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手機營收近100億元,但“少而精”路線還能走多久?通信
一年一度的CES大會剛剛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落下帷幕。手機行業里,除了三星、華為、LG等老牌手機廠商成為焦點之外,年輕且“小而美”的品牌一加也受到了業界關注。
一年一度的CES大會剛剛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落下帷幕。手機行業里,除了三星、華為、LG等老牌手機廠商成為焦點之外,年輕且“小而美”的品牌一加也受到了業界關注。
據了解,一加手機創始人劉作虎在出席CES展會期間表示,一加手機今年準備與美國運營商談判,商討銷售手機事宜。并且其確認一加下一代旗艦機將于今年二季度末上市。除此之外,劉作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外披露了2017年度一加在全球的營收總額,超14億美元。
據釘科技了解,2014年,一加的營收是3億美元,在此基礎上一加的營收在過去三年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根據一加提供的信息,2017年相較于2016年,一加的銷售收入增長了近一倍。另外,2017年一加手機的銷量接近400萬部。劉作虎也表示,一加手機在2017年超預期完成目標,其對盈利率和用戶增長方面感到滿意。
看起來一加從成立至今發展得越來越好,無論在銷量還是利潤方面均已取得不錯成績。在釘科技看來,這或許源于以下三點原因。
其一,“專注旗艦”的理念使得一加手機的單品售價較高,從而使得利潤也相對較高。這一點,與當前大多數國產手機品牌有所不同。據劉作虎此前提及的信息,2017年12月,一加在京東平臺3000-4000元價位段手機中位居銷量第一。主攻價位段相對更高,讓一加手機在盈利方面有著基礎優勢。
其二,與OPPO的密切關系,使得一加在供應鏈上有著先天的優勢。作為一加背后的大股東,OPPO給與了一加足夠的支持,供應鏈上的資源共享既讓一加手機的產量有了基本保障,同時也使得一加能夠將相關成本控制的更低。
其三,一加選擇聚焦線上渠道,從而降低了營銷成本。與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時間資金去建設的線下渠道相比,作為年輕的小眾品牌,一加將主要精力放在線上渠道,節省了不少資金。
簡而言之,一加由于品牌定位、供應鏈、營銷渠道等方面的因素,取得了銷量與利潤雙贏的不錯成績。不過釘科技認為,在這喜人成績背后仍有一個問題值得思量。那就是,一加的“少而精”的路線能走多久?
同為小而美品牌,一加與錘子相同的是,兩家企業從成立至今都只發布過幾款手機。不同的是,錘子手機產品線較為全面,如M系列、T系列、堅果系列等,然而看起來一加走的是精品路線,每年的手機都是旗艦級,配置價格雙高。
釘科技認為,表面上看或者說短期來看,一加的少而精路線比較容易獲得成功,但長遠來看,或許就存在隱患了。
一方面,消費升級趨勢下,一加的高端旗艦未來承受的競爭壓力或加劇。姑且不說在全球高端市場深耕已久的三星、蘋果以及近年來逐步在該市場站穩腳跟且日益國際化的華為,國內品牌中仍有不少正在積極沖擊高端市場,比如榮耀、小米以及魅族。
而這些品牌與一加有著較多相似之處,互聯網模式、性價比較高、主打年輕人群。此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或許在于,一加的這些競爭對手們在感受到國內的競爭壓力后,紛紛選擇加速向海外拓展,以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其中不乏印度、歐美等市場。而這些海外市場,正是占據目前一加手機銷量大頭的市場。
由此可見,未來一加的高端市場很可能將被這些品牌所搶占。從這個角度來看,把寶押在一兩款高端旗艦系列上,風險似乎過大。
另一方面,差異化難以體現,或使一加失去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當下的智能手機市場需要差異化的產品,而手機廠商們也早已意識到這一點。不過對于一加來說,其產品卻難以體現差異化競爭優勢。
除了漸漸丟棄以往不拘一格的設計,逐漸向市場妥協之外,一加自身產品線內的差異化也難以打造。由于發展勢頭良好,一加開始不再滿足于每年推一款手機,如去年的一加5和一加5T,但是差異化卻體現不出來。這很大程度上源于一加過于注重硬件配置,使其難以在配置上繼續玩出花樣,以此來吸引用戶。
而如今市場增速放緩,用戶換機周期變長,這對于一加而言是不利的。無論與市場競品相比,還是與自身產品相比,如果不能進一步打造差異化,一加的旗艦機或都將失去競爭優勢,面臨不利局面。
因此在釘科技看來,長遠來說,一加想要持續并穩定的高速增長,繼續走小而美的路線或許依舊是合適的,但是其可能還需要在硬件配置、外觀創新以及產品線劃分等方面作深入考量,進一步打造差異化。
回到之前所說的錘子手機,雖然產品也并不多,但是幾個系列體現出了差異化,主打的特點不盡相同。而去年救錘子科技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也并非錘子手機真正的旗艦T系列,而是堅果系列。
一定程度上而言,在應對市場變化時,產品線豐富的品牌,規避風險的能力較之產品線單一的品牌要更強。畢竟,連蘋果都早已開始推所謂的“平價版”手機了。
來源:釘科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