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零售“浪潮洶涌”,微盟大學“擺渡”數字化升維互聯網+

劉志剛 2020-08-26 14:00
分享到:
導讀

而微盟大學則正在成為零售企業數字化的,微盟大學智慧零售新商業學堂,零售數字化不僅僅是一場技術變革、商業變革。

文:互聯網江湖 作者:劉志剛

“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交互,生產規劃與實際生產的結合,生產數據一體化和生產服務的聯系都成了決定未來工業是否成功的必要因素”。德國工業4.0專家烏爾里希森德勒曾經如是說到。

如今,時代的發展在不斷印證著這一觀點。不僅是工業領域,在零售業態中,數字化也正在成為鏈接商品、服務深度的關鍵。智慧零售“浪潮洶涌”,整個零售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然迫在眉睫。

8月15日,由智慧商業服務商微盟發起的“微盟大學智慧零售新商業學堂”落地上海,旨在為微盟300多萬入駐企業以及希望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探索出一條成功的數字化升級“方法論”。

據悉,此次“新商業學堂”特邀長江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新零售畫布》作者,波士頓咨詢專家,與夢潔、聯想、林清軒、卡賓、勁霸、巴拉巴拉、七匹狼、上海家化、鄂爾多斯等數位零售企業高管,共話智慧零售商業的未來。

微盟“攢局”企業數字化“入局”

“真正的數字化要求企業從前端、中端到后端全部在線,零售企業要求從采購、供應鏈、門店、終端營銷都形成全鏈路的數字化。”微盟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孫濤勇在微盟大學“智慧零售新商業學堂”的致辭中分享到。

當下,數字化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從國內企業數字化進程上來看,很多企業依然處于摸索中。映射到零售行業,這樣“摸索中”的數字化轉型有兩個明顯的特征:

一是,從門店到導購到商城,再到供應倉儲的全鏈路“上云”;二是,不同體量或者不同需求程度的企業數字化水平不一。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數字化轉型中,企業如何面對這場全鏈路升級帶來的組織架構、業務架構重塑?由于認知差異、或者數字化基礎差異,導致企業智慧零售發展進一步分化。

那么,對于數字化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零售企業,如何將數字化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化?

為了解決這些零售企業數字化進程遇到的現實問題,微盟攢了個“大局”:作為微盟智慧商業服務能力的重要一環,微盟大學通過系統化、可操作的知識賦能,有效解決了數字化落地過程中的關鍵痛點。

解決這些企業數字化落地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關鍵在于通過一系列的成功案例,共創智慧零售企業轉型升級的“方法論”。即,通過生態企業的共創機制,形成一個數字化商業升維捷徑,從而促進整個行業數字化的深入落地。

以前文中提到的兩個問題為例,要解決數字化升級帶來的組織架構、業務架構重塑;數字化效用發揮到最大化的落地難點,實際上需要形成數字化“道、術、法”的“方法論”:

所謂“道”,其實就是要明確數字化能夠解決怎樣的問題。在微盟大學的數字化升級“方法論”中叫做“戰略認知升級”。

在國內的企業,特別是零售企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其實沒有太大的數字化轉型動力,疫情之后才開始意識到數字化能力的重要性。但在企業被迫開啟數字化之后,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比如,組織架構、業務架構的數字化升級,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利益分配問題,企業決策者必須明白,數字化只是手段,企業運轉效率的提升才是目的。因此,企業需要以這個目的為前提,通過重新設計人員架構、適應相應KPI制度,去做決策。

換句話來說,企業管理者、決策者對于企業數字化的認知高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數字化效用的天花板。就像孫濤勇分享的那樣:“企業數字化絕對是一把手工程,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變革。”

所謂“術”,就是企業管理者要明白通過怎樣的數字化手段去解決這些問題。相對應的就是微盟大學的數字化“商業增長演練”。

比如,對于“如何充分的把直播能力下沉到每一個線下門店,形成線上線下的流量協同”這一問題,在微盟大學的實操課程中有諸多可以借鑒的案例。

所謂法,則是要形成一個數字零售落地的機制,最大程度的激發數字化對于零售增長的效用最大化。

一般認為,LTV(典型客戶的生命周期價值)>3倍CAV(典型客戶的獲客成本)時,企業的市場投入被視為是有效的。而數字化零售的落地機制形成是很關鍵的一步。

比如,在流量端以數字化的運營機制(通過在線數據反饋,決定什么時候做拉新活動,什么時候促老客復購等等),提高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導入效率,在機制化、常態化的數字化運營下,而實現用戶LTV價值的最大化。

如果說,微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對于企業來說是達成數字化能力的捷徑,那么如今微盟與生態伙伴共創“方法論”,實際上是進一步探索構建成功的企業數字化商業能力捷徑:以戰略認知升級+商業增長演練+落地實踐研討的方式,微盟大學試圖把成功的智慧零售,形成一個完整的數字化升級路徑,從而引領智慧零售行業數字化的不斷深入。

