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電臺不是只有內容付費一條路,《日談公園》嘗試CityWalk變現通信

王小琦 2017-09-17 13:16
分享到:
導讀

“電臺是一項追求,也是一門生意。”

今年7月,日本鳥取縣倉吉市——漫畫家谷口治郎作品《遙遠的小鎮》中的原型小鎮,出現了14位中國游客。他們在這個安靜、人跡罕至的小鎮里,悠閑地觀光、散步,尋找著漫畫中的場景。

這是網絡電臺《日談公園》聯手美團旅行發起的“日談公園電臺之旅——日本鳥取、出云文化游”,除了一名專業導游外,這趟“圣地巡禮”還有《日談公園》的兩位主播,李志明(李叔)和馮廣健(小伙子)全程負責講解帶隊。

《日談公園》是一檔分享文藝作品、人生故事、生活方式的電臺節目。第一期于2016年9月26日上線,隨即入選2016年蘋果Podcast年度優選,迄今為止已上線了69期節目,全網播放量將近3000萬次。

隨著智能音箱等多個熱點風口的出現,音頻內容今年也迎來了內容變現的機會。高曉松的《矮大緊指北》,在蜻蜓FM上線一個月總流水已超過2000萬。

基于2013年至今的音頻內容生產能力積累,《日談公園》的兩位主創李志明和馮廣健也開始在內容付費之外,根據節目調性探索更多不同的變現渠道,這趟人均單價16666元的“圣地巡禮”,就是他們積極的嘗試之一。

為什么會有這么一檔節目

“日談公園” 電臺之旅——日本出云、鳥取文化游

李志明和馮廣健的主播事業,起步于一檔成立時間更久的電臺節目《大內密談》。傳統文字媒體出身、后進入音樂與互聯網行業的李志明與朋友一同創立《大內密談》純屬巧合。這檔節目上線不久,便在播客領域迅速贏得了大量聽眾。而后,小伙子又機緣巧合,作為主播加盟,二者就此與電臺結緣。

去年8月,馮廣健從就職了12年的國企辭職,考慮換個城市生活。正逢李志明因節目理念異化,與《大內密談》作別,暫居深圳。可割舍不下電臺情結的兩人不久便決定將這項愛好繼續下去,甚至,把它當作職業。其中的原因被馮廣健簡單概括成一句話,“我想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兒。”

說到網絡電臺與文字媒體的不同,李志明認為在自媒體時代,強價值觀、強表達欲的人有了更豐富的施展平臺,個性化觀點得以體現,“我從2002年開始做記者,主要是傳遞采訪對象的理念,期間也產生了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希望通過這樣個人化的表達方式,吸引有相似看法的‘同類’,形成互動關系,建立一個我們自己的小宇宙。”

就這樣,《日談公園》誕生了。李志明和馮廣健兩人,也因“人脈資源豐富,方便約嘉賓”的原因,選擇回到已經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北京。

節目上線將近一年,知名作家潘采夫、上海彩虹合唱團團長金承志、全國脫口秀大賽冠軍石老板、青年漫畫家CMJ等文化業內人士紛紛加盟日談公園,擔任客座主播,馬世芳、張薔、高旗、韓松落、李小牧、張瑋瑋、陳鴻宇、Mr.Miss等文化名人也先后成為日談的座上嘉賓。

這檔節目是怎么做出來的

和臺灣音樂媒體人馬世芳暢聊華語流行音樂40年

李志明為《日談公園》定下的調性是“輕松愉快的聊天類節目”,與從前隨心所欲地“把聊天做成節目”相比,他們對調性和內容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會進行完整的節目規劃與嚴格的質量把關,為此要做大量的前期調研,并反復與嘉賓打磨內容架構,細致處也包括限制三俗段子的頻率與把控開玩笑的尺度。

整體而言,《日談公園》節目基本分為四大類:第一嘉賓訪談,分享不同的人生故事;第二審美觀察,涵蓋電影、音樂、文學、動漫等各個領域;第三是旅行、美食、健身之類的生活方式討論;第四還會有主播對談,以真實的態度,把近期的心情與感悟表達出來。

在最近更新的幾期節目中,邀請到的嘉賓包括日本罪案研究專家李淼、因“奶奶廟”火遍朋友圈的建筑系在讀博士徐騰、《大護法》出品方好傳動畫創始人尚游等等,均是具有一定話題度的人士。

“我們一開始有些抗拒熱點,”馮廣健坦言,“但現在愿意在不犧牲節目質量的前提下去捕捉熱點,有些話題確實值得關注。”

