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小米都在這里 印度成中國互聯網巨頭必爭之地金融

國際金融報 2017-12-08 16:40
分享到:
導讀

12月7日,印度《經濟時報》發文稱,三名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計劃以3億美元收購印度電商BigBasket三分之一的股份,這筆交易將增加中國電子商務巨頭在印度的戰略投資組合。

12月7日,印度《經濟時報》發文稱,三名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計劃以3億美元收購印度電商BigBasket三分之一的股份,這筆交易將增加中國電子商務巨頭在印度的戰略投資組合。

近年來,印度市場已經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騰訊、阿里、小米等巨頭均在此布局。隨著印度互聯網市場的崛起,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戰火也蔓延到了印度。

  近年來,印度市場已經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騰訊、阿里、小米等巨頭均在此布局。隨著印度互聯網市場的崛起,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戰火也蔓延到了印度。

 

  1

  阿里騰訊再交手

  《國際金融報》記者通過《印度互聯網發展白皮書2017》了解到,根據印度多家機構數據統計,2010年至2015年5年間,印度互聯網行業創業企業共獲得180億美金的風險資本投資。2015年更是達到頂峰,當年印度全國共完成超過1005筆投資交易,累積投資額超過90億美金,僅次于美國和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受資本追逐的創業市場。

  2016年,市場逐漸回歸理性,歐美資本相對趨向保守之際,中國資本迎來了深入印度的良好時機。

  中國互聯網企業和資本在印度市場的表現十分搶眼。根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15年到2016年間,中國互聯網企業和資本已在印度市場上完成18筆交易,涉及金額超過40億美金,范圍涵蓋戰略投資、財務投資和跨境并購。

  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這其中頗為突出。

今年,阿里影業收購了印度第二大在線票務平臺TicketNew的大部分股權,投資金額接近12億盧比,此次收購將有助于阿里文娛業務在印度的布局和擴張。

  今年,阿里影業收購了印度第二大在線票務平臺TicketNew的大部分股權,投資金額接近12億盧比,此次收購將有助于阿里文娛業務在印度的布局和擴張。

  此前在2015年,阿里巴巴耗資5億美元投資印度電商Snapdeal,當時Snapdeal的估值近50億美元,成立于2010年的Snapdeal是印度最大的在線交易平臺之一。

  2015年9月,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領投印度移動支付平臺Paytm公司6.8億美元的融資,成為Paytm母公司的最大股東,同時,阿里巴巴還是印度電商平臺Paytm Mall的第一大股東。Paytm和Paytm Mall被稱為“印度版支付寶”和“印度版天貓”。

  如果說阿里投資印度電商平臺是源于自身強大的電商基因,那么騰訊對印度電商的投資則表明了騰訊希望通過海外投資從電商市場中分一杯羹。

  2017年3月,印度電商巨頭Flipkart完成了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含eBay、微軟和騰訊。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投資的Snapdeal、Paytm與Flipkart互為競爭對手,這也意味著,通過海外投資,騰訊和阿里正在上演隔空掰手腕。

騰訊在印度投資了多個領域。2017年10月,印度網約車公司Ola——Uber在印度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獲得了一輪11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就有騰訊和軟銀集團。

  騰訊在印度投資了多個領域。2017年10月,印度網約車公司Ola——Uber在印度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獲得了一輪11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就有騰訊和軟銀集團。

  2016年8月,在微信企圖進入印度市場挑戰WhatsApp受挫之后,騰訊領投了印度即時消息應用Hike Messenger,經歷此輪 1.75億美元融資之后,Hike的估值已經達到約14億美元。

  2015年8月,騰訊以9000萬美元投資了數字健康平臺Practo Technologies。

  騰訊和阿里在印度的投資涉及電商、網約車、社交媒體、醫療健康、文化娛樂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中,雙方在中國市場就曾有過較量,而印度則為騰訊和阿里的競爭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與消費升級與未來10年印度的發展很相似,當前印度整體的互聯網消費水平不高,智能手機尚未完全普及,電商占有率不高,互聯網消費習慣沒有建立起來,對中國互聯網公司來說,這是一塊有待開發的龐大市場。

  2

  小米領跑智能終端領域

  在出海印度的國內互聯網企業當中,智能終端是最主要的領域,其中小米的成績最為亮眼。

  根據IDC最新季度智能手機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成為印度市場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品牌,占據了23.5%的市場份額,出貨量920萬臺。

  2014年,小米進軍印度市場。通過與印度主要電商渠道合作,小米手機迅速占據線上銷售渠道。同時,小米及其兄弟公司順為資本在內容、金融科技、深度本地化服務和制造等領域展開投資,推動印度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目前已經投資了印度的6家互聯網公司,包括印度音樂和視頻在線提供商Hungama和印度大學生分期平臺KrazyBee。

  根據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超過4000萬部,同比增長23%。這意味著印度已超越美國,成為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分析,到今年年底,印度智能手機月銷量將會達到1000萬臺,小米、金立、Vivo、OPPO等中國手機品牌目前已經占據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孫燕飚預測,國產手機品牌在印度的擴張還有8到10年的黃金增長期。一方面,印度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印度人口在2016年已超過13億,有分析稱印度人口將在2018年超過中國;另一方面,印度智能手機普及度還不高,“印度手機市場上大概60%還是功能機,40%是智能機,還處于功能機轉智能機的時代。”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還有巨大的潛力待開發。

  孫燕飚稱印度市場將會是中國手機廠家轉身國際品牌的一個巨大的后花園,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現在競爭非常激烈,國產智能手機品牌需要新的穩定的市場,只有搶奪印度市場,小米、OPPO和Vivo等品牌的手機國際大廠的地位才能穩定。

  3

  五大領域空間巨大

  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讓印度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掘金的一片藍海,前景美好,但機遇下挑戰依然存在。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稱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懷著一團熱火看到了未來的機會,中國模式有可能在印度重燃,但是挑戰仍然很多,行動需要謹慎。同時,互聯網公司的進入可能會帶來網絡安全方面的問題,這也是開拓印度市場的一個難點。

  張毅認為,國內互聯網公司以資本的形式進入印度市場是目前最好的方式,通過投資或者收購的方式更加保險,也可避免直接搬用中國模式而帶來水土不服的問題。

  孫燕飚認為,雖然蛋糕的盤子很大,但是吃的人越來越多。國內手機市場在進入印度時一方面要應對印度手機連鎖賣場數量多、溝通成本高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面對三星等耕耘印度市場十多年的國際品牌的競爭。

  同樣地,騰訊、阿里在印度電商、網約車、社交等領域也要面對與亞馬遜、Uber、Facebook等公司的正面競爭。

目前,中國互聯網公司布局印度市場主要集中在智能終端、電商、社交等領域,除了騰訊、阿里、小米等巨頭之外,今日頭條與獵豹移動達成戰略合作,以內容為入口,劍指印度;UC在成功扎根之后宣布要做印度最大的內容分發和服務平臺。

  目前,中國互聯網公司布局印度市場主要集中在智能終端、電商、社交等領域,除了騰訊、阿里、小米等巨頭之外,今日頭條與獵豹移動達成戰略合作,以內容為入口,劍指印度;UC在成功扎根之后宣布要做印度最大的內容分發和服務平臺。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瞄準印度市場,印度也逐漸成為互聯網公司出海布局的必爭之地。張毅認為,在移動支付、共享經濟、O2O、新零售、游戲等領域,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進入印度還有較大的可能性。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國際金融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來源:和訊網      作者:國際金融報
印度 市場 中國 互聯網 投資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