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治理時代來臨!EOS社區、超級節點和治理組織的權利博弈區塊鏈

高度財經 2018-08-27 15:21
分享到:
導讀

EOS可能還要承擔除了賄選以外的其他挑戰。

引言

高度財經從多方獲悉,來自EOS生態內部的社區成員、超級節點以及治理組織三方陣營之間,正面臨著權利的互相博弈。我們上周發文:EOS生態格局生巨變,EOS聯盟浮出水面,Block.One或成“空殼”,在生態內引起很大反響。

一方面,如今EOS Alliance已正式對外官宣,雖被啟動團隊更名為EOS Alliance,但在中文區仍然被稱為“基金會”。此外,從最初收獲近40個節點支持,到官宣時已經增長為總計55家海內外節點的共同支持。一位節點方在事后給予我們的致電反饋是:其實許多節點都在等待觀望,等待主要節點們的表態。顯然, EOS Alliance的官宣加速了觀望節點們的立場選擇。

另一方面,8月20日當晚,Telegram上一個名為EOS BP Compliance的群聊中正在上演一場“爭吵”,一名ID為Ben Sigman的人起草了一份所謂的區塊生產者遵從協定,要求那些還沒有按照協定要求披露信息的區塊生產者“必須”趕在8月21號零點之前遵守,否則將會面臨“進一步的行動”。

這引發社區激烈討論。一位標注Huobi的相關人員立刻將矛頭指向Ben,認為其借用治理者的名義讓多數節點在8月21號之前與之配合完成一致。因為大家害怕如果不完成,會被投出或剔除出BP。該發言者表示發言不代表Huobi官方,而僅僅以一個EOS持有人的身份發表意見。

促使他發表此番言論的依據是,Ben們將向ECAF提出仲裁請求,提供看似不符合要求的區塊生成器證據,并請求前21個超級節點運行rmvproducer命令。據說該命令能夠直接將節點的active屬性更改為false屬性,從而剔除出BP行列。

由此,這個被看好是以太坊殺手,區塊鏈安卓的EOS,似乎正在不可能三角中犧牲越來越多的去中心化,面臨著來自節點、治理者和社區之間的繁復無常的治理矛盾。

基于社會信任假設的治理矛盾

3月28日,以太坊的開發者Vitalik在個人博客中發表名為Governance,Part2: Plutocracy Is Still Bad的文章,對EOS所采用的DPOS選票機制以及競選背后節點間的權力博弈展開全面分析。該文發表的背景是,EOS在中文區的節點競選中出現了賄選風波。

Vitalik表示,實際上,DPOS代表選舉很容易導致資金以回扣的方式流向為其投票的用戶。他建立了一個詳細的經濟模型來闡述這種機制的風險性,指出代表為了激活選民投票開始賄賂選民并進一步形成卡特爾聯盟,這對于一個打造去中心化的底層應用平臺來說,經濟基礎層風險太高。

此時,Vitalik正在和EOS的開發者BM(全名為ByteMaster,真名Daniel larimer)進行激烈辯論,討論以太坊和EOS在區塊鏈領域誰更加優越的問題。在此之前,他曾提出人類社會存在著一種協調性問題,該問題使得強迫用戶達成共識實現區塊鏈領域的某種變革將變得困難重重。

而基于密碼學的POW機制使得協調成本被大大簡化,Vitalik以此出發來闡述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系統的可能性,這成為以太坊開發的基本思路。但POW帶來的算力集中成為了BM反擊Vitalik的有力武器,他給了一張圖來描述以太坊的算力集中情況,發現兩個礦池控制了51%的哈希算力。

因此不僅是BM,就連整個社區普遍認為EOS更加地去中心化,支持他們這樣認為的是DPOS機制下的節點更加分散,共識更難協調。一位EOS觀察員表示:我們并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賄選,因為這是選取機制使然,而只能采取措施來防止賄選擴大和走向無序。

但EOS可能還要承擔除了賄選以外的其他挑戰。

6月15日凌晨1點,在交易所的選票助推下,EOS終于達到全網 15% 投票率門檻,獲得主網正式上線。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EOS TITAN網站上更新的區塊生產者排名顯示,散戶的票額在節點所有投票中占據的比重并不理想,基本不超過1%。

