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維引領彩電技術新征程 三十而立做品質巨人智能
眾所周知,德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人都會犯錯,都會有誤差,特別是在生產環節,這些人引入的負面影響經過流水線的每個環節逐級放大,必然會最終影響產品的品質。
隨著備受矚目的CES 2018即將拉開帷幕,經歷了一系列的多重利空因素之后,全球彩電企業積極整理倦容為了這次重聚首。在當前的寒冬徹骨之中,“流感”蔓延,一類品牌的電視業務已名存實亡、艱難支撐,依靠代工方式留存一絲氣息,一類失去昔日榮光的老牌靠吃著政府補貼度日,一類賣身改變“國籍”,還有一類幾年光景間各大展會已失去蹤影,潮退時一些“裸泳”品牌一道被倒灌海底,而作為彩電業扛旗手的彩電巨頭在經歷L性低迷通道強勢走出一條V字復蘇之路。最為醒目的還是電視業務成為嚴重拖累的索尼,借助看好OLED技術從高端市場起死回生,而“中國索尼”創維則率先打破電視銷量的“虛胖”堰塞攜其最快樂資產OLED進入V字復蘇通道。
彩電業的大清洗如同一盆冷水澆在彩電企業們的頭頂,廠商們在迎接“冰桶挑戰”的同時終于想清楚一件事情:價格屠夫已經不能支撐企業的長足發展,唯有向高端市場尋求價值競爭方能擺脫暫時而痛苦的窒息,為了打開通路,在失落之中尋求失落已久的“工匠精神”的安慰成為各廠商振作起來的口號。
一步一“將軍“的騎墻派難有匠心
一直以來,由于國內競爭環境異常激烈,國內市場更是令日系企業失去招式。國內家電企業在“爭當第一”的行事作風上較為激進和浮躁,習慣于在高喊“將軍”的廝殺中,向消費市場拋擲“重拾匠心”的精神鞭炮,無法真正放下“短、平、快”的思維模式導致表里不一。
隨著市場競爭的持續白熱化,整個彩電行業已進入了“浮躁期”,各種新品類大行其道,個別廠商推新品的節奏讓人眼花繚亂,彩電從耐用品降格到了與手機同框的快消品行列,工匠精神愈發顯得難能可貴。如此前樂視在一場新品發布會上,一口氣發布了10款電視新品,然而長達30分鐘過的發布會,留給新品介紹的時間僅有不足5分鐘。無論是造型還是技術創新,30分鐘的發布會,看到的都是一個模子,昔日一直引以為傲的版權資源已不再,新瓶裝舊酒,沒有實質的改變,看到的也僅剩下價格上的“誠意”。然而不禁要問一句,消費者敢買單嗎?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的彩電行業,廠商們關心成敗勝過對技術的敬畏,它們所追求的不是真正為彩電技術蓬勃發展所考慮,只是不停的站隊和更換隊列保持自己不會被歷史的漏斗篩除,而一些彩電廠商在經歷了多年的彩電業的挫折與革新,也越來越失去“主心骨”,面對彩電技術沒有自己的堅持和主見,逐漸淪為“騎墻派”,“腳踏幾只船”成為他們墻頭草的憑證。對于一家企業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失去自己專注的方向,失去了自己熱愛的事業,淪為完全追逐風口的跟風者。
業內人士稱,跟風者不會感到快樂,但技術派卻是永遠快樂的。當企業在用完全享受的心態去研發產品,熱愛自己的事業勝過熱愛其帶來的商業利益時,才有可能成為基業長青的企業。這也是為何OLED會成為彩電業當前最快樂資產的原因,這一點從索尼電視借OLED重回馬背的魔幻重生已經足夠透徹。
中國制造的崛起之路不靠營銷而要真技術
雖然目前的“中國制造”,仍在“made in Germany”走過的泥潭中振翅,嗷嗷待飛,但一些企業已經順利擺脫來自“Made in China”的劣土。現在,中國家電業正在經歷一場“三十而立”的跨越式成長,立地雖然不能成佛,但是放下“價格屠刀”回歸匠心卻是立業之本。同樣迎來三十而立的還有作為中國彩電品牌中的老牌企業創維。三十年來,創維圍繞著一件彩電事業精益求精,數年前頂著業界質疑和嘲諷的目光堅守OLED顯示技術,作為OLED陣營中唯一一家不做二手準備的彩電廠商,這種做派充分體現了一家企業的堅定主見和對彩電技術未來方向感的把握。隨后創維的舉措也贏得了歡呼,因為全球大多數彩電企業都加入了OLED技術行列,創維獨行之路不再孤獨。
此次,在三十周年之際參加CES2018的創維帶來了它最新的技術成果現身。據消息人士透露,包括柔性AMOLED顯示屏、全品類智能家居、OLED電視、超級電視系統、AI芯片技術等。而在CES開幕的前一天,創維集團再度牽手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簽訂投資框架協議。創維將投資約70億元,在該區的中新廣州知識城內建設智能產業創新基地,實現智能家電年產量3000萬臺、智能系統和終端產品年產量180萬臺,合計產值約300億元。實際上早在10年前,創維便在廣州投建電視生產基地,此后又牽頭投資引進LGD的面板項目,占股10%。隨著近期韓國政府批準LG在中國廣州建設8.5代OLED,作為LG長期戰略合作伙伴,創維此次增資擴產,旨在進一步完善從高端面板、模組到智能終端的全產業鏈、價值鏈閉環,形成了全新的產業生態。廣州東部將崛起一座全新的華南乃至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智能家電制造基地。
