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臺加現金貸,兩廂情愿還是被逼就范?金融

財世匯 2017-11-03 10:36
分享到:
導讀

互聯網金融平臺想要流量,? 目前天鴿互動已經投資了6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分別是,但是互聯網金融能否拯救直播平臺卻不盡然。

直播平臺加現金貸,兩廂情愿還是被逼就范?1

 

社交屬性的逐漸增強,不但催生了一系列流量紅利,更拉動了一定的消費能力。直播平臺就是流量紅利最佳受益者。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直播領域的監管驟然趨緊。直播平臺居高不下的寬帶成本、研發成本,運營成本以及廣告推廣費用,讓很多中小型平臺步履維艱。面對曾經睡覺都能賺錢的瘋狂時代,直播平臺顯然降溫太快。

 

如何積極挽救敗局,是直播平臺目前生死存亡的任務。近日就有消息稱映客積極布局互聯網金融,推出“紅人貸”。而坊間也一直傳聞花椒直播也在積極布局,同樣沒有金融牌照的花椒,向小貸公司導流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直播平臺已經進入冷靜期。

 

據美國投資銀行高盛9月發布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視頻直播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直播行業從產生到崛起不過幾年時間,便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用戶群體。然而,隨著熱潮褪去,直播平臺也由野蠻生長的瘋狂時期,逐漸進入冷靜期,不斷爆發各種危機。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0份《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7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共3.43億,占網民總體的45.6%;而截至2016年12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44億,占網民總體的47.1%。與半年前相比,網絡直播的用戶規模和在網民中的整體占比皆出現下降。

 

直播平臺已經面臨生存考驗。某知名直播平臺由原來活躍用戶數峰值的2500多萬人,陡然下降到1230萬人;上百家直播平臺要么關門,要么跑路。直播平臺早已不是風口浪尖的寵兒。行業急轉直下,冷靜期之后,如何生存下去才是首要目標。

 

互聯網金融與直播激情碰撞?

 

直播平臺想轉型,互聯網金融平臺想要流量。于是,互聯網金融與直播平臺產生了激情的碰撞。最直接粗獷式的玩兒法便是金融直播化。網紅效應的興起,讓互聯網金融玩家們看到了一個獲客新希望。于是,越來越多的網貸平臺試水直播營銷。

 

據****發布的數據顯示,僅2016年就有20余家網貸平臺以直播的形式進行營銷,效果好的可以達到同時幾百萬人在線圍觀。麻袋理財在映客App上的直播共有11037人在線觀看,甚至超過直播平臺網紅的觀看人數。麥子金服連續三天直播累積觀看人數達到15.5萬人,瞬時同時在線觀看4.2萬人。YY、騰訊財經、新浪財經等平臺的財經直播共受到了超過1億理財用戶的持續收播。短期來看,直播的網紅效應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互聯網金融拓客的瓶頸。

 

曲線救國:直播玩家轉行互聯網金融。

 

除了粗獷式的金融直播模式,直播平臺也在謀求著更深一層次的轉型――直接進軍互聯網金融。

 

天鴿互動作為老牌直播先行軍,已于2015年便開始布局互聯網金融領域。

 

目前天鴿互動已經投資了6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分別是:玖融網商富貸圖騰貸果樹財富、滬商財富、微錢進,足以見其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野心。據投資人稱,天鴿互動目前投資的平臺均已實現盈利。

 

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是映客。對直播平臺這樣“去中心化”的平臺而言,其盈利模式勢必和主播掛鉤。根據昆侖萬維財報,2015年映客總收入為3048.36萬元,凈利潤為167.28萬元。

 

2016年1月,昆侖萬維6800萬元領投A+輪,映客的估值3.7771億元。2016年9月,昆侖萬維子公司昆諾贏展將映客3%的股權轉讓給嘉興光信作價2.1億元。據此計算,映客在此時估值70億元,8個月上漲17.5倍。

 

2016年底,隨著《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的出臺,國家網信辦、文化部等多部門針對網絡直播平臺低俗內容的治理行動陸續展開,直播平臺賴以生存的“打賞模式”也將難以為繼。

 

今年9月4日,宣亞國際發布公告,擬以28.95億元的價格,收購映客48.25%的股權。據此計算,映客目前估值為60億元。與去年估值相比明顯下滑。雖然映客在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43.38億元,凈利潤達到4.8億元;2017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35億元,凈利潤2.44億元。但漂亮的成績單并不能阻止映客不斷下滑的估值。

 

無疑,如何維系生命力,加速商業化,嘗試其他可能的盈利模式是大部分直播平臺所要面臨的考題。映客在看到互聯網金融異常火爆后,也打起了進軍互聯網金融的主意,醞釀推出現金貸產品“紅人貸”。雖然早前已有消息稱在應用商店已能窺見“紅人貸”身影,然而映客始終沒有正式對外宣布“紅人貸”上線的消息。有網友表示,目前“紅人貸”只能注冊尚不能成功借款。“紅人貸”何時出山尚無準確時間表。

 

雖然互聯網金融尤其是現金貸業務很賺錢,但如映客一樣的直播平臺想要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尤其是現金貸業務仍存在一定風險。

 

沒有金融基因的映客,風控成最大絆腳石。映客此前通過平臺積累的流量尚未經過有效的信用管理及風控管理,因此在金融領域,這些流量如何轉化成為有效的目標客戶有待考證。

 

除了貸前風控,貸中審批以及貸后管理,對于用戶償還能力的預估以及風險的預知、貸后的管理監控,都是映客進軍金融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互聯網金融是否能為映客換來想象中的紅利也并未可知。

 

除了映客,人人網也在直播業務火爆的基礎上,深入消費金融領域推出了人人分期。只是目前,人人分期似乎已經暫停了注冊,前路如何尚未可知。

 

入局互聯網金融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樣美好。

 

流量變現是趨勢,但是互聯網金融能否拯救直播平臺卻不盡然。與傳統社交網站或者門戶網站面臨的問題一樣,直播平臺擁有大量流量卻陷入無從變現的尷尬境地。

 

一方面,直播平臺快速崛起的同時,往往疏忽了對于經營層面的深入思考。短暫的紅利期一過,單一的模式就成了自身發展的桎梏,無法突破。另一方面,社交屬性的平臺競爭日益激烈,如何找到一條可長期持續發展的道路,是直播平臺下一步的思考。

 

雖然互金擁有一些先天的自身優勢,然而想要涉入金融領域,需要面對的考驗仍然相當嚴峻。國家相關部門對金融持牌化的要求,以及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日益嚴格都給直播平臺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此外,直播平臺簡單的運營模式,雖有大流量,但卻并不具備任何信用模型及風控基礎。加上平臺本身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欺詐風險相對較高。如何反欺詐就成了直播平臺需要突破的第二個關鍵障礙。

 

因此,即使互聯網金融行業形勢大好,直播平臺想借此絕地反擊仍然有一定的難度。想要做好互聯網金融,不僅要有場景、有流量,更要修煉好自身風控能力、企業運營能力以及場景的把控,以及對金融產品的定價能力。只有不斷完善企業自身能力,才有機會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取得更好的成績。

直播 平臺 金融 互聯網 流量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