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入局網約車、共享充電寶···這更像是一場帶有表演性質的創業秀!金融
隨著美團業務能力的增強,美團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網約車、共享充電寶、和生鮮電商等領域,甚至還有自己的的支付牌照,可以說什么火美團就干什么,這難免讓人納悶,這家公司的業務邊界到底在哪里…
在互聯網創業風口的開啟之余,美團憑借團購網的優勢迅速打響了品牌戰的第一槍,接著美團、點評的合并,美團外賣等服務窗口的出現,讓美團的品牌成為了互聯網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不過,隨著美團業務能力的增強,美團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網約車、共享充電寶、和生鮮電商等領域,甚至還有自己的的支付牌照,可以說什么火美團就干什么,這難免讓人納悶,這家公司的業務邊界到底在哪里?這樣盲目的追熱點產業真的好嗎?
搶奪風口產業“斂財” 為融資鋪路?
“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這句雷軍的創業格言激勵著很過處在創業十字路口的創業人士。
而美團就是在這眾多風口創業潮中頗具代表性的公司,憑借著團購業務站穩腳跟的美團似乎嘗到了風口創業的甜頭,于是在網約車、共享充電寶、生鮮電商等產業紛紛插足,可以說真的是什么火美團就做什么,這種搶奪風口的做法除了想靠風口賺錢以外其實更在為自己融資能力積累數據。
在創業的7年時間,美團已經陸續融了563億人民幣,融資次數之多,以至于D輪后每當美團有融資,業界都會猜測美團要上市了,因為再不上市,后面的融資幾乎就要觸及天價了。
只是,美團的答復前后都差不多:“美團隨時都可以上市,但上市不是最好的選擇。”
這次也不例外,在融資發布會上,王興稱“現在投資人并沒有催我們,他們關注的是美團是否會持續創造價值,我們也不會去簽相關的協議。”
其實公司價值和融資能力可以說是成正比關系,而公司的價值取決于公司的現有用戶量、公司業務的前景評估、用戶群體的活躍度等方面,以美團的現有業務來看可以說規模已經夠大,
但可能依然無法承載一個足夠有想象力的資本故事,所以美團必須繼續二次創業,王興對于本次融資用途的回答似乎驗證了這個猜測:”原有業務經營狀況好轉并不需要持續融資,融資更多是投入新的業務。”
美團的業務線已經包羅萬象,但是還遠遠不夠。也有人說,不是王興的野心足夠大,而是現有業務撐不起王興心中給予的美團估值。
產業鏈融合發展成“口號” 產業窗口更像是創業秀
2010年,美團拿到天使輪融資之后就涉足吃,在“千團大戰”之后,美團與對手形成差異化,并且一舉做大吞并了“前輩”大眾點評。
而后的日子里,美團開啟了多而雜的業務網,餐飲、旅游、婚慶電商只要是與生活有關的產業美團均有涉足,目標直指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領頭羊。
但是美團這種不斷去拓展所謂的新核心業務,來滿足資本故事的延續,讓美團的產業鏈融合發展之路變的更像是一個給世人開出的空頭支票。
也許你會問,那微信、攜程、滴滴等都在多個項目上投資,難道他們的做法就不是“口號”作為。
當然不是了,支付寶、微信等這類大支付平臺從投資合作的產業中可以接入多個應用場景,在服務用戶的同時更能為平臺增加多個觸角,從而鎖定這些新進的用戶群體。而攜程只投資和旅游相關的出行項目和產業,從而增強自己在出行場景中的話語權,至于滴滴就更不用說了,從歷來滴滴投資的項目來看,滴滴只投資了和車相關的產業,為的是在出行市場積累更多跟車有關的數據。這些公司可以說都在圍繞自身的業務在拓展,在擴充場景的同時更為健全已有的生態鏈。
而美團呢?網約車想玩、共享充電寶也想玩真可謂是一個十足的風口創業潮跟隨者,從美團新涉足的這些產業來看,完全是一種與現有業務決裂的做法,這種基于美團原有用戶群體開設的窗口,可以說相比其他新的創業公司在流量獲取上會容易許多,但這也讓美團的定位越來越雜,究竟用戶登錄美團是打折呢?還是打車呢?
市場方向迷茫 表演性創業淹沒自身優勢
一心多用的做法在美團身上可以說體現的淋淋盡致,最近有消息爆料美團點評正在招聘分時租賃共享汽車iOS算法工程師和資深Java研發工程師,準備投入重金進入共享汽車市場。如果消息真的屬實,那這就是美團在網約車、共享充電寶等之后的又一“力作”。
但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等產業似乎市場并不買賬,以共享汽車為例,10月24日,首家共享汽車平臺EZZY正式對外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終止EZZY平臺的服務,并正在積極處理后續事宜,成立清算組,開展清算及清償工作。
雖然有數據顯示,中國已經誕生了370家“共享汽車”注冊公司,實際擁有車隊的運營公司超過100家。
但這些眾多的共享汽車平臺EZZY一樣,無法控制成本是困擾目前中國市場上絕大部分共享汽車企業發展的一系列難題之一。
以目前進入共享汽車市場的EVCARD、綠狗租車、Gofun出行、一度用車、TOGO等共享汽車來看,這些共享汽車平臺普遍面臨著盈利困難、上牌困難、用戶取車難、停車難、充電難以及違規追責、人身安全、征信等問題。
所以,如果美團真的入局共享汽車,難免也會遇到目前共享汽車平臺存留的問題,而其戴姆勒、寶馬以及國內的汽車廠商等也紛紛入局共享汽車,這讓原本就充滿難題的國內共享汽車市場更加困難重重。
共享汽車市場的硝煙彌漫對于想要入局的美團來說會不會成為一劑清醒劑現在還很難說,但就從美團對前有業務的投入,小編感覺美團的戰略性方向策略越來越模糊,雖然團購、外賣等場景的用戶去群體已經漸趨穩定,但后期對于管理層面的標準化流程依然存在漏洞,就像前段時間出現的美團外賣配送人員品嘗顧客食物的事件,雖然第一時間美團象征性的做出了處理,但對于一個以生活服務為主的團購優惠平臺來說,顯然服務質量優劣性直接導致品牌效應的擴散。
以現階段來看,美團對于風口產業的熱情明顯高于原有業務質量的提升,如果美團依然執著于搶占熱點產業風口,很有可能會因為管理能力的的調配不均而影響原有的業務,屆時恐怕美團的風口產業沒有搞成,原有的自身業務卻被被搞得千瘡百孔。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