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IPO再生波折 CEO 計葵生稱將推遲到明年智能
陸金所董事長兼CEO計葵生日前在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稱,受市場動蕩和政府監管的影響,陸金所將把IPO(首次公開招股)推遲到明年。
陸金所董事長兼CEO計葵生日前在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稱,受市場動蕩和政府監管的影響,陸金所將把IPO(首次公開招股)推遲到明年。
陸金所方面對這一說法予以確認。
陸金所,即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2011年。主要業務是為個人投資者與貸款金額約為1萬美元的借款人牽線搭橋。
私募投資者一直看好陸金所快速發展的金融服務。陸金所去年12月完成了最新一輪共計獲得9.24億美元的融資,主要投資者包括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和民生銀行。該輪融資為陸金所估值185億美元,高于滴滴快的的160億美元估值,成為最大的私人控股科技公司之一。
中國P2P網貸業務近些年發展迅速,因為越來越多的商家和個人尋求國有銀行以外的其他貸款源。但近期該行業出現動蕩,上百家企業因涉嫌欺詐而關門停業。今年2月,中國曾經最大的P2P借貸平臺“e租寶”因非法吸收公眾資金而導致21名官員被捕。
計葵生對此表示,P2P行業將來還會進一步整合,幾家主要大企業將攫取最多市場份額。由于該市場將經歷低迷和整合,中國當前2000多家P2P網貸平臺將縮減至幾百家左右。
在動蕩的市場大環境之下,陸金所的IPO之路走的并不順暢,在今年年初的融資發布會上計葵生曾表示,公司正考慮在香港或上海進行IPO,最早于今年下半年上市,但也可能等到2017年,具體日期還要取決于市場狀況。
據悉,中國政府已經批準一項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計劃,其中包括P2P網絡借貸平臺不得設立資金池,不得發放貸款。
陸金所IPO之路頻生波折,或許跟其組織架構不穩定,高管人員流動較大也有關系。
陸金所自2011年9月成立以來,5年內換了4任總經理,近2年內7位副總經理相繼離職,其現有的高管團隊中一半為2015年新的空降成員。今年3月,副董事長楊曉軍在加入陸金所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宣布離職。
同期,陸金所的組織機構亦歷經了數次變動:2015年陸金所多次調整業務,從成立初的P2P平臺,轉型為現在的開放平臺。2015年5月陸金所先是將旗下P2P業務剝離至普惠金融事業部;8月平安集團將普惠金融事業部作價19.5億美元轉讓給陸金所控股,形成了“大陸金所”+“小陸金所”的新格局。這一業務調整被稱為高層人員變動的導火索。
據專業人士分析,頻繁變動的組織架構和高管團隊,對其IPO絕非利好。
平安集團2015年年報披露,公司目前正對陸金所架構進行重新搭建,將構建四大板塊的“大陸金所”概念,包括陸金所平臺,平安普惠金融業務集群、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均為其未來上市的主體。
日前,平安集團發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報顯示,旗下陸金所2016年第一季度總交易量為13,009億元,其中P2P一二級市場交易量共計376億元,占比降至2.89%。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