由此,如何激活選民們的投票成為治理的首道壁壘。這印證了Vitalik在文章中的說法:普通選民對于哪些代表被選中的影響甚微,也沒有動力保持高度的邏輯性去思考把票投給誰。選民的最大動力來自于誰給的收益看起來最高最可靠。

現在分布于中國主要節點下的社區成員產生了這樣的議論:EOS投票基本上都由大戶把持。在主網正式上線后的兩周時間里,如果有選民的EOS持票超過1萬,將會獲得一些主要節點們的親自致電。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被照顧的散戶們也開始感受到節點對他們的疏遠。

Vitalik將DPOS機制歸結為社會信任假設的采納,換句話說是生態建設治理建立在“人治”的基礎上。相比于基于密碼經濟學建立的POW等共識機制,社會信任假設將協調性問題給大大放大化了。在有些情況下,它可以運轉得很好,但有些情況下,它也有可能不被認同。

6月22日,EOS原力社區成功啟動eosforce.io,轉賬、投票、分紅等功能也同步上線。有趣的是這盡管在整個社區里被定義為分叉行動,該團隊自始至終仍以啟動EOS主網自居。并且表示,人和人之間的分歧使得社區共識最終很難達成。

在社區內部,也出現了另外的聲音。比如一位來自eosasia的Katie便公開表示支持分叉,認為分叉可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因為她不知道該如何協調這些相互沖突的目標。當然這些只能代表她的個人看法,她在最后表示對EOS很感興趣,自己自始至終與BM站在一起。

盡管社會信任假設面臨著很難量化,不被認同的風險,但對于EOS來講,它以及它自身采取的DPOS代表選舉機制已經使得它邁入了治理時代。正如中國詩人汪國真在《熱愛生命》中的那句名言: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克服形式化的站隊博弈

原力的分叉行為受到整個社區的指責,尤其以HelloEOS首當其沖。6月2日當晚,雙方在直播間中針鋒相對,對什么是主網、社區共識以及是否在執行分叉展開激烈辯論。但遺憾的是,這場辯論并不能產生什么結果,雙方無法彼此改變,也無法彼此說服。

值得關注的是,在主網啟動前夕,區塊鏈媒體金色財經的一篇報道引發HelloEOS緊張,因為其使用了“牽頭”的字眼。隨后IMEOS發表澄清說明,表示“不存在單方主導主網上線的行為”。這種過分謹慎顯示了節點對于“主導”以及“聯盟”字眼的忌諱,使用不當會引發社區分歧。

同樣地,在EOS Alliance進行官宣之際,不僅比預計的時間推遲了10天,支持名單上的節點也一再變動,而在中文區的名稱仍然沿襲“基金會”。在高度財經進行消息獨家發布之時,當即有3家節點要求從“名單”中劃掉。甚至有節點表示在擁有足夠多的節點支持之前,將一直保持中立觀望。

這令社區的一些觀察人員困惑,似乎支持某個治理組織的成立變成了節點們的“站隊”之舉,而對成立背后的合理性完全忽視。在一些超級節點的反饋中,甚至出現了這樣的“頹憊”聲音:還不如回到備選節點的陣營,社區治理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Block.One這個被稱為EOS官方的存在,在很早以前就承諾將不會發布基于EOS.IO軟件的公共區塊鏈項目,主網最終將由第三方和社區以及希望成為吃螃蟹的人共同啟動。并且也不保證一定有人會去做這件事情。因此,主網啟動其實是一個社區自發性行為。

1523234671(1).jpg

這導致的結果便是像HelloEOS的過度謹慎,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社區誤以為有人在“牽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節點們在聯合起來做著應該由治理組織所做的工作。這顯然不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在節點和治理者之間的模糊界限將很容易帶領他們駛入歧途。原力的公開分叉引發社區的第一次大討論,從而也驗證了Vitalik所說的基于社會信任假設的系統風險。從Block.One的官方表態、社區分歧甚至是BM本人的觀點,分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在主網啟動之前,官方也預示了多個社區可能會存在多條主網的啟動。有些EOS愛好者甚至已轉向關注原力Token,自從他們發布技術開發路線圖后,認為他們真得在做事情。

