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亂象:有人借5萬,債務滾成百萬;有人拿命借錢,最終拿錢金融
整頓過后的現金貸是否真的擯棄了高息,回歸了便捷與普惠的小微金融?風雨之后的現金貸江湖是風平浪靜還是仍舊暗潮洶涌?
整頓過后的現金貸是否真的擯棄了高息,回歸了便捷與普惠的小微金融?風雨之后的現金貸江湖是風平浪靜還是仍舊暗潮洶涌?
文|維森
編輯|周艷濤
從悶聲賺錢到趣店赴美上市,現金貸暴利的口子一下子被劃開,再到監管重錘落下,中國的現金貸行業在一年時間里就走完了一個生命周期。
2017年12月1日,央行、銀監會共同發布的“現金貸新規”(《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在新規頒發后的百余天,行業里一直存在的暴利催收、多頭共債、以貸養貸、利率畸高等問題紛紛暴露在輿論之下的同時,我們也越來越多的看到破產、催收甚至自殺的新聞層出不窮。“現金貸就如切爾諾貝利核冷卻池里的魚,肥碩而帶有些許病態。”有人如是描述。
▲|“自殺事件”頻發。
病態背后,原因龐雜。
不少人認為,部分原因是因為放款平臺把關不嚴、風控不完善、獲取的用戶質量不高,導致很多身份資質不佳的用戶進入這個行業。
于是,央行牽頭組建“百行征信”聯合八家征信公司,試圖共同解決社會個人征信的缺口,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催收自律協議也在醞釀之中,對于放貸機構的資質、資金來源審核也在進行之中。
在這一場有關現金貸的社會大討論中,現金貸機構逐步降息、拉長借款期限、退出現金貸或者轉型消費分期成為大部分現金貸公司的選擇。而對于留下的部分現金貸公司,在經歷行業踩踏式壞賬率飆升后,縮小借貸風險敞口成為共同選擇。
只是,整頓過后的現金貸是否真的擯棄了高息,回歸了便捷與普惠的小微金融?風雨之后的現金貸江湖是風平浪靜還是仍舊暗潮洶涌?
很多“秘密”只有網貸欠款人自己知道;很多“心酸”也只有他們自己體會。
▲|上岸群的群友介紹線下貸款資源。
01 失控的債務危機
| 汪大慶 30歲 職員 |
汪大慶(化名)是因為染上賭博、缺錢進而走上現金貸的不歸路。以下來自于他本人的自述:
我是從17年年初開始接觸賭博,朋友拉著去機廳,第一次接觸老虎機,根本就不懂怎么玩,也就是瞎蒙,從小事沒把控住自己,那時候就埋下了日后“失控”的種子。
沒錢了就開始四處打電話籌借,騙父母說自己想做點小生意,缺點本金。
▲|與母親對話截圖。
借款借到無人再愿意借我的情況下,最后的解決辦法就是各種網貸APP了。打開應用市場搜索“借款”,我下載了前十個APP。全部都注冊認證,有8個都下款了。金額500-3000元不等,時間也都是7天或者一個月。
▲|王大慶部分借款app截圖。
然而這些錢,我并沒有想著去還錢,而是當成我回本的本錢,不出意外的,全部虧空了!
大概一個月之后,債務爆發,緊接著就是社交圈破裂,后來就憤怒自殘,手指斷了,都沒有人啃聲了,老板扔給了我2000塊錢,去看看手吧,然后讓要錢的都先回......
如今再看過往經歷,小賭怡情,大賭傷身。無論是借別人錢周轉還是銀行貸款或者網絡貸款,借人的錢永遠都是臨時救急用的,而不是用于揮霍的本金。
像賭博這樣的不良嗜好,要盡快的避免和杜絕。而對于網貸,高利息和殘酷催收真的會讓人崩潰,一定要遠離!
