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化:激蕩的金融發展新風口金融

孟永輝 2017-10-11 10:50
分享到:
導讀

互聯網技術對于金融行業影響的日益減弱,新技術對于金融行業影響的不斷增強都在讓互聯網金融開始出現新的不同的發展狀態。

政策監管的不斷加碼、行業環境的急劇惡化都在讓互聯網金融從風口進入到漩渦之中,中小平臺的生存舉步維艱,大型平臺的發展不斷加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正在呈現一個兩極分化的發展狀態,未來隨著這種市場狀態的加劇,互聯網金融將會重新演變成為只有巨頭才能玩得起的游戲。

互聯網技術對于金融行業影響的日益減弱,新技術對于金融行業影響的不斷增強都在讓互聯網金融開始出現新的不同的發展狀態。以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數字金融、普惠金融為主要概念的全新互聯網金融時代正在悄然來臨。未來隨著更多新技術加入到互聯網金融領域之中預計還將會有更多新的概念和模式將會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出現,并將會給其發展帶來更大的驅動力量。

新技術與金融行業之間的彌合逐步加深,金融逐步演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毋庸置疑,未來的時代將會是一個科技感十足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會與科技產生聯系,生活科技化與科技生活化將會成為未來一個時期的主要主題。金融作為聯通人們生活的毛細血管,它的發展自然也受到來自科技發展的影響。隨著這種影響的加劇,金融生活化同樣將會成為未來一個時期的主題。

新技術不斷出現為金融發展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發展能量。互聯網發展浪潮的退卻讓人們開始尋找新的增長方式和手段,希望借此能夠找到破解互聯網發展困境的方法和手段。在這個過程當中,互聯網技術演變成為一種基礎設施讓新技術影響人們的壁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減。用戶只要想要了解一項新的技術就能夠借助互聯網的媒介來實現,再通過互聯網技術與新技術的融合,我們完全能夠找到一條有別于傳統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模式。

正如互聯網的發展從web時代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新技術的發展同樣正在經歷著這樣一場劇變。正是由于這些劇變,我們才能在這些改變當中找到其與傳統行業的關聯,從而找到全新的利潤增長點。金融行業也不例外。互聯網的平臺模式和用戶思維所導致的諸多問題讓它需要借助新的技術來破解當下的發展難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恰恰為深陷泥潭的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數字貨幣、智能投顧、智能風控都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正是由于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我們才找到了破解互聯網金融發展困境的方式和發展,并在這個過程當中找到了金融行業實現全新發展的力量源泉。

新技術與人們生活聯系的日益緊密讓金融有了更多可供發揮的空間。以智能科技、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之所以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得如此飛快的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們生活當中越來越多的元素開始與這些新技術產生聯系。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未來人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充滿技術色彩和智能元素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就是智能生活。

正是因為如此,新技術才有更多的可能與人們的生活產生聯系。這與互聯網金融時代其實有著本質意義上的不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即使我們獲取和接觸金融的方式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但是互聯網技術對于金融的影響也僅僅只是停留在途徑和方式上面,對于金融本身并沒有太多影響。

這種問題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互聯網技術僅僅只是從方式和方法上對人們的生活進行的改變而已,人們的生活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升級。進入到新技術時代,我們的生活已經不在僅僅局限在簡單的相加,生活的本質已經從簡單的表層介入進入到了一個深度參與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金融同樣會因為新技術的應用而產生本質改變,從而讓原本的投資、理財、消費等諸多金融環節都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些轉變的多樣化和多維度讓金融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發揮自身的支持和助力的作用,從而將人們的生活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

新技術的深度普及讓金融覆蓋面更大,影響力更廣,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互聯網技術主要影響到的是80后和90后的人群,但是進入到新技術時代時候,經歷過互聯網洗禮的80后和90后門與新技術之間不再存在鴻溝,而是成為一種順理成章的存在。

同互聯網技術僅僅只是影響到社會結構的某一部分人群不同,新技術將會將原有的社會結構打穿,從而實現一種更加通透,更加徹底的改變。這種改變最終將會讓金融從單一群體變成一個面對社會的大多數,從而進入到普惠金融的時代。借助這樣一個趨勢,互聯網金融才能最終演變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新技術的深度普及除了生活端口之外,另外對于金融行業本身的影響也是深入和透徹的。通過這種影響的不斷加劇,金融本身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比如,金融的表達方式開始出現了數字貨幣這種新的表達方式;比如,金融的風控方式出現了智能風控這種新的風控方式;比如,金融的邏輯已經從簡單的投資理財變成了一種生活。這些最根本的改變都在說明新技術對于金融本身的流程和環節產生了深度影響,從而演變成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金融恰恰是這種全新生活方式的最終注腳。

