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旗艦機以AI賺足眼球,為何給新浪打Call?金融
華為近日發布了最新旗艦機型Mate 10,被業界稱為第一款真正的人工智能手機,開啟從智能手機到智慧手機的過渡。在這款旗艦產品發布時,以負一屏合作的形式特別為新浪打Call,這是為什么?
前兩天,新榜的一條新聞在朋友圈被瘋傳,文中稱微信正在考慮“今日頭條化”,也變成一個信息流的產品。如果連微信都放棄自己訂閱的這個特色,那么就意味著內容平臺全面信息流化。
雖然這個傳聞還未被證實,但是這兩年幾乎所有主流資訊平臺都在采用信息流,已經成為趨勢。有一種論調認為,雖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工程師逐漸替代掉傳統的網站編輯、記者,當工程師做一個基于算法的資訊產品的時候,他并不需要懂得新聞理念,甚至完全不需要分辨內容的品質和真偽。
內容真的不需要品質嗎?編輯記者真的會被工程師替代、成為人工智能首先淘汰的工作崗位嗎?內容完全交給算法決定?
恰好前不久懂懂筆記采訪戴爾公司創始人邁克-戴爾,他認為人工智能帶來的恐懼完全沒有必要,技術的目的就是要推動人的潛力得到最大化。所以未來的世界一定是人與機合作的世界,人與機的關系是“人+機”而不是“機-人”。
“離開了好的內容,再好的分發、再好的算法,實際上對用戶而言意義并不大。”新浪首席運營官兼總裁杜紅在近日結束的2017金投賞國際創意節上發表演講指出,智能與人工的關系不是替代,而是融合,應該是乘法得出的結果,即人工×智能。
人不能被智能綁架,沒有品質的人工智能就是沒有智能
10月20日,今年下半年最為吸引人的手機----華為Mate10終于在中國揭開面紗。華為這款手機是一個跨時代的產品,其有兩大價值點:
第一,這是第一款真正人工智能的手機。這款手機從芯片層革命,使得手機的運算速度得以幾十倍的提升,可以達到人工智能的計算需求。同時,一些非常有價值的AI應用出現在這款手機中。Mate10被業界稱為第一款真正的人工智能手機,開啟從智能手機到智慧手機的過度。
第二,這是華為沖擊高端、對標蘋果和三星的一款關鍵產品,隨著華為手機在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的不斷增加,超過蘋果成為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華為的地位已經得到全球用戶的認可,惟一需要提升的是其品牌價值。Mate10的技術和工藝已經全面超越蘋果,但品牌尚有一些差距,這是華為手機對標蘋果的一個重要產品。
由此,華為Mate10與生俱來代表兩個詞:第一是智能,第二是品質。
在華為Mate10的負一屏是AI個人助手,在這一頁里是基于用戶習慣和場景分析,定制的個性化服務,每一個人看到的服務都不同。這一頁的下半部分是個性化的資訊,每個人看到的內容也都不一樣。這部分華為是與新浪新浪智能媒體平臺,通過新浪向不同用戶推薦不同的內容。
在這款旗艦產品發布時,以負一屏合作的形式特別為新浪打Call,這是為什么?懂懂筆記認為,也是因為智能和品質兩個詞。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內容產業形態的同時,新浪智能媒體平臺一方面采用AI技術,更精準地為用戶推薦信息,另一方面堅持開放,堅持人工×智能,與頭部作者合作,不斷生產優質內容,這恰好符合華為Mate10人工智能和品質兩方面的特征。
隨著算法推薦的流行,各大資訊平臺都開始向這種人工智能的方式過渡。工程師的算法就是什么有流量、吸引眼球,就推送的多。算法推薦雖然可以抓住用戶的興趣,這也導致大量假消息、標題黨甚至是抄襲文章泛濫。而這樣的流量,對于用戶和品牌主來講,都沒有太大的價值。
蘇寧云商營銷總部副總裁卜揚既是一個普通用戶,也是一個企業營銷投放的決策者。隨著這兩年人工智能在資訊平臺上的廣泛應用,算法越來越普遍,她產生了兩點困惑。在近日結束的2017金投賞國際創意節上卜揚分享了她的困惑。
作為用戶的困惑是,智能算法已經應用非常廣泛,算法應該是越來越智能了。但是在她的閱讀中發現,一旦對某一件事情或某一個商品感興趣,那么接下來的一兩個月,就會不斷被相關信息轟炸。“現在的情況是內容的量已經足夠多了,但缺失了對內容的把控和論證,很多無效的內容占比也會越來越多。我們還是希望智能化和內容品質應該要有高度的協同。
作為品牌方,卜揚發現在海量信息中通過機器算法推送的廣告,可能會因為內容品質而達不到投放的效果。”其實我們覺得,智能和內容,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就是這兩個加起來才是王道。純粹的靠技術靠算法,實際上未必能夠帶來最大的效益。”
正如卜揚所說,好的內容加上好的算法才是王道,用戶要的是基于興趣的高品質內容,品牌方要的基于高品質內容的效果。
