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地”改革試點擴圍 鋪路鄉村振興戰略智能
為此農業部正為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展開調研,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本報記者 楊仕省 北京報道
“山峰村正在與我公司聯手發展集體經濟。”四川旺蒼縣軒仕農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青太山日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該公司采用“集體經濟+公司+精致扶貧戶”模式,已在貧困村山峰村發展集體經濟,村里以土地入股,種養結合,發展中藥材種植,收入比成片種莊稼收入要高出數倍。
這是“三塊地”改革試點的一個縮影。
這一次,“三塊地”改革試點從單一縣擴至“整省整市”,改革力度進一步擴大。農業部12月17日發布消息稱,明年我國將選擇50個地市和個別省,開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整市”試點,試點縣也擴至300個,力爭到2021年底完成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只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才能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四川廣元市旺蒼縣國華鎮黨委書記侯駿春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唯有“三塊地”的改革才能激發農村的發展活力,當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農業股份公司多了,農民的腰包也就鼓起來了。
兵分多路調研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戰略舉措,為此農業部正為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展開調研。
12月18日,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帶隊到廈門、晉江、莆田等地督查調研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據記者了解,此次督查組除由農業部帶隊外,還包括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家發改委、國稅總局等部門參與組成。
在廈門,督查組一行走訪了同安區新民鎮梧侶村和汀溪鎮前格村,詳細了解兩個村莊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的進展,就清產核資、股權量化、集體用地產權歸屬、稅收等細節問題進行了仔細詢問。
記者還從廈門農業局了解到,該市計劃在2018年10月底前完成有經營性資產的村(居)、村民小組股份合作制改革,涉及廈門全市155個行政村和157個涉農“村改居”社區,農戶28.9萬戶。
與此同時,農業部帶隊的另一個督查組則在江西展開督查。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今后一段時期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農業部副部長葉貞琴在江西省調研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時也強調,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表明這項改革的覆蓋面將越來越廣、改革的內容將越來越多、力度將越來越大。數據顯示,我國農村集體資產龐大,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達66.9億畝,經營性資產近3萬億元。
葉貞琴指出,目前,第一批29個試點縣均開展了清產核資工作,全面摸清了鎮村組三級集體資產的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建立了臺賬,納入監管平臺。
“清產核資從今年開始,到2019年底要基本完成。”葉貞琴說,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統一部署的第二次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也是最全面、規模最大的一次。葉貞琴說,從試點情況看,占有權和收益權落實得比較好,但有償退出、抵押、擔保和繼承權的探索實踐還不夠,實現形式還不豐富。為此,葉貞琴要求各地主要領導同志親自掛帥,擴大改革試點范圍,對各項改革任務要有時間表、路線圖,倒排工期。
“死資產”變“活資本”
“各地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摸清家底之后,成立農民股份合作制的公司,農民以土地入股,折股到人,量化到戶,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就高。”青太山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試點中,各地將“死資產”變成“活資本”的案例不斷涌現。
比如,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天鄉路社區便是摸索農村“兩股一改”的典型之一。“兩股一改”即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化、農村集體土地股權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機制改造。
幾年前,天鄉路社區將核實的集體資產1921.22萬元、集體土地2298.37畝、商業鋪面3.6萬平方米量化成股權,分到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頭上。“如今,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是9年前的12.87倍。”天鄉路社區居委會書記王世軍說。
同樣,自今年6月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以來,河南省范縣25個試點村共清查出各類資產5000多萬元,涉及農戶5700余戶,認定集體經濟股民22488人。在改革中,范縣明確提出把決定權交給村民,讓村民說了算。
記者調查還發現,年底,多省市正忙于調研“三塊地”試點的進展,為來年工作積極準備。
“尊重農民意愿,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真正讓農戶的承包權穩下去、經營權活起來。”12月19日下午,山東省政府副省長于國安在濰坊調研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時強調。于國安還觀看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專題片和“三資”及股權、成員信息管理系統成果演示。
“經過近3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縣已有890個村完成改革任務,占總數的99.3%。”昌樂縣農業局一工作人員證實,該縣作為改革試點縣,已于今年10月通過農業部的評估驗收。
為把準改革方向,安徽省于12月初舉辦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業務培訓班。“副書記、副省長對培訓方案親自審定,并報省委書記、省長同意。”培訓會上,安徽省農委主任陶方啟強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時間緊、任務重,各地要切實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壓實各級黨委書記改革責任。
長期關注土地市場改革的北京市京鼎律師事務所律師杜兆勇表示,還農地地權于農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是解決城市房價畸高的根本,賦予了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這項改革涉及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將農村的“死資產”變“活資本”。
責任編輯:李明徽;主編:公培佳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