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號牌上又領先了一步,小鵬汽車正在極速狂奔金融

曾響鈴 2018-03-21 23:40
分享到:
導讀

從概念到量產,“新勢力”面臨 “舊鴻溝”

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3月21日,小鵬汽車對外宣布其1.0量產車型順利通過廣州市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芳村分所的審查,取得中國造車新勢力量產車落地的首張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

至此,小鵬汽車這個新銳汽車品牌已經完成了造車新勢力里的“四個第一”:第一張準生證(工信部產品資質)、第一個實現量產車下線、第一個交付量產車給車主(何小鵬)、第一張身份證(號牌),成為國內首家貫通設計、研發、生產制造、交付和上牌全流程的造車新勢力。

從企業個體來看,小鵬汽車一路領先大有絕塵而去的勢頭,而從行業來看,小鵬汽車的做法或許能夠給予媒體聚光燈下整個造車新勢力以啟示,從量產下線到上牌上路,互聯網造車這個賽道上有自己的競爭規則。

從概念到量產,“新勢力”面臨 “舊鴻溝”

車展上的概念車總是十分酷炫,但下線往往遙遙無期,即便是傳統掌握成套制造體系的汽車廠商也是如此,遑論新銳的互聯網造車品牌,畢竟,從互聯網到制造業,鴻溝必然存在,電動車2萬多零件需要嚴謹的學習和打通的過程,不是簡單說上就上的,有著“宏圖大業”的互聯網品牌也必須敬畏制造業的復雜與專業。

小鵬汽車1.0版本的量產打通全流程的過程,除了源于一系列資源和稟賦支撐,更重要的是體現出小鵬汽車對制造業的敬畏心態,用這種心態做產品,帶著學習的心態謀求融合才讓量產順利得以實現。

1、“準生證”越來越稀缺

產品能夠得到工信部認可是互聯網造車的第一道關卡,相當于一張“準生證”。這個在其他智能產品(例如智能手機)看來相對簡單的“例行公事”,因為汽車制造的復雜性和重要性變得更加慎重而緩慢。

2017年7月,小鵬汽車赫然出現在國家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298批)中,成為首家產品資質公告的互聯網造車企業。

個中的努力付出不得而知,但作為互聯網汽車的典型代表,小鵬汽車從不單是互聯網汽車還有更多傳統品牌競爭的擁擠通道上一舉拿下了這張“準生證”,為量產及上路提供了最前端的保證,成功“搶跑”。

2、量產是資金往上、成本往下的過程

隨后的2017年10月,小鵬汽車與海馬汽車合作的首批量產車小鵬汽車1.0極客版在鄭州成功下線,在互聯網造車領域中首次實現量產。

而互聯網汽車的量產,面臨的問題與傳統汽車制造類似甚至更為嚴峻。首先是資金的保障,造車作為一件十分昂貴的事,新晉互聯網品牌往往沒有過往的銷售現金流做支撐,在深化研究、試組裝及量產下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融資)支持。直白地說,這是一個比誰膀子粗的過程。截至目前,小鵬汽車A輪、A+輪和B輪融資總額已經超過50億元人民幣,據媒體報道,小鵬汽車計劃今年再拿下超過10億美元,資金保障無疑是品牌發展的基石。

除了資本資源的投入,汽車的量產還要解決一個矛盾,概念車中承諾給用戶的各種新奇功能與實際生產中面臨的成本限制。事實上,很多傳統造車企業最終都選擇了妥協,“概念范冰冰,量產羅玉鳳”的情況屢見不鮮。

小鵬汽車的做法是用互聯網的思維解決矛盾不妥協,例如通過簡單智能實現自動雨刷、自動燈光、倒車鏡自動收縮或折疊等功能,以及復雜智能實現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包括最大的亮點之一自動泊車;這二者亦是小鵬汽車的技術護城河),面向年輕的互聯網用戶群把這些豪車才配置的功能整合,實現高顏值、高品質、高續航以及高性價比的統一。

3、核心概念的落地還需人才支撐

一輛互聯網汽車要保證核心概念在量產階段最終落地,還需要一系列的技術支撐,僅靠代工廠的力量是不夠的,而且最終也要轉到自主生產的軌道上。

這就需要大量的技術儲備,除了制造經驗,更需要要有豐富經驗的人才團隊,尤其是跨界能力強、各方面都能應對的綜合型人才,這給互聯網造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畢竟,傳統車企有成熟的層級架構,對人才需求反而相對較低。

小鵬汽車的技術團隊不可謂不強,例如自動駕駛技術副總裁谷俊麗曾任特斯拉Autopilot的技術負責人,曾以一己之力完成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 2.0核心計算單元50%的代碼;主持汽車動力系統研發工作的副總裁劉明輝曾經是一汽技術研發院副院長和新能源汽車專家,也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吉林省高級專家;此外,聯合創始人夏衍曾供職廣汽研究院,負責廣汽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汽車的控制系統開發工作。

