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企業維信金科赴港IPO 放貸資金近八成來自信托計劃金融

肖樂 2018-03-09 08:20
分享到:
導讀

日前,港交所披露了互金企業維信金科的招股書。招股書顯示,維信金科主要業務包括信用卡余額代償產品、消費信貸產品、線上至線下信貸產品。從2015年到2017年,維信金科信用卡余額代償產品和消費…

22

赴港上市的企業隊伍中,又添一名新成員。

日前,港交所披露了互金企業維信金科的招股書。招股書顯示,維信金科主要業務包括信用卡余額代償產品、消費信貸產品、線上至線下信貸產品。從2015年到2017年,維信金科信用卡余額代償產品和消費信貸產品的貸款規模不斷上升,而線上至線下信貸產品的貸款規模則不斷縮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維信金科發放貸款的主要資金來源為信托公司。具體合作模式是,信托公司通過建立信托計劃為其提供資金,而維信金科則負責篩選借款人,提供貸款擔保,并認購信托計劃中的次級份額。截至2017年底,信托貸款占據維信金科貸款實現量的79.4%。數據同時顯示,從2015到2017年的三年之間,維信金科貸款規模增長了5.95倍。

對此,記者就業務發展等問題聯系維信金科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時未有回應。

貸款規模三年增長近6倍

據招股書披露,作為一家消費金融公司,維信金科的主要業務包括信用卡余額代償產品 、消費信貸產品、線上至線下信貸產品。

招股書顯示,信用卡余額代償產品的貸款平均加權期限為10個月,平均貸款規模約為17000元,每年的實際年利率為約35.4%。維信金科的消費信貸產品提供針對特定應用場景的分期服務,這部分貸款的平均加權期限為約8個月,平均貸款規模約為2000元,每年的實際年利率約為33%。線上至線下產品和消費信貸產品大致類似,但是額度更高,期限更長,需要進行線下風控審查,這類貸款的加權平均期限為50個月,平均貸款規模約為14.9萬元,每年的實際年利率約為26.7%。

隨著這幾年在線信貸的爆發,維信金科的信貸業務也經歷了從線下收縮、線上擴張的過程,信用卡余額代償產品和消費信貸產品于2015年相繼推出,與此同時,其線下營業網點逐漸減少,截至2017年底,維信金科的線下網點已經從高峰時期的超過100家減少到79家。

招股書財務數據也反映了這種擴張和收縮,信用卡余額代償產品從2015年的1.78億元增長到141.69億元,占比從5.1%提高到57.7%,消費信貸產品從2015年的6355.5萬元增長到2017年的78.6億元,占比從1.8%增長到32%。而線上至線下信貸產品的貸款規模則不斷縮小,從2015年高達93.1%的占比減少到了10.3%。

與此相伴的是,維信金科貸款規模急劇擴大。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別實現貸款人民幣35.3億元、78.7億元及245.4億元,三年之間,貸款規模增長5.95倍。

貸款規模的擴大帶來了利息收入的大增。2015、2016、2017年,維信金科的利息收入分別為12.92億元、17.24億元、32.55億元,2017年比2016年增長88.8%。

不過,從占比來看,線上至線下信貸產品仍然貢獻了大部分利息收入。盡管這類貸款在維信金科的業務組合中的占比從2015年的93.1%減少到了10.3%,但其2017年的利息收入貢獻占比高達43.9%,而信用卡余額代償產品和消費信貸產品的利息收入占比分別為31.1%和25%。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來,維信金科客戶貸款的逾期率居高不下,2015、2016、2017年至多3個月的逾期貸款占比分別為6.2%、4.7%和8.9%,而3個月或以上(至多12個月)的逾期貸款占比分別高達10.5%、8%和8.7%。

資金多來源于信托計劃

近年來,維信金科的貸款規模大幅增長,那么其資金來源于何處呢?記者注意到,首先,維信金科旗下擁有小額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的直接貸款是其第一個資金來源。其次,維信金科還與銀行、信托、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合作,而合作模式包括信托計劃、信用增級貸款撮合(維信金科對其撮合的貸款提供擔保)、純貸款撮合(維信金科不提供資金也不提供擔保)。

幾種資金合作模式中,信托貸款的占比最高,占到全部貸款量的79.4%,而直接貸款、信用增級貸款撮合、純貸款撮合分別占5.1%、11.9%和3.6%。

在信托貸款模式中,信托公司建立信托計劃為借款人提供資金,維信金科會負責篩選借款人,進行信用評估并作出貸款推薦建議。此外,維信金科還會為信托計劃提供貸款擔保,同時以自有資金認購若干信托計劃中的次級份額,以向認購高級份額的信托投資者以及信托公司提供保證。

在資金合作方的助力下,維信金科的貸款規模迅速增長,其總收入也隨之增加。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字,2015~2017年,維信金科的總收入分別為10.63億、14.33億、27.06億元。不過,其年內虧損分別達到了3.03億、5.65億和10.0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是造成維信金科年內虧損的重要因素,2015~2017年的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分別達到1.47億、2.71億和12.85億元,而加回這部分虧損以及基于股份的補償費用后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負1.55億、負2.75億和2.92億元。維信金科表示,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的增加是公司的估值提高所致。

北京中會仁會計師事務所主任丁會仁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優先股的公允價值是當事人自愿按照協商價格進行資產交換,是市場參與者充分考慮了收益及風險之后所形成的共識。如果企業發展的前景很好,公允價值就會上升,反之就會下降。

丁會仁進一步指出,在企業上市后,優先股可以轉為普通股,在國際會計準則下,可轉換優先股是作為公司的一項負債來統計,這也就導致公司的負債增加。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是一個表面的數字,是一種未來可能的虧損,并不是實際的虧損。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肖 樂】

金科 貸款 規模 產品 資金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