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網貸平臺數量逆勢增長?7月問題平臺僅1家金融

南方都市報 2017-08-31 20:04
分享到:
導讀

至7月底深圳市正常運營的平臺數為308家,較上月增加兩家平臺,這意味著深圳迎來了近年來久違的增長。而縱觀全國,環比減少才是大勢所趨。

深圳網貸行業已完成凈化?7月問題平臺僅1家1

大浪淘沙是P2P網貸行業的常態。不過,對于野蠻生長多年的深圳行業而言,卻出現“逆生長”。繼之前平臺數持續減少以來,本周,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至7月底深圳市正常運營的平臺數為308家,較上月增加兩家平臺,這意味著深圳迎來了近年來久違的增長。而縱觀全國,環比減少才是大勢所趨。

深圳網貸平臺近年來首次“破冰”

值得一提的是,南都記者注意到,深圳上月份的停業及問題平臺只有1家。在今年已經爆出近百家出狀況平臺的背景下,反差不小。

多項數據表明,深圳的行業健康度仍不錯。第三方統計顯示,7月底深圳網貸貸款余額為1694.57億元,較上月上升4.5%。不過,對于大眾市民投資人來說,選擇深圳平臺意味著別想貪圖暴利。數據顯示,深圳網貸綜合收益率為8.96%,明顯低于全國和廣東平均值。

深圳另一個相對健康的指數是銀行存管。就在不久前,深圳市金融辦發布了《網絡借貸管理辦法》,其中也包含“銀行存管屬地化”的規定。南都記者日前從行業第三方提供的數據注意到,截至8月中旬,深圳納入銀行存管平臺數87家,占本土近三成,在全國僅次于北京(112家)。但如果按照“屬地存管”來統計,深圳的平臺數為58家,全國遙遙領先。

深圳行業進入高壁壘時間窗

不過,眼下相對平靜的背后是血雨腥風。在業界看來,沒有任何一個成熟的行業可以同時容納數百家甚至上千家同質化企業。

深圳一位行業高管人士告訴南都記者,網貸行業已經升級到資本、科技、人才齊備的“高壁壘競爭”,需要在合規、信披、銀行存管、團隊管理、股東背景等每一個維度都成為尖子生,沒有明顯短板,否則就容易出現木桶效應。

兩極分化正在迅速上演。據不完全統計,雖然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突破了5萬億,但過去一年40%的平臺被淘汰。如果把時間軸拉長,全國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超過3800家。

站在機構立場,民投金服C E O陳明認為,今后平臺要持續運營,首先需要資產合規,需要向票據融資、車抵貸、小額信貸、消費金融等方向深耕或者轉型,其次需要科學的風控,以較好地應對逾期與壞賬,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頭部平臺,特別是那些發展穩健,注重風控,并且合規性程度較高的平臺,已經開始享受行業政策的紅利。這些平臺發展初期沒有一味的沖量,包袱輕。”業內人士表示,反觀那些中小規模的平臺,基本已經失去了向第一陣營突破的機會,整改成本、壞賬窟窿以及外部競爭成為掣肘平臺發展最大的阻力。

有銀行資金存管并非高枕無憂

一個網貸平臺上線銀行存管之后,投資人的資金便在銀行賬戶保存,由投標、還款等行為引發的資金轉移全部通過銀行存管系統進行。但由于復雜的合規整改工作,部分平臺存在著“存管標”和“非存管標”同時運行的情況。

據業內分析師舉例提醒,一些平臺上線了銀行存管,但它的某些業務(標的)與銀行存管要求沖突,只會選擇將無沖突的標的納入銀行存管,而有沖突的標的仍然按照此前無存管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樣用戶其實擁有兩套賬戶:存管賬戶與非存管賬戶。

業內提醒市民投資者,對于這類平臺,用戶需要根據平臺說明、標的類型謹慎進行判斷和選擇,千萬不要以為平臺上線了銀行存管,自己的所有資金和資產就都存放在了銀行賬戶里。尤其是非存管標的可能面臨整改風險,應格外關注。不過,據記者了解,這只是網貸合規進程的一個臨時過渡現象。隨著整改大限的逐漸臨近,銀行存管的全面化、規范化覆蓋才是新常態。

來源:南方都市報

平臺 存管 深圳 銀行 行業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