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三星們都在玩“全面屏”,這個概念是怎么來的?通信

虎嗅網 2017-09-30 14:21
分享到:
導讀

2013年,夏普面向日本市場推出了Sharp AQUOS PHONE Xx手機。當時市場審美逐漸被iPhone均衡的外觀所統治,于是國內媒體標注的評語包括“另類”、“怪異”、“東瀛風”,當然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詞…

蘋果、三星們都在玩“全面屏”,這個概念是怎么來的?

前全面屏時代:追求無邊框的初心

2013年,夏普面向日本市場推出了Sharp AQUOS PHONE Xx手機。當時市場審美逐漸被iPhone均衡的外觀所統治,于是國內媒體標注的評語包括“另類”、“怪異”、“東瀛風”,當然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詞:無邊框。

至今為止,幾乎所有全面屏手機的宣傳海報都能找到這張海報的影子

這款產品屬于Edgest產品線,從2013年開始陸續推出,其主要的產品特色即是將顯示屏的左右兩側與上方盡其所能地向邊框靠攏,從而實現高的屏占比。初代產品Sharp AQUOS PHONE Xx就實現了80.5%的屏占比,這在2013年來說非常難得。

隨后夏普還推出了更為人熟知的Crystal系列。在這一系列中為了進一步在頂部實現無邊框的視覺沖擊,夏普開始引入骨傳導技術來代替傳統的聽筒,前置攝像頭也隨之轉移到屏幕下方,并利用玻璃導角的光線折射“放大”顯示范圍,達到近乎無邊框的視覺效果。

市場也逐漸開始教育用戶“高屏占比”所帶來的價值。到2016年,夏普一共推出了28款具有類似設計的產品。但由于夏普當時退出了中國市場,并沒有一款面向中國市場推出,這使得中國用戶對這些產品幾乎是一無所知的。

對于夏普而言,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款手機是2014年8月29日發布的Sharp AQUOS Crystal,這款手機真正地走出日本,面向美國等國家開始發售。

Sharp AQUOS Crystal

當時Engadget對這款產品的評價是:“我們有了真正的‘無邊框’屏幕。”繁體中文版Engadget的評測中也提及“全熒幕”。無論“無邊框”或是“全熒幕”,這都意味著,一個新的概念被提了出來。而到了中國,善于營銷的中國廠商,將其包裝成了一個詞——全面屏。

從追求屏占比、摒棄邊框約束的初心,到后來全面屏概念的產生,鋪墊的時間已經足足3年。但三年之后的那個秋天,雷軍與斯達克站在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拿出小米MIX時,全面屏的時代開始了。

全面屏之爭:小米與三星的兩個范例

真正喊出“全面屏”這一概念的,毫無疑問是小米。

2016年10月25日,小米秋季新品發布會上,雷劇帶來了重磅的one more thing:小米概念手機小米MIX。雷軍說“這是一部不計成本”而研發出來的產品。

小米MIX發布時首次提出了全面屏的概念,為了表達小米MIX屏占比之高,這其實是一個營銷概念,而不是技術概念。盡管小米用各種非常規的技術來包裝,但小米MIX并沒有成為全面屏的標準。不過由于小米的推進,全面屏這一概念非常適合于中文理解,迅速普及,成為普通消費者能第一時間接受的一個概念。

如果翻看小米MIX與早兩年的Sharp AQUOS Crystal的屏幕設計,你都會找到諸多相似之處,包括下沉式的前置相機、骨傳導聽筒、三邊幾乎無邊框。不同之處主要有兩點:小米MIX采用了17:9的屏幕比例,而夏普之前的手機均為16:9傳統比例;此外,小米MIX采用了圓角屏幕。

當時,小米將MIX稱為概念機,官方的解釋是因為產量極為有限;另一種說法是因為MIX的設計導致了諸如通話、拍照等基礎應用的使用缺陷,全面屏的概念意義大于功能效用。

但無論如何,參照當下手機市場的發展,MIX這一款產品可以被認為是劃時代的。原因不在于開創性——它并沒有實現從0到1的突破——而在于影響力,它讓手機廠商們明白外形上的突破可以形成多大的市場沖擊力,而其中關鍵的一點就在于“全面屏”。在手機市場缺乏新技術突破,急需新引爆點的情況下,全面屏成為了“救世主”。