從量產到牌照,是監管+社會雙重認可的結果

在小鵬汽車獲取這張號牌之前,包括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等明星品牌都只能靠臨時車牌上路。普通汽車簡單的一張牌照,對造車新勢力來說卻是監管+社會雙重認可的、來之不易的結果。

1、硬件上是系統能力的全面考核

拿下首個號牌,至少體現出小鵬汽車在三個層面受到交通主管部門的認可:

A、除了能夠量產,還有足夠的上路實測數據能夠支撐產品作為一輛足夠穩定、有效率的交通工具而存在,車輛足夠安全不再需要監管部門額外關注,能夠放心上路。小鵬汽車500萬公里測試里程以及黑龍江黑河、新疆吐魯番、青海格爾木等地一共近萬小時的三高(高寒、高溫、高原)測試足以符合這個需求。

B、作為新能源車,還應當在動力方面實現社會效益的增長,產品是朝著未來可持續、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制造并使用的,符合長遠趨勢。

C、在運營上能夠充分保障汽車的售后等一系列配套服務,代表小鵬汽車品牌本身對社會負責。

這不是搶占先機,這是資金、團隊及技術充分保障的結果,機會不只留給有準備的人,還留給那個準備得最充分的人。

2、社會層面認可是軟性因素

雖然是互聯網品牌,總部位于廣州的小鵬汽車,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廣東肇慶、美國硅谷都布局有設計、研發、生產與營銷機構,擁有近1000名整車和互聯網研發人員,并宣稱要在2018年達到3000名員工的規模。

毋庸置疑,小鵬汽車的影響力已經遠不止互聯網和年輕群體,在整個社會層面都有了不小的沖擊力,代表造車新勢力整體逐漸受到社會認可。

每一次的小事件都代表著大突破,從許可到量產再到牌照,造車新勢力真正成為能夠影響社會并被社會接受的“勢力”,“上牌”意味著互聯網造車開始正式享受其他汽車制造一樣的地位和待遇,剩下的,就看自己如何玩得更好了。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但“慢就是快”

很明顯,造車新勢力的賽道,是一個充滿“關卡”式節點的賽道,這意味著行業PK是一件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的事。盡管小鵬汽車已經占據了這個領先優勢,但它并沒有急著“賣車”,按照創始人何小鵬的說法,“慢就是快”才是小鵬汽車的商業邏輯。

1、Uber事件不能中斷智能汽車的未來

談及智能汽車,不得不說最近Uber無人駕駛車禍致死的焦點事件,在一片對“未來”的質疑聲中,不妨思考下,在智能汽車的大勢不可逆轉、我們必然要走入未來時,應當如何盡量減少甚至消除這些事故?

在Uber事件中,一方面是技術的不盡完善,另一方面是駕駛人的疏忽大意,而這毫無疑問都源自Uber技術部門過分的自信與傲慢,是人為而非意外。

無論如何,新技術的面世與最終落地都必須心存敬畏,尤其是關乎人命安全的領域中,這種價值觀更是新產品的立身之本。

2、對消費者負責,所以首批用戶不是消費者

小鵬汽車去年10月量產車下線時,有個細節耐人玩味,首次交付的用戶就是其創始人何小鵬,此外,又陸陸續續交付給200位員工,沒有任何一輛出售給普通消費者,首批用戶把消費者“拒之門外”。

在何小鵬的“慢就是快”的商業哲學中,慢指的就是關注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敬畏汽車制造的態度,即便晚些面世盈利,也需要保障體驗與安全,因而,1.0量產車型本質上是完全從消費者出發的成本投入、產品打磨過程,由員工率先跑滿里程和三高測試,是對消費者負責價值觀的完整體現。

3、準生證、身份證順利到手,階段性畢業證也不會遠

“快魚吃慢魚”是何小鵬對行業的評價之一,但這種快不是不負責任、大干快上。小鵬汽車1.0版本的“慢”,是通過獲得更高的用戶認可換取市場充分的信任,最終實現市場擴張的“快”。

小鵬汽車將于今年上市并交付普通消費者的G3車型,基于1.0量產車型,在制造及供應鏈上更為成熟,在顏值、續航、品質及自動駕駛上實現突破性進化,這也將是一款在1.0“慢”之后實現“快”的產品。

自從2016年9月在互聯網造車企業里首家發布Beta版樣車后,小鵬汽車的準生證、身份證都已先人一步獲得,未來在一款款產品交付普通消費者上路的過程中,各階段的階段性“畢業證”相信不會遙遠。

對于小鵬汽車的發展戰略,何小鵬曾形象地打過一個比喻,“我的目標是上牌桌,起碼得先在牌桌上。”而現在看起來,小鵬汽車可能需要提前關心上桌后怎么贏牌的問題了。

(完)

曾響鈴(微信ID:xiangling0815)

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

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趨勢革命  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志撰稿人,近80家網絡媒體專欄作者。

“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汽車 互聯網 造車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