02 拆東墻補西墻
| 黃先生 40歲 職員|
對不少現金貸“擼口子”借款(享低息貸款)人而言,多頭借貸、借新還舊,到后期就越來越像進入了一場拿命借錢、拿錢換命的賭博游戲。很多人陷入后,就漸漸脫離了原本正常的生活軌道。
黃先生的經歷比較典型,就是拆東墻補西墻還網貸,最后債務就像從山頂滾下來的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后破產。
黃先生手頭資金緊缺,而且欠了朋友一筆錢急需償還。為了湊錢還朋友,他便嘗試在網上的小額借貸平臺辦理貸款。網絡貸款手續很簡單,只需要填寫一些基本信息,然后將身份證拍照上傳就完成了。
黃先生試著借了1000元,選擇了借款(享低息貸款)期限為一個月,幾分鐘后,他的賬戶上到賬860元,平臺扣了140元作為利息及手續費。雖然黃先生覺得并不劃算,但是它門檻低、放款快,可以解決他的燃眉之急,所以,網絡小額貸款依然深得黃先生的喜愛。之后他又辦理了多筆貸款用來償還之前欠朋友的債務。
黃先生說,起初他借的不多,每個月幾千元都能還得上。但是后來貸款貸上癮了,每次需要錢他就會去辦理貸款,還不上,就從其他網絡小額貸款平臺辦理貸款來填補。為了還錢,黃先生只能不停找其他借貸平臺借錢,雪球越滾越大,他陷入了連環債務危機之中。
為了償還各平臺的貸款,黃先生又先后找了十幾家網絡貸款平臺共借了三十幾筆貸款,金額最低為1000元,最高為3000元。期限有7天的,有14天的,也有一個月的。他辦理的三十幾筆貸款實際到賬金額只有4萬多元,但現在需要還款的金額和滯納金加起來有8萬多元。
▲|黃先生部分賬單。
債務越來越多,黃先生已無力還貸。貸款逾期后,網貸公司開始以各種方式向黃先生討債。起初只是正常的短信通知還貸,幾天后開始對黃先生進行短信威脅,電話騷擾,言語中各種威脅、詛咒的字眼不堪入耳,而且有一些網貸平臺不知道通過什么途徑拿到了黃先生的手機通訊錄,他手機通信錄的人也被騷擾了。
▲|黃先生手機短信截圖。
黃先生原本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個月有固定的收入,后來因為老板和同事被騷擾,他被老板辭退丟了工作。他的親朋好友都知道他欠債的事,他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但是他現在沒錢可以還,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他自己也說,自己知道遲早會有這么一天。因為雪球越滾越大,遲早是會停下來的。而一旦停下來,就會破碎滿地。他說自己現在人生已經處于破產的階段了。網貸給他帶來的,只有網債!
03 網貸變身線下高利貸
| 張先生 | 案例來源中新經緯
張先生的遭遇是伴隨著一批網貸平臺從線上“回歸”線下開始的。借30萬到手5.1萬,最終債務滾成百萬。
最開始只是要借五六萬元周轉,最后卻滾成了上百萬元的債務,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在近期卻屢屢發生在一些在網貸平臺申請借款的受害者身上。準確的說,他們應該是被網貸平臺套路了。
只借五六萬元周轉,最終背負了上百萬債務,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
17年10月份的時候,張先生因為手頭緊張要借五六萬元還信用卡,便找到在一家小貸公司(以下簡稱為A小貸公司)工作的李小宇(化名)。
“李小宇當時就問我有沒有房子,我告訴他有,他又問我房子在哪個小區,戶型怎樣,面積多大,樓層多高,房齡多長,我都一一告訴了他。”張先生現在回想起來,“圈套”從這個時候已然布下,一開始李小宇們瞄準的就是他的房產,但當時的他卻渾然不覺。而噩夢才剛剛開始。
第一次的借款(享低息貸款)經歷頗為順暢,這也讓張先生對李小宇產生了信任。隨后,張先生打算借第二筆錢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這次該小貸公司不愿意借錢給張先生了。
不過,過了幾天李小宇又找到張先生,說有個朋友的公司可以做貸款,但叮囑張先生“拿上房產證”。
在看了張先生的房產證并去實地驗過房以后,第二家小貸公司(以下簡稱為B公司)給張先生的銀行卡打了30.2萬元。不過在錢到賬后,小貸公司派來的兩個彪形大漢立馬要求張先生去銀行柜臺給他們取16萬元。
“他們說這16萬元是保證金,但拒絕給我保證金的憑據。隨后,還讓我取了2000元給他們兩人作為勞務費。”張先生回憶道。而因為在柜臺取的現金,張先生的銀行流水也無法證明這筆“保證金”又回到了B公司的人手上,也無法證明給了這兩個人勞務費。