在“騎墻派“觀望者眾多的彩電業中,長期引領彩電技術革新的“中國索尼”創維也成為了偶像派廠商中“羨慕嫉妒恨”的技術守望派,雖然孤守技術本位,不搞噱頭,不以“中國第一”招搖過市,但匠品得以延續。數月前,來自創維的一臺在海外銷售的電視機在便利店慘遭“槍擊”依然完好無損的新聞從德國傳回,受到消費界廣泛關注,這被人們歸功于創維制造品質的“盾牌”和防彈衣。
對于創維而言,工匠的本職就是它面對誘惑眾多而堅守陣地的防彈衣。創維的工匠精神體現在更久之前,在收購德國老牌奢侈品電視制造商Metz美茲之前,創維為其代工生產電視機,要知道為“高傲”的德國制造代工,必然是自身有著極強的制造能力和品質保障,否則挑剔的歐洲消費者“不會抬頭多看你一眼”,加之中國企業常年頂著“中國制造”的“恥辱”,在獲得認同和尊重上也需要付出加倍的實力。
智能制造+匠心品質 領跑彩電業的“工業4.0”
眾所周知,德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人都會犯錯,都會有誤差,特別是在生產環節,這些人引入的負面影響經過流水線的每個環節逐級放大,必然會最終影響產品的品質。因此德國制造哲學主要得益于德國制造業科技創新、標準化建立的體系保障,通過設備和生產系統的不斷升級,將知識固化在設備上,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機器(或者人像機器一樣動作)能簡單執行的。而彩電的生產流程復雜、程序繁復,屬于典型的離散型制造。但早在2012年創維便提出“機器人”戰略,其智能工廠集機芯全自動生產線、WIFI全自動生產線、整機全自動包裝線、整機全自動測試機器人等為一身,使得其產品達到國際標準水平,走在智能制造的前端,成就了嚴謹的工匠品質。
在中式思維里,日德企業雖然是品質神話,但是如今它們卻被中國企業打敗,因為中國企業更擅長“市場營銷”。德日雖然是營銷的矮子,但卻是品質的巨人。中國企業的生存方式嚴重向著象棋思維偏移。相比一年中做營銷的經費超過產品研發的企業而言,技術控創維與其他中國家電企業最為不同的一點在于,它并不高喊“將軍”。那些總以為自己是“中國第一”,總是每走一步都在“稱帝”的道路上,對營銷的癡迷超過了產品的創新。
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真正的工匠不會把品質、精神掛在嘴邊,更不會將其當作上天的恩賜,因為它是競爭的提要條件,只有竭盡全力做出最優質的產品,才能基業長青。相比動輒百年歷史的日德企業,創維僅僅走過30年的路程,但在中國制造業中,能夠堅守30年初心不變的企業不多,而不少同齡的老牌企業已“嫁作他人婦”。
工匠精神是一種持續專注,專注是一種巨大的潛在內驅力,激發并激勵著企業轉動前進的巨輪,對一項事業保持著上下一心的熱愛。在如今浮躁的制造業里,技術風口不斷,一些長期跟風市場和效仿同行的企業早已經失去主心骨,左手OLED,右手激光電視,還要騰出一只手布局QLED,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也不擅長于把握時代的脈搏,整天想要搞一個“大新聞“,生怕錯過最終淪為丟了西瓜撿芝麻的“猴子”,而真正敢于押注技術并專注于一門技術的企業才是真的企業家精神。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專注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品質,而這也是其一直都恰到好處把握時機的原因。試想,如若巴菲特如同當前無頭蒼蠅一般的彩電企業那樣,對即將到來的風口沒有敏銳的洞察能力,或許早已經成為“被宰割的韭菜”。
從一家銷售機頂盒、遙控器到切入電視機的“銷售公司”,擁有發達銷售網絡的創維成為了傳統彩企中唯一一家民營力量。單一造就專注,專注成就了創維。多年來,圍繞數碼顯示技術、BSV液晶拼接技術、芯片集成技術核心,創維組建了創維數碼、創維數字、創維液晶模組、顯示技術等十多家從彩電延伸的產業公司,從彩電、DVD、衛星接收機、機頂盒、通訊設備到電視芯片產業等一系列視聽品類,成就了真正意義上的彩電業扛旗手。
工匠精神是對技術的不斷追求創新,它可能會因為對短期利益的不屑而成為慢公司,但絕不會變成“差公司”。從1988年成立至今,30年來創維始終以品質和技術創新作為驅動力,成功實現了從中國品牌到世界名牌的跨越,這一次將攜帶著彩電、冰空洗、智慧家庭等全明星陣容出征CES2018。業內人士向HEA稱,已經邁進三十而立的創維懷抱著自己的最快樂資產,率先走出彩電業V字型復蘇通路,以多年的技術積累正在立下自己的絕對優勢,領跑彩電業的“工業4.0”。
作者:HEA.CN 來源:家電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