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被指私開個人養老金賬戶背后,業績陷增長困境更應重視經營合規快訊

天天財經 2024-12-19 20:26
分享到:
導讀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自2024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稅收優惠政策同步擴大至全國。

天天財經訊,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自2024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稅收優惠政策同步擴大至全國。

在個人養老金全面鋪開的消息傳出后,作為重要開戶入口的商業銀行反應迅速,以優惠好禮等手段吸引用戶。但就在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后,有多位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反映稱,自己在不知情、未授意的情況下,被銀行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且注銷較為困難。

興業銀行回應“個人養老金賬戶被偷偷開通”

根據媒體的報道,幾乎都是在12月15日當天,小紅書上涌現出一批網友發帖,表示突然收到銀行發來的短信通知,才知道自己被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吐槽是“人在家中坐戶從天上來”,將矛頭直指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興業銀行601166.SH)

整體來看,大家吐槽的點集中在:沒有任何興業銀行的卡,或是未提交申請在什么都沒做,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莫名開通。更有甚者爆料稱開戶行距離自己十萬八千里,“有自己的全部身份信息,令人毛骨悚然”。該網友想注銷但查詢了銀行App發現沒有途徑,打電話給客服一直“踢皮球”,最后去柜臺取消給自己帶來了極大不便。

事實上,興業銀行早在去年初就多次被媒體曝出未經用戶授權,私自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前科”。對于這次的用戶吐槽,據第一財經,興業銀行方面表示,“我行在辦理個人養老金開戶過程中嚴格遵循賬戶實名制、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逼浞Q前期該行推出個人養老金賬戶預約開戶服務,在辦理預約開戶過程中,客戶本人需提供個人身份信息,興業銀行采取公安聯網核查、手機實名認證、短信驗證等多種手段進行校驗,以防客戶在不知情情況下辦理業務或被他人代辦。12月1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實施后,興業銀行根據此前預約情況為客戶辦理開戶并短信告知?!叭缈蛻粢N因預約而開立的個人養老金賬戶,我行將協助辦理相關手續。后續我行將持續完善和健全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流程,充分保障客戶的知情權和個人信息安全?!迸d業銀行表示。

興業銀行是首批獲得個人養老金業務開辦資格的商業銀行之一。據央視網去年的一篇報道,“截至2023年11月末,興業銀行累計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超過410萬戶,居市場前列?!绷頁淙ツ昴陥箫@示,報告期內“公司累計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424.91萬戶,較上年末增加195.75萬戶,增長85.42%。其中,帶動新獲客232.49萬戶,占個人養老金客戶的54.72%?!?/p>

截至今年上半年,興業銀行累計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450.13萬戶,較上年末增加25.22萬戶,增長5.94%。其中累計帶動新獲客250.54萬戶,占個人養老金客戶的55.66%。個人養老金產品數量超170支,位居行業前列,管理50周歲及以上客戶綜合金融資產規模1.8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76%。

需要注意的是類似情況并非個例,被投訴有相似操作的也絕非興業銀行一家,還涉及到工商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廣發銀行、光大銀行、京東金融等。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消費者表示在第三方平臺被引導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后,第三方平臺自動向其賬戶存入“一元福利金”,導致該賬戶無法注銷。綜合來看,被私自開戶的情況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客戶稱在完全不知情、未與銀行有任何接觸的情況下,就已被預約開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二是客戶稱在未清楚了解個人養老金賬戶含義的情況下,通過第三方平臺被誘導至銀行預約開戶并入金。

三是客戶在銀行辦理其他業務時,客戶經理在未進行充分告知的基礎上,直接幫客戶進行個人養老金預約。

銀行為何都在搶奪個人養老金客戶?