而據張先生說,當時李小宇介紹給他貸款資源,貸款成功的話只需收3%-5%的服務費,在貸款到賬以后繳納,并不存在其他“保證金”等費用。
張先生后來也反思覺得:一開始小貸公司中介不會告訴客戶這里面有這么多門道,如果一開始就說了,就不會有那么多人上當了。
又過了幾天,B公司的人打來電話說,張先生還需要給他們繳納一萬元的手續費。“他們說這是行規,于是我又去了趟銀行給他們打了一萬元。”
盡管繳納了大部分保證金,這筆借款仍按照30.2萬元本金計算,每個月需要還25000元,連續還12個月。
乍看起來,這似乎是一筆無息貸款,但實際上除掉扣除的保證金和手續費等,實際年化利率已經超過130%。
很快,一個月的還款時間就到了,由于忙于工作,張先生忘了及時還款。這時,B公司的業務員便打電話告訴張先生的妻子,如果張先生再不還錢家里房子就沒了。為了不讓妻子擔心,張先生謊稱沒有大問題,一切事情自己來解決。
隨后,張先生跟隨兩名男子前往銀行ATM機取款。原本張先生只計劃給兩名男子25000元作為11月份的本息還款,不過兩名男子稱,這些錢遠遠不夠。在二人的脅迫下,張先生取出了78000元。
張先生計算了下,自己總共貸款30.2萬,扣除掉保證金、勞務費、手續費和第一次還款金額后,自己實際上只拿了B公司5萬塊錢左右。
然而,讓張先生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噩夢還沒完。
在拿到張先生給的78000元還款后,兩名男子要求立刻終止張先生一年的貸款合同,并要求還逾期費,連原先的30.1萬元加上逾期費,共46萬元,并要求他立即還款。
張先生這時感到很納悶,自己明明才還了7萬多,再加上之前的保證金等,為什么還要還這么多錢?這些利息和逾期費究竟是怎么算的?
他告訴兩名男子自己已經還不起錢了,這時兩名男子威脅他說:還不起錢就別想走。張先生擔心自己的妻子和父母受人身傷害,只能跟著兩名男子去了一家所謂的“填貸公司”。
所謂的“填貸公司”其實就是另外一家串通好的小貸公司,他可以向填貸公司再借一筆錢來填上之前的貸款。這一次,張先生需要通過抵押自己的房產借51萬元,包括需要還給小貸公司的46萬元,以及要給填貸公司的5萬元手續費。
在張先生收到51萬元的轉賬后,張先生現場給了B公司46萬。但是也發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就是B公司的工作人員將張先生的房產證也拿走,稱代其轉交給填貸公司。
這時當時介紹張先生貸款的A公司的李小宇再度出現了,在聽完張先生講述他的遭遇后,他“好心”地建議張先生:“你怎么不早說,我們來幫你填這51萬,但是你要把房產證拿過來,我們來做房產抵押貸款,在我們這里做房押你還落點錢,在填貸公司那做,你可能到最后一分錢都拿不到。”
張先生聽了以后,便和李小宇一起去填貸公司想拿回自己的房產證。李小宇和填貸公司的負責人在辦公室聊了半小時以后,填貸公司答應將房產證及借款合同等還給張先生,由A小貸公司來做房地產抵押貸款。
1月20日左右,李小宇帶張先生到一家房產抵押貸款公司簽了合同加借條,共計60萬。
不過一個月后,張先生在房管局查到的房屋登記簿顯示,其房子實際上被抵押了100萬元。他打電話給房地產抵押貸款公司想問清楚究竟怎么一回事,剩下的40萬究竟去哪了,但對方根本不予理睬。
到這時候,張先生才發現,在短短4個月時間里,從一開始,他借款到手的只有51000元。
“我一直擔心他們傷害我的家人受傷害,現在我的房子被抵押了,債務滾成了100多萬,而我的手上卻幾乎沒有憑據,我老婆還和我離婚了……我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
其實,目前市面上這樣的做法很多。就是所謂的被一些網貸平臺套路。而一般的做法就是借款平臺以“違約金”“保證金”“行業規矩”等各種名義,騙取被害人簽訂虛高借款合同、陰陽借款合同或者房產抵押合同等明顯不利于被害人的各類合同,制造各種借口單方面認定被害人“違約”并要求“償還”虛高借款。
在被害人無力“償還”的情況下進而通過討債或者利用其制造的明顯不利于被害人的證據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等各種手段向被害人或其近親屬施壓,以實現侵占被害人或其近親屬合法財產的目的。
而張先生的遭遇只是網貸新政之后,混亂借貸市場的“冰山一角”。網貸低門檻、額度靈活、借還方便的宣傳說辭成功吸引到每一個人的G點!而他們對利息年化水平、后續催收都閉口不談!
