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總裁柳青給職場女性的忠告:難是自然的通信
由于我們很難擺脫多年來形成的一些性別偏見和標簽,在需要做決策的情境中,女性確實比男性更傾向于保持沉默。
美國財經網站Quartz日前啟動了為期一年的“我們將如何取勝”爭取性別平等、為女性賦能的項目。在這一項目下,Quartz陸續對全球政治、商業、科技、文藝、體育等行業的女性代表進行了采訪,報道她們如何為爭取性別平等而努力前行,同時也邀請這些杰出代表分享她們的人生經驗、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洞察。其中,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是項目首期采訪的中國女性代表之一。Quartz稱,雖然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一向被視為商場上的強硬派,但比起他,滴滴出行的總裁柳青更令人敬佩。
Quartz指出,包括Uber 中國收購等的成績,證明了柳青在商業運作方面的獨特智慧。柳青將“做交易的機敏和在競爭中合作的態度”集于一身; 始終保持冷靜并著眼于持久戰。
目前,滴滴正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除了投資Ola、Grab、Lyft、Uber、Taxify和Careem等同行,收購巴西的99,滴滴還在今年實現了內地、香港、臺灣三地的聯通。不僅如此,滴滴還試圖幫助中國城市改善環境污染和交通擁堵問題,這一決心贏得了蘋果CEO庫克的贊賞。在《時代周刊》將柳青列入2017年“全球100個最具影響力的人”的名單時,庫克為她撰寫了贊語。此外,柳青和滴滴創始人、CEO程維在公司內部大力提倡多元化:2017年,滴滴的技術體系團隊中有37%是女性。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女性領導力項目,旨在讓女性員工能夠獲得晉升高層的機會。
在接受Quartz書面采訪時,柳青談到了同理心的重要性、她在戰勝癌癥的過程中獲得的激勵,以及如何在職場中推動性別平等,讓每個人(包括少數群體)都有機會參與并享受樂趣。以下為Quartz的訪談全文:
你有什么觀點是其他人未曾想到或未必同意的?可否談談為什么這個觀點很重要?
有些樂觀派相信科技自然而然會成為一種向善的推動力,而另一些人害怕未來機器會主宰人類,我覺得這種爭論過于簡單化了。滴滴作為一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上大力投入;我們相信創新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但只有在明確的價值觀的引導下,這個想法才能實現。技術總歸是要為普通人服務,為大大小小的城市服務的,我們能做的、需要做的都還有很多。與其極端化地進行非此即彼的爭論,我們更應該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你認為哪些行為方式或個性特點對你的成功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科技領域――事實上是我們整個人類――正在越來越深入地探索前人未曾涉足的領域。也正是如此,企業對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也會比以前大。因此,企業和管理者的同理心和情商,變得比以前更重要。當看到滴滴頂尖的數據科學家們站在普通司機和乘客的角度去想問題時,我感到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因此,每當制定運營決策時,我都試圖從他們身上學習如何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
如果你能做一個可以幫助職場女性的改變,你會怎么做?
一位女同事曾對我說,她的男同事們在規劃職業發展時常常以十年那么長的時間為一個刻度,而她卻做不到,因為她必須考慮家庭、孩子,以及幾十年內女性要做的種種犧牲。聽她這樣說我感到心疼。
程維和我共同發起了滴滴女性聯盟,為女性突破職業發展瓶頸提供幫助。我們在設法創造一種工作環境,讓女性可以把家庭和職業看成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而不會認為它們互相“妨礙”或“沖突”。對我個人而言,成為母親實際上開啟了一個人生新階段,在事業上我得到了更強的動力,思維和視野也變得更開闊了。同時這還有助于提升情商,這一點我覺得在商務活動中很重要。
回顧職業生涯初期,有什么是希望當時的自己知道的?有沒有什么是你曾經相信,而期望當時的自己不要相信的?
幸運的是,很早我就意識到,不要把自己僅僅限定為一個女性、計算機科學家、或是一個銀行家。要保持好奇心和開放的心態,讓自己不斷成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新的機遇出現時做好準備。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因此擁有多項技能和飽滿的熱情可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內心更豐富的人、更高效的領導者和員工。
在你的職業生涯中,在哪個階段你感到最沮喪,你又是怎樣擺脫它的?
我不想用“沮喪”這個詞來形容,但在2015年我被查出得了癌癥,這確實給我和我的家庭帶來巨大的挑戰。我的孩子們還很小,滴滴團隊當時面對的市場環境也很嚴峻。我曾經想過是否應該放棄。
讓我能渡過難關的,是家人和團隊。他們在那段艱難的日子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溫暖。個人面臨的這個挑戰也讓我更明確地意識到:我現在為之奮斗的,正是我終生熱愛的;一起工作的團隊,正是我夢想擁有的;我所從事的事業,正是我想要做的。當我全身心回到工作崗位時,反而有了更大的動力,也比以前更專注。人生太短了,我們要盡一切可能去做真正的自己。
你所得到過的最好的忠告是什么?
我父親曾經說過的一段話,一直伴隨著我:“難是自然的,當你做好這種心理準備時,你會發現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是特別難的。難是自然的,這樣你可以真正開始享受應對挑戰的樂趣。”
如果男性可以做一件事,來幫助改善職業女性的工作環境的,那會是什么呢?
準確地說,并沒有專屬于男性的職責,或專屬于女性的挑戰。但由于我們很難擺脫多年來形成的一些性別偏見和標簽,在需要做決策的情境中,女性確實比男性更傾向于保持沉默。
我剛進入職場的時候也是這樣:坐在角落里,哪怕知道自己的意見可以幫到團隊,也不愿意舉手發言。所以,需要制定良好的規則、創造有利于溝通的環境;包括怎么設計會議的議程和流程,這些細節都很重要。我們要確保那些內向害羞的人的聲音,以及那些代表少數派利益或意見的聲音,都能夠被聽到。今天男性管理者仍比女性管理者多得多,而這些管理者們對于創造一種包容的環境具有特別重要的責任。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