智慧零售增長“顆粒度化”,數字化效率的本質在于精細運營

一直以來,零售業拼的就是效率,一個是人貨信息的匹配效率,另外一個是貨本身的流通效率。而數字化零售的本質,就是以數字化的管理工具、手段,把這種效率極致化。

數字化工具給零售帶來最重要的變化有兩個,一是數據可視化之后精細化運營的可能性,二是決策不再完全依靠高層的直覺與判斷,轉為通過數據進行系統化分析。

前者其實是在做“因式分解”,即,把季度、甚至是年度增長分解到日常的拉新、留存等細節管理中;后者則需要零售企業擁有足夠的數據搜集、整合能力,并且決策者對數據有足夠的敏感度。

所以,零售業數字化的效率增長,其實也是“顆粒度化”的智慧零售增長,和系統化的組織架構與管理觀念的全面升級。微盟大學中,通過不同企業的數字化增長實例的相互交流和研討,將零售增長方式得以共享,從而為整個行業創造價值。

對于很多想要數字化或者正在數字化的企業來說,這些經驗是無比寶貴的。就好比是做一道菜,有了工具(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如何去做,才能色香味俱全(顆粒度化運營、管理的方法論)。

用一句話來概括:“顆粒度化”的增長運營,核心在于以數字化工具為觸點,形成從決策,到執行的“數據參與”,從而達成數字效率下的精細化運營管理,實現存量中的轉化增長。

經濟學家布萊恩·阿瑟在《科技的本性》(The Nature of Technology)一書中寫道,“一項技術的許多組成部分被其他技術共享,因此隨著這些成分在主技術『之外』的其他應用上有所改進,大量進步就這樣自動產生了。”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如果一種商業模式能夠被其他商業所共享,那么大量的商業進步也能自然而然的發生。毫無疑問的是,數字化技術是布萊恩所言“可以被分享的技術”,而微盟大學在做的,就是在探索能夠被行業所共享的數字化商業模式或商業方法。

從這個角度來看,微盟大學正在構建智慧零售行業的“軟實力”基礎,并由此深入推進智慧零售順利落地進程。

 企業數字化升維的“擺渡人”,價值共創促數字化零售落地

互聯網的變革的路徑,往往由技術變革到技術應用再到引發商業變革。零售的數字化進程也遵循這樣的衍化路徑。

從商業競爭的角度來看,一項新技術在科學研究、技術發展、商品化的三步走中,競爭將逐漸從形式競爭(更看重技術能力)轉化為應用競爭(更看重商業競爭力)。

實際上,企業的數字化,本身就是一場“升維競賽”,在與商業對手的數字化比拼中,誰能將數字化技術的價值高效轉化為商業競爭力,誰便能占得先機。

微盟創建微盟大學的目的,就在于與行業一道共創智慧零售企業轉型升級的“方法論”,以價值共創的方式,推動數字化技術轉化為商業競爭能力。

一言蔽之,微盟的零售數字化解決方案構建了智慧零售的“技術基礎設施”,而微盟大學則正在成為零售企業數字化的“商業基礎設施”。

“微盟跟微盟大學的關系就像淘寶和淘寶大學。”微盟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孫濤勇在開班儀式上表示:“微盟是一家為企業提供在線化整體數字轉型SaaS服務工具的公司,微盟大學更多是提供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在線化學習平臺。”

實際上,零售數字化不僅僅是一場技術變革、商業變革,也同樣是一場人才變革。在這場深刻的變革中,微盟大學化身企業數字化升維的“擺渡人”,以數字化零售的“價值共創”引領行業數字化進程的持續深入。

在市場經濟中,每個理性經濟人(企業個體)都會有自利的一面,其個人行為會按自利的規則行為行動,這時候,就需要這樣一個“擺渡人”,在合理的機制安排下,把個人(企業個體)追求利益的行為與集體價值最大化相吻合。這種機制在經濟學上叫做“激勵相容”。

企業的數字化歸根到底是為了企業自身的發展,而要想促進數字化的深入落地,激勵相容的機制必不可少。

今年5月份,“微盟大學”正式上線,面向微盟300多萬入駐商戶和積極擁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提供前沿及實用的課程。如今,以微盟為代表的SaaS企業,正通過行業共創智慧零售新商業學堂等形式,在激勵相容的理念之下,逐步實現與頭部商家價值共創,引領智慧零售發展。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效率是零售業的生命線,零售數字化趨勢勢不可擋。在充滿諸多不確定性的當下,對于零售企而言,唯一確定的是數字化手段和生存工具,正在成為企業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作為行業的商業基礎設施,微盟大學對于智慧零售的推動也將逐步深入。不過,無論是商業還是技術,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未來全面智慧零售時代,數字化商業究竟能夠帶來怎樣的質變,我們拭目以待。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轉載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數字化 企業 零售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