現在已有的一些治理組織,BP Compliance、ECAF、Block.One以及剛剛成立的EOS Alliance,社區中有相當多的人員對他們的性質并不十分清楚。在8月20號當晚的爭吵中,有些節點甚至對那位Ben Sigman的人士完全不了解,但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仍然執行了所有權信息披露工作。

在當晚的爭吵中,那位相關人員言辭激烈,并對目前一些節點的做法和立場進行抨擊。而這些人員的看法始終以“個人觀點”自居,他們不能代表任何組織,也憚于承擔這樣的風險。而這恰恰說明了當前EOS的治理情況——停滯不前。

這相比于那位支持分叉的Katie所說的協調困難更加嚴重,因為當前甚至都缺乏協調力量。對最早期就致力于推動EOS工作的Brock Pierce來說,推動EOS Alliance成立的初衷便是創造這樣一個平臺。現在其已經收獲了海內外共計55家節點的共同支持,顯示出節點們對協調力量的渴求與支持。

節點賦予權力下的共識推動

對于節點和社區來說,必須考慮應該賦予什么樣的組織以什么樣的權力,群里的相關節點方表示。在Bensig發布區塊生產者遵從協定的時候理應披露自己的身份。如果像社區傳言的如果不怎樣就要承擔什么樣的后果,在沒有一個合理性原因的情況下,這完全是一個不合理的事情。

此外,也有節點方提出對該草案的質疑,認為協定局限于所有權信息披露便暗示了區塊生產者應該是一個類似于公司的中心化組織,但這明顯還有待商榷。這個限定排除了社區或者個人充當區塊生產者的合理資格。而這些都需要提交到一個討論平臺從而獲得解決。

在對高度財經的回應中,一位節點方表示其最大的擔心是他們是否會把EOS帶到另一個世界,這個他們指代的是類似于ECAF這樣的組織,而另一個世界輕一點說是中心化,重一點說是進入分裂與霸權的時代。Rmvproducer仲裁命令促使他們開始慎重考慮是否應該賦予ECAF這樣的權力。

但應該意識到的是,帶入另一個時代的前提是治理組織存在的合理性。現在的ECAF、Block.One甚至是剛出現的EOS Alliance都需要仔細考慮自己的存在價值。過去ECAF在處理用戶丟幣這件事情上的乏力,已經在考驗社區和節點們的忍耐性。

“其實他是誰不重要,我們只看他在做什么。現在這些參與EOS治理的人或節點,都是帶著權威、官方的思維,甚至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節點方表示。因此,目前社區治理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節點們盲目賦予這些治理組織權力,另一方面這些治理者又不能提供充分的治理合理性。此外,節點們對Block.One官方的過分推崇也在成為阻礙。

Brock Pierce表示,現在基本上有兩部分有話語權的團體,一邊是Block.One,一邊是節點們,雙方都沒有實現最高效的溝通。但除此之外,還存在交易所這一方強勢勢力。形成話語權的根源在于其擁有的大額選票,在于投票制度已成為區塊生產者躋身超級節點的唯一途徑。

在我們的上一篇發文中,已經論述了Block.One并不承擔治理使命。其對節點們形成的支配力來自幾個方面,一個是EOS官方(開發者)身份,再者是手握1億的巨額選票,此外還有首席技術官BM在社區中的公信力。而一旦Block.One介入社區管理,就要承擔來自監管機構的法律風險。

“EOS治理需要更優秀的人。”節點方表示。這個生態的治理跟人類社會的變革一樣,需要一個過程存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一些痛,發生一些矛盾和沖突,“不要期望治理是談判談出來的,也不要期望大家自己悟出來,節點和治理者自己的身份和所擁有的權利。”

對于ECAF、BP Compliance以及EOS Alliance這樣的治理組織來講,誕生的初衷肯定都是好的,一些節點方表示,“只不過我們需要弄明白的是,采取每一步措施背后的真正意圖。而這需要透明順暢的討論。某種意義上,它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還需要時間。”

節點 EOS 社區 治理 表示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