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替代率過低存風險 基金公司緊急備戰“第三支柱”智能
個人養老第三支柱可以補上30%的替代率,第三支柱有望個稅遞延的商業養老產品、以房養老倒按揭養老產品以及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等多個養老產品,養老金替代率過低 基本養老保險、年金以及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分別被稱為養老保障體系的三大支柱。
本報記者 王曉慧 北京報道
12月中旬,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國養老體系已成為“灰犀?!闭訚傻?。在他看來,“老齡化高原”、第三支柱發展短板、養老金融與資本市場發展長期割裂等問題都是養老社會保障所要面對的“灰犀?!?,而談及原因,他表示,主要是由于“基礎邏輯沒有理順”、“出現問題歸因不到位”、“糾錯緩慢”及“缺乏緩釋市場”。
“養老保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的是三支柱共同發力,從整合三支柱的角度來做頂層設計?!?2月21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問題,各方備戰均有提速跡象,比如,個稅遞延養老保險整裝待發、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的步伐也漸行漸近。
據記者了解,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有望于2018年推出,部分基金公司已在厲兵秣馬,備戰“第三支柱”。
養老金替代率過低
基本養老保險、年金以及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分別被稱為養老保障體系的三大支柱。
不久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公布了一組數據:“總體上看,三大支柱在養老保障體制構成比例上是失衡的,其中第一支柱大概占養老金總量的78%,第二支柱占總量的18%,而第三支柱只占4%?!?/span>
而相對較成熟的養老保障體系,三大養老支柱所占比例通常為5:3:2或者4:3:3。
“我國的第一支柱繳費負擔過重,第二支柱覆蓋面太小,第三支柱剛剛起步,是一個比較薄弱的支柱。”董登新表示,養老保障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三支柱共同發力。就目前來看,我國的第一支柱已經實施降低繳費率,但是,降費遠沒有達到目標,同時,降低繳費費率帶來的后果就是降低養老金替代率。
而未來社會養老金替代率過低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
實際上,我們經過13年連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以繳費工資為基數計算替代率水平已經達到67%,已經超過原有的制度設計,顯然,這種方式很難長期維持這樣一種狀態,所以必須要促進三大支柱的協調發展,特別是發展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養老金。
就此,中國基金業協會養老金專業委員會委員姚余棟表示:“目前,我們已經構建了一個初步完備的養老體系,首先第一支柱是社?;穑瑢硖娲誓苓_到30%是有希望的,不要定過高的期望標準,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發展有待提高,將來能提供10%的替代率就不錯了。不過替代率在50%以下不能保證一個長期、舒適、穩定的生活背景,所以一定要發展第三支柱,個人賬戶應再提供30%的養老替代品。到2035年,如果替代率達不到50%,那么將來這樣的超老型社會老人生活還是不能與高收入國家地位相匹配,所以我們面臨著養老金替代率過低的風險?!?/span>
據記者了解,國際勞工組織建議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準為55%。
姚余棟強調,防范“灰犀?!?,關鍵是要發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第三支柱可以補上30%的替代率,呼吁明年盡快推出個稅遞延型養老產品試點,基金產品試點更豐富,更能夠多配制一些股權收益。
第三支柱加速發力
隨著人口政策紅利消失,養老金存量不斷被通脹蠶食的大背景下,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也被提上日程。
在我國目前的養老金管理體系中,除了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體系和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體系之外,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賬戶中還缺少成熟的金融產品。那些掌握在個人手中的、閑散的養老資金誰來管理,成為許多中老年投資者面臨的問題之一。
據記者了解,截至2016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經達到57萬億。
“第三支柱絕大部分的養老產品是由金融機構自主開發的,就目前來看,第三支柱有望個稅遞延的商業養老產品、以房養老倒按揭養老產品以及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等多個養老產品,不過,其中最有前景、最有吸引力和最有生命力的就是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倍切卤硎?,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已經處于征集意見階段,明年有望出臺。
今年11月初,證監會網站掛出《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類新基金為公募基金,恰恰是第三支柱個人養老賬戶投資的主要力量。據記者了解,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的配置策略是越年輕,就配置越多的權益資產,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加固收資產,提供養老一站式投資解決方案。
“養老目標基金是指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持有期可能要求至少要達到一年到兩年之上,跟養老的儲蓄目標相匹配。不過,中國的股民在投資基金的時候,一般的還是習慣短線操作,持有期也就是個把月或者是半年,所以,這個基金將主要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目標日期基金,一個是目標風險基金。”董登新稱。
據記者了解,部分基金公司正在積極籌備養老基金相關業務,一旦《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正式出臺,就立即上報養老目標基金產品。
而針對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暉表示,中國的第三支柱已漸行漸近,機構投資者服務養老金管理任重道遠,機構投資者需從產品創新、投資管理、客戶服務以及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多管齊下,以期實現第三支柱中的養老金長期保值增值。
那么,市場預計規模有多少?有預測稱,即將開啟的市場規模達有望超過萬億。不過,董登新認為,這個數據過于樂觀。
“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將來的屬性應該是以股票和債券兩個品種為主,目前雖然我國公募基金總規模超過十萬億,但其中的股票型基金不過萬億,該產品最初推向市場的規模不會太大,或者說,需求不會太大?!倍切卤硎?,基金規模不會超過一萬億,不過,如果有很好的投資績效,這個市場會不斷的做大。
除此之外,據記者了解,計劃年內啟動試點的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也日漸臨近,多家壽險公司一方面密切關注相關政策進展;另一方面正緊鑼密鼓地從產品、系統、服務管理等多方面展開準備。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