另一家迅速推出超高屏占比手機的廠商就是三星。2017年3月29日,三星在紐約推出了三星Galaxy S8,并在國內提出了另外一個概念“全視曲面屏”。也就是說,三星在全面屏這一概念之上,加上了曲面屏的特質,打造了新的屏幕賣點。

不過相較于全面屏對屏幕的視覺沖擊,曲面屏的價值被邊緣化。此時就出現了一個怪異的矛盾認知:消費者都認可小米MIX和三星S8是全面屏手機,但產品形態上卻大相徑庭。與小米MIX不同的是,三星保留了上下兩頭的傳統布局,屏幕比例也更為夸張地達到18.5:9。

全面屏之爭就此浮現。

全面屏形態混戰:三者齊頭并進

時間到了2017年8月8日。被富士康收購的夏普重返中國戰場,并帶來了全新的全面屏手機夏普S2。夏普羅忠生預言:5G到來之前,全面屏是下一個風口。

與“全面屏風口說”一樣引人關注的,是夏普S2的“美人尖”設計。S2屏幕并沒有采用圓角而采用了切角,同時頂部攝像頭位于頂部居中的位置。這類并不符合常規屏幕形狀的全面屏設計,后來被統稱為異形全面屏。

夏普S2保留了正面指紋識別,并將攝像頭居中放置,而邊角則采用了FFD切角

無獨有偶,Android聯合創始人安迪·羅賓的Essential Phone于8月19日開售,這款產品也采用了異形全面屏。

Essential Phone,母公司獲亞馬遜Alexa Fund基金和騰訊等公司3億美元的投資

此時,手機市場逐漸進入每年的“金九銀十”的爆發期,大量以全面屏作為賣點的新品逐漸曝光。但第一輪引爆腎上腺激素的,卻是手機業界關于全面屏的論戰。

9月7日,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魅藍手機負責人李楠在知乎上發表《別爭了好嗎,三星S8才是真·全面屏》,從技術的角度嘗試“撥亂反正”。在李楠看來,量產COF封裝方式、革新屏幕封裝技術的三星S8才能稱為真正的全面屏,而沿用COG封裝的小米MIX或夏普早前的Crystal只能稱為“前·全面屏”。

目前的手機屏幕在顯示區域下方還要延伸出來一部分放IC等器件,叫COG封裝。而三星的COF把以往屏幕下面的IC等部分,改動了位置并且做到了柔性,從“根本的技術層面”改進邊框寬度

次日,雷軍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章《全面屏的前世今生》,表示“小米在全球首創了全面屏”。他指出,小米MIX發布,“全面屏”這個詞第一次被百度指數收錄,僅全面屏方面小米就申請了102項專利,而其中最關鍵的創新是突破了安卓系統對16: 9的限制。

換言之,在雷軍的表述可以理解為,高屏占比并且屏幕比例不是16:9的才是全面屏手機。第二個限制條件直接將夏普以及至今為止所有手機都排出在了全面屏之外。

但是有意思的是,隨后的小米MIX2就采用了COF封裝,并進一步將屏幕比例從17:9變革為18:9。

小米MIX2(右)與小米MIX(左)相比,有了更窄的下巴,但邊框卻厚了不少,加上縮小了屏幕,視覺沖擊力相比第一代略有退步,但實用性卻大大增強

隨著一大波新機襲來,關于全面屏的討論,最后依然無疾而終。

而在全球范圍內將全面屏推向聚焦點的,則是iPhone X的發布。2017年9月12日,庫克發布了蘋果設計最為激進的iPhone X,庫克認為這款產品代表了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iPhone X正面盡量地做到了全是屏幕,只在屏幕頂部有一排傳感器居中排列,被人笑稱為“齊劉海”。

而在iPhone X發布前后兩天,小米MIX 2(9月11日)與三星Note 8(9月13日)接連發布。于是在全面屏的設計方向上,小米盡力移除頂部元件、三星為確保功能性保持偏向傳統的布局、蘋果采用異形全面屏設計。三大“門派”同時出現在了市場當中,全面屏的概念更加泛化。

