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巖:為什么“通證經濟”可以比肩“公司制”?區塊鏈
要搞清楚通證的意義,需要從一些基本的問題談起。
Coin 和 Token 的區別
在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領域里,Coin 和 Token 的區別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我提出過一些觀點,但是自己并不滿意。
有一次我在研究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突然看到 “資產” 一欄中將 “coin” 列入其中,而“負債”一欄中則包括了“Federal Reserve Note”,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在美聯儲看來,硬幣(coin) 是具有內在價值的,而紙幣( note) 則是美聯儲所發行的信用(債券)。
作為英語世界的人,中本聰把自己創造的加密數字貨幣叫做 Bitcoin,毫無疑問是希望它成為自帶價值的基礎性資產。而 Token 這個詞在加密數字貨幣行業里廣泛應用是起于以太坊 ERC-20 標準。顯然命名者認為 Token 沒有內在價值,而是一種信用,類似于紙幣。
中本聰的比特幣世界里,只有自帶價值的 coin,沒有 token,就好像一個只有黃金和白銀貨幣,沒有信用紙幣的經濟。這當然不是我們現在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今天的世界正好相反,經濟中幾乎只有信用,沒有金銀貨幣。
仍然從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中去看個究竟:如今美聯儲正在縮表之中,資產負債表迅速“減肥”,但仍有將近 4.3 萬億美元的資產,而其中 coin 不過 17.7 億美金,再加上110 億美元的黃金儲備,可以算出全部美元背后的 “有自帶價值的” 資產抵押不過區區 0.2%,實在可以忽略不計。
事實上,今日美聯儲的主要資產是聯邦債券,也就是說,美元(美聯儲信用)以聯邦債券(聯邦政府信用)為抵押發行。而全世界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法幣,又是建立在美元儲備和美債基礎之上,如此層層依賴,撐起一個個經濟。一個信用建立在另一個信用之上,一只烏龜踩在另一只烏龜之上,最后撐起一個世界。這就是真相。
要理解什么叫國家信用紙幣,并不需要努力想象,一張央行資產負債表交代得清清楚楚。
比特幣的真實價值在哪里?
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然后大手一指,說:“這就是價值”,于是一群擁躉就用美元給比特幣賦予了價值。
問題在于,憑什么你中本聰說這是價值,這就是價值?憑什么你們一堆擁躉說這是價值,這就是價值?
國內外諸多投資界巨擘對比特幣的抨擊,無非是在這一點上。
他們認為,不是隨便什么一群人都可以定義價值的,只有一小群特殊的人才可以定義價值。
怎么叫特殊呢?
如果定義價值是一個權力,那么必然有很多不同的群體來競爭這個權力。誰在這個競爭中獲勝,誰就有權力定義價值。
誰在競爭中獲勝了呢?合法的壟斷了暴力的那一群人,他們在定義價值的競爭中獲勝了。所以他們定義的價值才是價值。
合法的壟斷了暴力的那一群人,就是政府。
因此只有政府可以定義價值。也因此,世界上最強大的政府所發行的債券成為托住這個世界的最下面的那只大烏龜。
聽上去是很合理的。但是以上所有這些分析,都是在前比特幣的技術基礎上進行的。在前比特幣時代,這些分析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唯一可能的。
但比特幣的出現把技術推上了一個新的層次,也提供了一個新的定義價值的選項。
比特幣的真實價值來自于“公開、透明、可信的信息”。
所謂公開,是因為比特幣網絡是全球范圍內的對等網路;所謂透明,是指比特幣的全節點中所有的交易信息對每一個訪問者來說是完全一視同仁的,不設任何屏障;所謂可信,是指比特幣基于密碼學和分布式的技術確保了其中信息的真實可靠。
任何一個人裝比特幣軟件之后立刻可以得到比特幣的全部真實交易記錄,也就是其賬本,這一全球賬本的公開、透明、可信的程度是史無前例的。
這種公開、透明、可信的賬本帶來人們對其價值的共識。