新浪一直在新聞話語權方面領先全行業,不僅有非常強大的專業編輯團隊,還聚集了大量各領域專家、頭部作者,從門戶到博客再到微博,一直引領內容領域的發展方向。用戶似乎也養成了習慣:新浪的內容最可信,最有品質。所以,才會有這次被選入華為Mate10進行深度合作的機會。
輕IP在人工智能時代更加凸顯價值
今天的用戶面對的是400多萬個移動互聯網應用,但是一個用戶不吃不喝不睡一天也只有24小時。“全面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后,我們面臨更多更復雜的問題。”新浪首席運營官兼總裁杜紅表示。
新浪是一個智能媒體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主要有三類角色:一是用戶,二是客戶,三是作者。在杜紅看來,現在更為復雜的情況是,如何在技術快速變化的當下,讓這三個角色共贏,當然加上平臺方新浪,最好的結果是四贏。
正如杜紅所說,離開了好的內容,再好的分發、再好的算法,實際上對于用戶的意義并不大。原本在內容方面就有優勢的新浪,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人工智能時代邁進:不斷將人工與智能融合,在確保內容品質的前提下,讓機器將最好的內容推送給最適合的人。
新浪智能媒體平臺作為一個開放平臺,與2000多家媒體機構、30000多家頭部自媒體保持緊密合作,同時每天還有40多萬條微博精選視頻,內容布局全面覆蓋各垂直領域。新浪智能媒體平臺把內容創作、分發以及用戶的反饋等各種數據,開放給合作的媒體和作者,幫助他們及時捕捉熱點、了解用戶反饋,又快、又好、又多地生產出精品的內容。這些優質作者、精品欄目慢慢形成輕IP。基于上述開放合作,懂懂觀察到目前在新浪平臺已有200多檔精品欄目。在內容品質方面,新浪借助以往的優勢,將人工與智能充分融合,比其它平臺都更加用心也更加嚴苛。
信息流的千人千面推薦,滿足的是用戶隨意性的、探索性的閱讀需求,而輕IP可以滿足用戶在固定場景下的、有預期的閱讀需求。這樣的閱讀對于用戶的價值更大,同時有進一步商業轉化的價值。隨著移動應用成為最主流的應用場景,輕IP正在成為營銷領域的“新寵”。
在過去的重IP時代,營銷的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比如曾有一個手機廠商的營銷官想投一部與手機品牌很匹配的電影,但在談了幾輪之后放棄了,懂懂筆記得知其中有幾個原因:第一是制片方的開價太高。第二電影周期比較長,現在新型號的手機還沒有出來,拍攝只能用舊型號的手機,但當電影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新旗艦開始銷售了,不能達到宣傳新機型的目的。第三是電影的票房未知。眾所周知,電影十投九虧,能不能押對寶是一個挑戰。這個廠商遇到的困惑是所有重IP營銷都會遇到的。
而輕IP,這些精品欄目每天都在更新,每天都是精準送達到真正有興趣的用戶,并且還會根據用戶的習慣變化、后臺大數據,不斷創造新的內容。相對于重IP時代,輕IP有兩個特點尤其吸引品牌主:
第一,在輕IP中加入品牌、產品的信息,非常自然,讓廣告變得更加原生。近年原生廣告也正在成為趨勢,這對于用戶的體驗非常好,更容易接受和被打動。
第二,每天都可以看到數據變化,品牌方可以根據效果及時調整投入策略,營銷周期更緊湊,決策也更加靈活。
這樣,平臺上實現一個完整的價值閉環:為作者開放所有資源,幫助他們快速、批量創作優質內容,再通過智能分發與傳播,將優質內容有效送達到需要的用戶端;用戶不會被簡單的信息流綁架,可以在不同場情、不同時間、不同心情時看到不同的內容,同時也不會漏掉重要信息,避免視野越來越收窄,使得今天移動互聯網的閱讀體驗得到全面提升;品牌主通過輕IP,潤物細無聲又精準地影響到用戶心智,通過頭部媒體、精品欄目的口碑為自己的品牌做背書,以原生廣告的形式大大提升營銷的效率;而作為智能媒體平臺,隨著用戶、作者、品牌主在這里越聚越多,新浪也將獲得持續的增長。
隨著人工智能在內容、資訊平臺被廣泛應用,單一人工智能模式的一些弊端開始顯露出來,或許又到了需要革新的階段。“智能技術在媒體領域的應用,是可以幫助我們的‘人工’。人工與智能是水乳交融,應該是乘法的關系,而不是互相替代的關系。”杜紅總結道。
【結束語】
自從人工智能興起,關于人工智能會替代哪些工作崗位的討論就從來沒有斷過。工程師真的能替代編輯嗎?懂懂筆記認為:遠遠不能。平臺的價值在于所有利益方共贏才能長期發展。如果只是某一方受益,發展就會遇到瓶頸。目前用戶和品牌主對于信息流的吐槽,也證明單一的信息流不可持久,智能不能完全替代人工,需要人工與智能融合,讓價值最大化。
來源:懂懂筆記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