當然,至今為止我們的討論依然局限在國內市場,實際上國外并沒有全面屏這一說,相對應的是,外媒在描述小米MIX2時使用的依然是“bezel-less”(無邊框)這種說法,但這一概念到了中文語境中,與努比亞的無邊框概念形成了混淆。

此時蘋果官網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參照。在中國蘋果官網上,蘋果使用了“全面屏”的概念來形容iPhone X。而在其他地區的頁面中,這一概念依然存在不同的表述,蘋果香港官網使用的是“全熒幕”的概念,英文頁面則使用了“entirely screen”這樣的描述。至于國內廠商的宣傳文案中,則更充斥著“borderless”、“fullview display”這種充滿中文直譯感的詞匯。

隨后在9月下旬,我們目睹了全面屏新機的“百花齊放,共享一色”:

9月20日,糖果手機SOAP R11將全面屏帶入千元機范疇;

9月21日,vivo X20發布,屏占比達85%;

9月22日,麥芒6發布,四攝+全面屏走向一體;

9月25日,金立首款全面屏手機M7發布,開始了全面全面屏的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發布的全面屏手機都符合兩個共性:第一,屏幕比例都超過了16:9,屏占較高且維持在85%左右;第二,均采用了保留上下端傳感器的傳統布局,而沒有使用異形全面屏或小米的方案。

由于更為穩健的設計和不以損傷功能性為前提,逐漸地,保留傳統的傳感器布局的全面屏手機在2017年成為國內大多數手機廠商們共同的選擇。一時之間,全面屏手機再次“同質化”。

同時,這也引發了第二輪的關于全面屏的論戰,這些選擇傳統布局的手機到底是否符合全面屏手機的標準?由于缺乏定義,如果強調屏占比,這些手機顯然入圍;如果參考雷軍強調的全面屏第二條標準——“屏幕比例突破16:9”,顯然這些手機也能入圍。但相較于小米MIX和iPhone X的強視覺沖擊,這些保留了頂部傳感器布局的廠商們免不了被認為是“拿全面屏炒作”。

那么全面屏手機會怎么發展?

金立集團董事長向搜狐科技提及幾個全面屏手機的動向:首先全面屏千元機可能在11月爆發,這意味著全面屏概念的溢價能力會迅速消減;第二,明年開始很多廠商都會推出第二代全面屏,“是類似于iPhone X那樣的異形屏”。

他提及了一個關鍵技術——屏下指紋。根據供應鏈方面的消息,諸如匯頂科技等指紋識別元件提供商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在明年將實現量產。這意味著,手機廠商將可以繞開蘋果的Face ID,而是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就能實現同蘋果iPhone X類似的外觀設計。

屏下指紋識別曾被認為是實現全面屏技術的關鍵,無奈終端廠商紛紛選擇“搶跑”

換言之,隨著上游技術逐漸成熟,全面屏手機將進入第二階段。除開保留傳統布局的全面屏方案之外,更具視覺沖擊力的、類似iPhone X的異形全面屏將成為市場追逐的主要趨勢。但是使用異形全面屏就意味著廠商需要面對“齊劉海”或者“美人尖”,100%的全面屏依然無法實現。

如果非要舉例一部全面屏手機,英劇《Black Mirror》第三季中展示的手機可能最為接近。按照劇情推斷,這部手機支持無線充電,支持AR\MR,同時正面100%為屏幕,沒有一個開孔。當然這樣的產品目前只存在于電視劇中。

《Black Mirror》第三季劇照

需要清楚認知的是,全面屏的市場意義在于,它成為5G到來之前,引發下一輪換機潮的關鍵。不過隨著全面屏的全面應用,甚至將全面屏手機推至千元機層面,手機廠商們之間比拼的又將回到通話、拍照、系統優化上來。那時,全面屏或許將會變成諸如雙攝或者1080P一樣的標配,從而失去橫向比拼的意義。

仍未真正地產生,卻在吹捧中死去。但好在,追求全面屏的動力與初心依然存在。就像vivo產品經理韓伯嘯接受搜狐科技采訪時所說:“真正的全面屏屏占比是100%的,但這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

全面 手機 小米 屏幕 MIX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