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幣、蹭熱點 上市公司做這些事的結果是……區塊鏈

區塊鏈新金融 2018-08-27 01:30
分享到:
導讀

除了炒幣,擁有超過1萬家公司的新三板,更多公司熱衷蹭“區塊鏈”熱點。

日前,去年靠炒幣大幅獲利近700萬元的新三板公司毅航互聯,公布了2018年半年報。與去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毅航互聯投資幣市收益為0,直接導致公司凈利潤大跌257%,從去年同期盈利151萬元,到目前虧損239萬元。

除了炒幣,擁有超過1萬家公司的新三板,更多公司熱衷蹭“區塊鏈”熱點。

截至今年上半年,新三板有170家掛牌公司發布過涉及區塊鏈業務的公告,主要集中在互聯網相關行業,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有90家,占比達到54%,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31家,占比19%。

不過,目前僅有太一云一家公司稱,2017年區塊鏈技術收入為1650.87萬元。而出現大額虧損的公司卻比比皆是,如2017年商動力未分配利潤累計金額為-1036.13萬元,公司稱區塊鏈研發投入支出是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樣出現虧損的還有黑馬軟件,2017年合并報表凈利潤為-781.45萬元……

不知是否盈利欠佳原因,今年新三板公司IPO過會率大幅下降,7月份以來共有6家新三板公司上會,僅有1家獲得通過,過會率僅16%。這是今年以來新三板公司IPO過會率最低的一個月。2018年至今共有31家新三板公司上會,整體過會率約45%,明顯低于整體水平。

今年,區塊鏈概念更在整個A股市場大熱,其中一些公司顯然難逃強行“蹭熱點”的嫌疑,更有公司上演蹭失敗后“逃蹭”鬧劇。

前不久號稱“幣改第一幣”的QOS即是一例。QOS在風頭正勁的FCoin上首發大熱,皆因項目方擁有上市公司奧馬電器的背景。不過自8月4日發行以來,QOS高臺跳水,投資者損失慘重。而在QOS被指涉嫌IC0欺詐后,幕后金主奧馬電器第一時間就撇清了與QOS項目的關系,QOS的項目白皮書也眨眼之間連夜抹去了奧馬電器的背景。

這場蹭熱點鬧劇剛散,又有公司疾步跑來。

8月20日,一名為“環球能源資源國際集團”的中國能源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提案,申請將名稱改為“環球通證有限公司”(Global Token Limited),欲進入加密領域。

image.png

根據8月10日披露的中期財報,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凈虧損約5071萬港元,而去年同期虧損約為460萬港元。如今,這家公司突然改名“通證”的名頭,不禁讓人浮想聯翩,這是要蹭個熱點拉一下股價的節奏嗎……

實際上,今年以來,蹭熱度炒概念改名稱的公司多之又多。今天,記者通過天眼查搜索,提示已有17097家區塊鏈相關的注冊公司,其中大部分都是在2017、2018年注冊的。

image.png

借概念炒作,如此營銷手段早已毫無新意,而日前的強監管也不容這種虛假現象長此以往。

據悉,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至少有46家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不同程度地表達出對區塊鏈技術的重視,其中39家披露了公司區塊鏈技術應用進展,涉及金融、醫療、文化等各個領域。可以相信,區塊鏈正在從概念走向實體,在落地應用中彰顯價值。

公司 區塊 今年 新三板 QOS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