而網貸平臺在用戶心理把控上也是登峰造極。首次使用時的低息甚至免息政策,成功培養了用戶的借款興趣和借款習慣。相比于幾千塊的本金,幾十塊錢的利息讓每個借款的用戶都不知不覺甚至心甘情愿的成為“待宰的羔羊”。而隨后的高壓催收,直接成為壓倒普通人的稻草。
▲|“放貸口子”截圖。
而類似于張先生這樣,幫忙借錢的溫情牌直插人心,徹底摧毀了一個人在缺錢困境下的心理防線,最終被“騙”到傾家蕩產。
04 反思
我們發現其實大多數陷入網貸旋渦的人都有一個共性:缺乏自制力。
他們借來的錢,有的是生活開支壓力急用錢,有的是信用卡周轉不開,有的是滿足購物欲望,也有的是給女朋友買個禮物,或給自己買個工作必需品,甚至有的只是想買件游戲裝備,換個游戲皮膚……
然后就有人會這樣一個問題,沒錢還花什么錢?難道他們就管不住自己嗎?對,他們大部分的回答是“就是失控的,就是自己管不住自己”!
缺乏自制力,首先是對整個“騙局”沒有感知。隨便的0首付、免息、分期付款等等,就為了提前這份享樂,究竟喪失了多少思考的時間,甚至連思考的機會都沒有!
第二點,是對自己還款能力的確切評估。接觸到的很多人后來回憶,特別喜歡用一個說法就是“腦子過熱”!簡單說就是,腦子一熱,就把錢花了,腦子一熱就去申請、認證、提現了。對自己的消費能力的和對自己還款能力的過度夸大,才導致這個旋渦里的風越來越大離漩渦中心的向心力也越來越強!
網貸用戶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而除了網貸用戶的自控能力弱,對現金貸認識不足之外。作為放款方的網貸平臺也難辭其咎!刻意的引導,把關不嚴、風控不完善,對用戶數據的管理也存在很大的漏洞和誤區,才最終導致一次次的悲劇重復上演。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筆者特意咨詢了一些成功上岸的網貸用戶,如下經驗分享給大家:
整理負債情況。
可以簡單的把自己的欠款大概分類。一般包含信用卡、銀行貸款、網貸和朋友借款這幾種。出現還款困難的時候,應該理清思路,規劃還款時間和金額。可以大概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優先解決網貸>信用卡>上征信的貸款>不上征信的貸款>朋友的借款
要是信用卡賬單或者網貸賬單過多的話,可能會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一旦忘記還款,催收電話、短信會蜂擁而至,或者被銀行直接拉黑!
調整心態。
這段話雖然說老生常談,但大多數人都是在遇到事情以后,心態崩潰,導致做出錯誤的選擇。
——人生之起起落落很正常,就像疾病、災難一樣,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們的成熟總離不開這些苦難的磨練。
——要相信待還賬單只是暫時的,負債也是暫時的。
——轉移關注點。還是應該把更多的經歷放在賺錢和提升自我當面,而不是一味的萎靡不振。
生活不易,祝早日上岸!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