科領域。
在項目運營過程中,恒大地產商是希望全盤考慮大健康產業,發揮醫療孵化器的作用,它希望依托地產行業積累的經驗,提高對醫療行業的認知。將其看做是專業的健康產業公司,在人才儲備、引進技術等方面,均有整套的體系。
因此,這對于恒大地產商來說,跨界大健康行業并不是障礙,相反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和補充。其戰略是清晰的,定位是整個集團的服務,當作是大健康產業鏈,而不是某個單獨的項目。只有這個大健康產業鏈成功了,才是真正的成功了。
(部分來源:動脈網、品途網)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