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要想站穩高端市場,還需要哪些條件?通信

郭靜 2017-10-10 16:57
分享到:
導讀

順風順水的小米在2016年深刻體會到了巨頭的“低谷”滋味兒,IDC的數據顯示,無論是單季度還是全年,小米一直位于Others名單里,直到2017年Q1季度,小米才再次出現在前五的名單中,開始反彈。

順風順水的小米在2016年深刻體會到了巨頭的“低谷”滋味兒,IDC的數據顯示,無論是單季度還是全年,小米一直位于Others名單里,直到2017年Q1季度,小米才再次出現在前五的名單中,開始反彈。

小米6起售價2499元、小米Mix起售價3499元、小米Mix2起售價3299元。須知,小米以往的幾款新機起售價都是在2000元內,曾幾何時,小米是2000元內手機的“業界良心”,在售價2000元內小米的性價比、用戶口碑都是極高的。但小米如今也跟華為、vivo、OPPO等國產機一樣,開始走中高端路線,至少從售價上,已經是2000元+了。小米6、小米Mix的推出預示著小米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小米要想站穩高端市場,還需要哪些條件呢?

1.高端芯片

整部手機最考驗質量的地方,除了操作系統外,就是芯片,芯片涉及到運行速度、反應能力、應用加載項等多項與應用相關的功能,芯片不行的話,其他都是空談。

而小米也像華為一樣,開始自制芯片,小米在2017年2月28日正式發布了自主芯片澎湃S1,并且還在小米5C上搭載了該芯片。可小米6用的是高通驍龍835,小米Mix2用的也是高通驍龍835,并不是小米的自制芯片澎湃系列。

據中關村在線的數據顯示,2000元以內的機型如今多達1074款,而3000元以上機型只有141款,這意味著小米如果走中高端路線,其競爭對手要少很多,除去一些不知名的,小米的競爭對手就是華為、vivo、OPPO、三星、蘋果幾家廠商,vivo、OPPO估計小米也不屑于與之競爭,還剩下華為、三星、蘋果三家。華為用的是自制海思芯片,而蘋果的iPhone 8、iPhone 8 Plus、iPhone X用的則是其自制的A11處理器,只有三星不是自研芯片的,不過,三星有屏幕這一至關重要的手機配件。

小米要想站穩高端市場,就得提升自己的高端芯片能力,能夠達到與高通驍龍、海思、蘋果頂級處理器媲美的地步,才有可能真正跟華為、蘋果、三星一樣,站穩高端市場,芯片不僅能讓小米講好故事,而且也能提升小米本身的用戶口碑,特別是使用后的用戶口碑,反應快不快,手機卡不卡,芯片能力都會逐步體現出來,而如果是自制芯片,就意味著能夠以低成本獲得更大的利潤。

2.品牌扭轉能力

一個品牌的氣質,決定著用戶愿意出多少錢去買它,對于任何一個品牌來說,用戶都會有自我的心理定位,比如小米,就是2000元內,比如蘋果,就是五六千,六七千也行,接近一萬的話委實太貴了,這種品牌定位的轉變,才是小米推出3000元左右價位機型應該考慮的。

小米推出至今已經7年了,這7年的積累,對于小米來說既是好事也有難點,好處是肯定會有一批忠實粉,愿意為了小米買單,即使小米的新機價格在3000元+,也會有忠實用戶愿意為其買單,要相信小米肯定會有不少忠誠用戶,但難點在于,除了一部分忠誠用戶外,非小米用戶、非小米忠誠用戶,這群人要如何才能接受小米3000元以上的售價呢?一方面,用戶可以用這個價格或者加幾百塊錢,就能買到廉價的iPhone,另一方面用戶也覺得小米這個售價有點兒貴,3000元售價,屬于“墊墊腳”就能跟iPhone媲美了,這種復雜的選擇心理,也挺考驗廠商的。

小米要想跟華為、蘋果、三星這樣在高端市場站穩,除了本身推出相關價位的機型外,也應該大力來改變品牌的形象,即小米也是有高端機/高端系列的,小米并不是過去7年的“屌絲”形象,銷量、出貨量容易提升,但是品牌口碑的扭轉并非一日之功,時間的考驗、機遇的考驗、團隊的考驗,都缺一不可。如果說小米以往的宣傳策略是“便宜”、“親民”,那么現在的宣傳口徑可能就得是“美感”、“品質”、。

3.來自國際化市場的考驗

無論是華為mate系列,還是三星note8、蘋果iPhone系列,都是在全球市場上獲得良好口碑,僅靠中國市場肯定不行。所以,國際化是無法邁過的坎兒,想當初華為也是在全球各地的機場、熱門廣場等地區大量投放品牌廣告,在國際市場上提升自我形象,才逐漸有了今天的成就。小米要學華為、三星、蘋果,就得走向國際化。

僅僅是走出中國市場,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在全球市場上取得跟中國市場一樣的用戶口碑,在國際市場上,僅僅依靠“吹水”是沒辦法的,還是得有真材實料,這個,對于國產機而言,還是蠻有考驗的。

4.與米家的主次關系得分清

近兩年來,小米產業鏈上的產品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比如小米路由器、小米滑板車、小米無人機、小米空氣凈化器、小米插座等,來自小米米家的產品,居然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應,這大抵是小米所沒有想到的。

米家的存在,對于小米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處在于,小米在周邊產業鏈上的“造星”能力將無人能及,華為、聯想、vivo、OPPO等都不行,蘋果、三星也不行。可壞處在于,小米的精力會在小米手機、小米周邊產業鏈上搖擺,一些資源也會被米家給搶走。小米手機跟米家的主次關系,在將來會比較受考驗,商業公司看中的是利潤和效益,并非是某個產品情懷,這個不值錢,畢竟,將來可能有好幾萬人要養,利潤和效益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當用戶對米家的產品不滿意,是否會牽連到整個小米品牌上來,因此而波及到手機業務,這種連串的品牌效應,也會是掣肘。這意味著米家的產品,也得是“高端”品,而米家的業務又比較多,還是有點兒困難的。

當然,對于當前的小米走高端來說,芯片、國際化能力、與米家的關系,并不是很迫切,最迫切的是,扭轉小米的品牌形象,讓小米的忠誠用戶、非小米用戶,愿意為3000元+的小米手機買單。

有一個“優勢”是,當前的手機都在漲價,小米漲價也是趨勢,可能時間長了,大家就不覺得小米貴了,因為大家都貴。可要想讓用戶覺得花3000塊錢買一部小米手機是很值得的一件事,還是蠻難的說。

作為一個普通用戶,高不高端不重要,次次售罄卻很讓人惱。

來源:郭靜

小米 芯片 用戶 高端 品牌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