有趣的是,中本聰將信任作為 Coin 的價值源泉,但這一點如果成立,我們就不需要將 Coin 與 Token 截然分開,因為 Coin 的價值來自信任,Token 的價值同樣來自信任。
都是烏龜,何必非要分高下。
Token 如果公開、透明、可信,同樣可以獲得人們對其價值的信任,而且作為“可流通的加密數字資產憑證”,token 具有更強的價值表達能力和更靈活的組合構造能力。
因此我們提出將 token 翻譯成為 “通證”。通證在 coin 的公開、透明、可信之上,還可以有幾個新的特點。
第一,低門檻,人人可創建;第二,操作靈活,比如可以進行聚合、合并、拆分、派生、銷毀等操作;第三,可合約化,就是可以將通證升級為合約,事實上,通證可以被認為是合約的常用簡化版,因此也自然可以重新升級為合約,例如將可讀合約與智能合約整合在一起的李嘉圖合約。
對于比特幣來說,合約是外置的,而通證是可以內置合約的。可合約化使得通證可以自帶狀態,可以分階,可以有各種變化。
這種新的價值表示工具顯然將給經濟運行帶來巨大的影響,通證經濟正是試圖想象、構思和實踐以通證為基本價值表達工具的經濟形態。
目前的通證領域,應該說公開、可信這兩點解決得不錯,畢竟大家都將通證發行在公鏈上,信息隨時可以調查統計,但上述其他幾點,其實遠遠不夠,這是當前區塊鏈通證領域泥沙俱下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們努力改進的方向。
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只有在實踐中解決。
舉一個例子
軟件開發是一個行業,這個行業的產品是軟件。很多人對這個行業理解不深,以為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行業的一個附庸。其實不是的,軟件這個行業相當于機器制造,它輸出的是生產資料,而不是直接消費品。
如果你問我二十多年來這個行業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是開源。不在這個行業里的人很難想象,這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行業運動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軟件開發這個行業的全球面貌。我們甚至可以說,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崛起是開源運動的一個副產品。沒有開源就沒有中國的這些互聯網巨頭,沒有開源中國的互聯網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會比芯片制造、汽車發動機制造等產業高多少。
但開源運動搞了二十多年,今天已經失去靈魂。
回想二十年前人們開始跟隨開源的時候,最初的夢想是什么?
開發者希望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分布式協作,這個協作是全球的,是真正合作的,能夠得到價值回報,能夠參與最好的項目,這一切在目前的開源模型當中并沒有發生。
去年CSDN做過一個調查,96%的開源項目在沒有產生任何效果的情況下就失敗了,剩下的4%比較成功的項目絕大多數其實是商業公司用中心化的開發方式開發出來的軟件,簡單地把它開源而已。
原來設想的全球程序員一起協作的情形,二十年后,并沒有成為主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糟糕的激勵。
怎么解決?我們從通證來出發,推動了DCO模式的分布式協作組織。
CODE Network就是DCO的落地項目,就從我們最熟悉的軟件開發人群開始,構造一套基礎設施系統,包含Token的創造、發行、合并、兌換,也包含整個數據分析追蹤,包含一系列監管服務。
其次我們會發行一個 Code Coin,就是生態環境當中的本位幣,叫做 Standard Coin,一開始會充當整個社區、整個生態都認可的價值抵押貨幣,這是一種資產。
一群全球的程序員繼續在原來的工作模式上去協作,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在這樣的場景中加入了通證。每個項目可以鑄造自己的通證,然后用這樣的通證作為內部激勵的工具。
通證本質上相當于什么?相當于在一個項目還沒有走向市場,沒有走到交易所之前的組織內部股票,如果你們聽說過華為這樣的內部股的模式,你們就不難理解這樣的DCO Token的含義。