在李志明的傳統媒體理念里,新聞分兩種類型,一是消息,二是深度。他解釋之前對熱點的回避是因為節目開播之初,整體風格還不穩定,深度內容往往需要超過一周的時間進行采訪準備,才能實現“有趣”和“深度”之間的平衡,因此短平快的熱點追蹤很難實現《日談公園》對電臺內容在深度層面的追求。

而現在,經過兩人近一年的磨合,他們已經有把握利用幾天的準備時間,在不到兩小時的節目中,把熱點話題做出深度的同時,也能聊得“輕松愉快”。

4月20日開啟一周雙更的“加速加壓”模式。“從那以后,嘉賓選擇、節目錄制、后期制作……工作量可以說是剛開播時的兩三倍,但為了節目能以更飽滿、更理想的狀態播出,我們都扛了下來。”李志明說到。

而全網統計出的收聽率、打賞數額及聽眾反饋互動的全面增長,也肯定了他們此次對節目進行的升級。

網絡電臺該如何變現

日談公園和蜻蜓FM合作,坐鎮草莓音樂節明星直播間

隨著移動設備的智能化,錄制個人電臺、做主播的門檻變得很低,但除去音頻直播,延續傳統對話方式的網絡電臺,依然在穩定合理的商業變現模式方面乏善可陳。

“對于音頻媒體來講,最大的挑戰在于傳播性偏弱。文字內容大家動不動就說10萬+,但音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被消化和傳播。這是一個天然的缺陷。”

話雖如此,李志明仍對音頻前景持樂觀態度:“我預感兩年內音頻領域會有一個風口出現。近期已經看到了上升的態勢,比如高曉松的《矮大緊指北》,上線一個月付費用戶就超過了10萬,總收入超過2000萬。好的內容畢竟是稀缺的,稀缺的商品就有價值,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信號。”

受到《矮大緊指北》中“閑情偶寄”、“指北排行榜”和“文青手冊”三項內容的啟發,同時為了探索更具傳播性的節目形式與聽眾接受程度,李志明和馮廣健分別在微信上上線了個人短音頻節目《李叔文藝課》和《請您入伙》。前者偏重文藝作品賞析,后者則是美食介紹。

對開播不足一年的《日談公園》而言,進行付費內容的嘗試時機還不算成熟。因此這兩檔節目目前僅通過微信公眾號免費發布,向微信導流的同時,探索基于微信等社交平臺的音頻內容傳播。當然,當免費形式收取到足夠多的正向反饋時,李志明認為也不排除升級為付費的可能。

除了內容付費,李志明和馮廣健也結合自己能侃愛玩兒的特點,將商業化的嘗試拓展到私人定制旅行上。

CityWalk是他們選擇的方向,這是一種國外相對成熟的市內游項目,但在國內仍處于推廣之中,沒有大范圍普及。3月26日下午,兩位主播與窮游網合作,帶領20位聽眾,在行程設計師的引導下,游覽了“北京最著名的胡同”史家胡同,定價199元/人,并在結束后進行了有別于其它項目的下午茶沙龍。

“接下來我們會跟窮游網一起,在全國各地繼續開展CityWalk活動。這種活動短期內未必能帶來很大的流水,但是可以提高我們與聽眾之間的親密度,同時結合下午茶沙龍以及我們的‘地圖炮’系列節目,可以向城市文化社群的方向延伸。”李志明說。

而7月8日跟美團旅行合作的“日本鳥取、出云文化游”,也是他們針對不同客單價旅行產品的進一步嘗試。

而在內容付費、廣告、品牌合作,以及線下活動以外,即將迎來一周年的《日談公園》也在積極籌備一周年的周邊商品,全方位向一個文化品牌發展。

“接下來,我們希望不單單只做一檔電臺,而是希望通過更多類型的內容,更多元化的產品,為聽眾打造一個吃飯閱讀一般如影隨行的生活場景,一個有特殊文化內核的生活方式。”李志明表示。

因此,《日談公園》也在積極地與資本及合作伙伴接觸。李志明表示,一年前電臺剛剛上線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想著怎么做好節目,才能將一門暫時不掙錢的生意維持下去。但現在他們已經不像一年前那么“急于將這個電臺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不停計算得失”。

“電臺是一項追求,也是一門生意,但無論得失,我們會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因為這是一件我們無論如何都會堅持做下去的事情。”李志明說。

來源:三聲  作者:王小琦

節目 李志明 電臺 內容 公園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