據原銀保監會于2022年11月印發的《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具有唯一性,參加人只能選擇一家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確定一個資金賬戶,商業銀行只能為同一參加人開立一個資金賬戶。這導致了養老金賬戶的稀缺性,所以近年來商業銀行紛紛在強化個人養老金業務營銷,搶奪個人養老金客戶。但營銷過程中部分消費者對個人養老金賬戶并不了解卻被誘導開戶,更有甚者業務員為了業績盜開、非法代開養老金賬戶。根據第一財經報道,有銀行員工在業績壓力下求助“開戶中介”,自掏腰包購買個人養老金賬戶指標,每戶的開戶成本從50元到100元不等。中介還特意強調了在開戶基礎上可以贈送“繳存服務”,即在新增賬戶中存入0.1元至1元不等的金額。

人社部數據顯示,2023年個人養老金賬戶累計開立達5000萬戶,參與人數已達2022年全國納稅人數的76.8%。但繳存人數僅占開戶人數的22%,而人均繳存金額僅約2000元,遠遠低于個人養老金賬戶1.2萬元的繳存上限。盡管目前繳存比例較低,但個人養老金業務對銀行正在進行財富管理轉型的銀行而言戰略意義重大,營銷內卷的背后反映的正是銀行對個人養老金賬戶客源的極度渴求。

業績承壓下合規經營問題需關注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興業銀行實現營收1642.17億元,同比增長1.81%;歸母凈利潤約630.06億元,同比下降3.02%。分季度看,2024年第三季度興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11.74億元,同比增長1.84%;實現歸母凈利潤199.57億元,同比下降10.4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650.54億元,上年同期為2392.51億元。

對于凈利潤下降,興業銀行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主要原因一是公允價值變動影響,今年9月份以來一系列政策發布之后,市場預期有所提升,十年期國債利率短期內上行約21個BP(基點),對債券投資的估值產生影響,這是正常的市場表現。二是減值損失增加,三季度同比多提28億元,1月份至9月份累計同比多提60億元,增幅為14%。

近年來興業銀行的營收增速逐年下滑,2020年-2022年分別為12.04%、8.91%、0.51%。到了2023年,興業銀行的營收同比下滑5.19%,凈利潤同比下滑了15.61%。這不僅是興業銀行2017年以來又一次營收下滑,也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凈利潤下滑的情況。

業績下滑的同時,興業銀行的資產質量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最新披露的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該行不良貸款“雙升”:不良貸款余額621.1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6.27億元;不良貸款率1.08%,較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33.54%,較上年末下降11.67個百分點;撥貸比2.53%,較上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

作為不良前瞻指標,興業銀行的關注類貸款余額為1016.3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約20.35%,關注貸款率為1.77%,較上年末上升0.22個百分點。興業銀行在報告中解釋稱,主要是零售風險有所上升。

不過和其他一些銀行捉襟見肘的情況不同,興業銀行資本水平整體保持穩定和充足。截至三季度末,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70%,僅較2021年最高點下降11BP。主要源于該行盈利留存以及資本結構調整。

角逐輕資產轉型的興業銀行,內控問題也持續引發關注。

12月17日,興業銀行天津榮業支行和天津森淼支行均因“信用證業務貿易背景不真實,福費廷資金回流開證人”,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分別處罰款30萬元和80萬元。

今年以來興業銀行多次被監管部門處罰,超100萬元的大額罰單共計6張。如10月31日其北京分行因“貸款三查嚴重不盡職形成大額風險”,收到一張150萬元罰單。10月30日,福州分行及下轄分支機構更是因為“七宗罪”被合計處以295萬元罰款。據不完全統計,年內興業銀行及分支行共計收到罰單28張,罰款金額超1900萬元。隨著銀行業監管的日益嚴格,興業銀行面臨的合規壓力也將進一步加大。

除了頻收罰單外,興業銀行還面臨因暴力催收屢被投訴的問題。在黑貓投訴上關于“興業銀行”的投訴信息多達16538條,投訴事由多涉及信用卡業務,包括到期無法續卡、虛假宣傳免年費后仍扣費、未通知即辦理自動分期并產生高額利息費用,以及遭遇不合理催收方式等。

事實上,信用卡業務近年來已經成為興業銀行的投訴“重災區”、存在催收問題等。據其半年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興業銀行全渠道消費投訴約11.8萬件,從投訴業務領域來看,信用卡業務投訴約9.3萬件,占比78.77%。從投訴原因來看,主要包括因債務催收方式和手段引起的投訴約5.85萬件,占比49.54%;因金融機構管理制度、業務規則與流程引起的投訴4.08萬件,占比34.53%;因營銷方式和手段引起的投訴1.46萬件,占比12.37%。

不管是“私開個人養老金賬戶”還是貸款業務、信用卡業務,興業銀行都應加強對合規經營的重視。

興業銀行 個人養老金賬戶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