較之于互聯網技術,新科技對于金融科技的影響不斷深入,互聯網時代簡單地依靠平臺邏輯和用戶思維已經無法真正起到真正實質性的效果。借助新的技術,金融的基本環節和邏輯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由此帶來的人們生活的改變將會讓金融的發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以金融科技化為突破口的金融科技時代終將來臨

移動互聯網時代之所以獲得如此巨大的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行業的互聯瓦工化。而未來的新科技時代,金融行業想要獲得快速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依然在于金融科技化上。通過金融科技化為突破口,金融科技時代或許終將來臨。

金融科技化讓金融找到更多的發展新路子。盡管金融的互聯網化產生了P2P、眾籌、網絡信貸等新的事物,但是這些事物對于金融本身的影響依然有限,金融本身的邏輯并沒有發生太多改變。金融科技化卻不一樣,這種改變并不僅僅只是指金融與科技兩種元素的簡單相加,它更多地改變的是一種金融本身的改變上。

金融表達方式的改變、金融運作邏輯重塑、金融環節的重構等新的思路都是從金融本身上著手來金融改變的,這種內生的改變遠比互聯網時代的簡單相加來得更加徹底。原發自金融本身的改變能夠將金融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從而讓我們找到更多金融行業發展的新路子。新的路子將會帶來更多新生的金融事物,新的事物未來將會代替當前深陷漩渦的P2P、網絡信貸等模式,從而為金融的新發展找到新的可能性。

此外,金融科技化還能夠讓金融更多地以科技的面目存在,在人們的生活科技化的前提下,金融將會以科技的形式出現,并將會逐步影響和改變金融本身在人們原有生活當中的地位。比如,金融的收益不再僅僅局限在金錢上,我們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都能夠以收益的方式進行體現,由此金融將不再僅僅只是金錢,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的全新表達;比如,金融的環節將不再這樣涇渭分明,風控、運營等環節之間的界限將會逐步消弭,借助以VR、AR為代表的虛擬現實技術,對項目進行風控的過程就是享受收益的過程,對項目進行運營的過程就是對項目進行全流程風控的過程。金融科技化給金融行業帶來的這些改變無疑將會成為未來金融發展新路子的主要突破口,而由此引發的金融行業深度發展或許將會給用戶帶來更多福利。

金融科技化的關鍵在于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出現諸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互聯網與金融這兩個元素簡單相加造成的。以金融科技化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時代的關鍵在于金融與科技兩種元素的深度融合,而非簡單相加。

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的關鍵在于金融的科技化與科技的金融化的雙向并行。即,我們通過更多新的技術來改造現有的金融邏輯和行為方式,從而找到破解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方式和方法,為兩者找到在新技術條件下全新的發展突破口;而科技的金融化則是通過將金融更加深度地影響到科技的每一個環節,從而讓科技更多地具有金融屬性。當前出現的區塊鏈技術其實正是科技金融化的突出體現。

金融與科技兩種元素的深度融合才能找到一條有別于互聯網金融的全新發展路徑,從而為金融行業的發展找到更多的發展可能性。通過不同的方式強化金融與科技之間的互動和聯系,金融與科技才不會僅僅只是兩種簡單相加的關系,更多地是一種相向而行,互相協作的關系,兩者融合才能促進人們生活的變革。

金融科技化的本質是金融生活化。以金融科技化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時代的到來,它的外在表現是金融的科技化,而其實質確實金融的生活化。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樣,未來的時代是一個科技生活化的時代,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與科技產生聯系。金融科技化同樣是在這樣一種大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因此,金融科技化的本質應當是金融的生活化。

金融生活化是指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與金融產生聯系,都能夠用金融的方式進行表達。比如,我們生活當中的吃穿住用行都能夠在金融的邏輯當中找到注腳。吃,我們可以通過眾籌的方式來獲得;穿我們可以通過參與項目的過程當中來獲得;住我們可以通過金融的回報來實現,;行我們能夠通過金融的支持來完成……這些生活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與金融產生聯系,其實質就是金融生活化的突出表現,正是由于這種表現,我們才看到了金融科技化背后蘊藏著的巨大的發展潛力,從而找到更多的發展創新點。

互聯網浪潮的退卻以及互聯網金融行業不斷出現問題都在讓我們需要借助新的方式和手段才能獲得金融行業新的發展。隨著金融科技化時代的到來,以金融生活化為代表的全新金融發展新時代將會成為拉動下一次金融發展風口的絕對力量。當金融與外部元素不再簡單相加而是深度融合,一個激蕩的金融科技發展新時代或許已經來臨。

【來源:藍鯨TMT網                     作者:孟永輝】

金融 互聯網 發展 科技 生活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