然后要有一個交易所,這個交易所允許不同的項目彼此之間相互用自己的通證持幣交換,我們還需要有監管和治理,我們需要知道通過什么方式進行社區內的監管。
我們設計了一個有特色的經濟系統,如果想在我們體系當中創建一個新的項目,可以很簡單地在體系當中開設一個儲備帳戶,加上一部分我們認可的資產,可以是比特幣、以太幣,當然主要是 CODE。
所有的人可以第一時間看到你的抵押資產和發行的通證。銀行發行自己的銀行券,被視為是負債。因此你發行自己的通證,也可以被視為是負債。
在我們這里你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你的資產負債狀況,也可以看到市場當前對你這個項目給予了多高的杠桿率,給予了怎樣的評估,我們也可以看到作為項目通證的持有者享受了多高的所有者權益,這些信息的透明性非常重要。
在此基礎上你可以用通證去激勵組織協作,撰寫文檔、發布代碼,回答問題,修訂 bug,所有的這些行為社區都可以用通證進行獎勵,也將變成非常有價值的東西,遠遠超越天平右端的那些抵押資產。
我們認為一個項目在公開發行之前應該在技術社群內得到認可。你們可以把 CODE Network理解成為是在整個以太坊的生態上游建了一個蓄水池,我們要把真正優質的項目輸送給整個市場,不是把那些有問題的項目截留。
我們構造整個基礎設施以后,這套基礎設施不會僅僅為軟件開發平臺服務,我們可以為電影創作、圖書創作,所有一切創作類的,甚至所有行業包括融資和募資這些投資行為,各行各業的一些平臺進行服務和支持。
我們已經清晰的感覺到,一場通證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改變傳統的利益分配格局、釋放人們的創新和協作熱情的實踐大潮正在孕育涌動,即將席卷而來。
為什么支持FCoin 幣改?
大家對FCoin的關注,已經從“交易即挖礦”上暫時移開了。7月5日,FCoin啟動“主板C”的籌建工作,定位為“幣改”試驗區,即推動已有的成熟產品或企業,經過通證化改造,完成“幣改”及上幣交易。
所謂“幣改”,有兩層含義。一是業務的通證化改造,二是幣圈行業規則的改革和重構,說白了就是要搞行業自律。
元道和我同時負責 “幣改” 的啟動工作,我們一致認為,互聯網和傳統企業通過“幣改”,將自己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業務按照通證經濟的思路和模式重構,這將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大趨勢。
現在幣改籌備組已經運行了一段時間,萬事開頭難,還不能說走上正軌,可是大家的心思是正的。
“幣改”的大旗一出,通證經濟也跟著備受矚目起來,這個原本只被“通證派”頻繁提及的詞匯,開始走入更廣的視野。“幣改”對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來說,將是脫胎換骨的蛻變,對于通證經濟來說,則是支持實體經濟的關鍵一步。
通過幣改,讓實體經濟中已經具有成熟產品,有規模和實力的平臺和企業擁抱通證經濟,與“從零開始新創項目”相比,是速度更快、風險更小、影響更大的路徑,只是被嚴重低估了。
所以,FCoin宣布試驗區將首先面向三類項目:
1)大型互聯網平臺通證化轉型;
2)大型實體產業通證化轉型;
3)全球范圍內的通證經濟創新項目,特別是一帶一路全球數字經濟+通證項目,以及通證經濟全球基礎設施重大創新項目。
通證經濟有何威力?
FCoin 是目前通證經濟的典型代表,在其身后一大波通證經濟的行業應用項目正在涌來。
其實FCoin是一個典型的中心化交易所,FT根本不是一個區塊鏈通證,只是它數據庫里的一個一串數而已。它之所以能取得爆炸式的效果,完全是“通證經濟”的勝利。
通證經濟的理論和實踐仍在總結與形成之中。我認為FCoin的模式有以下四個特點:第一,交易即投資;第二,開源化治理,即賬目公開;第三,企業社群化,即把公司化為了一群擁有共同通證的持有者;第四,實時激勵。
仔細想想會意識到,這幾個點都需要通證的支持,而一旦有了通證,很多行業、很多場景都可以進行大幅度的改造。“幣改”就是指這種改造,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所以通證經濟是一個可以和“公司制”比肩的事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