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遇冷,便利蜂不再“便利”?觀點
曾經以開店量進入全國便利店十強的便利蜂怎么了,還能飛嗎?
曾快速開店的便利蜂,如今卻走向了到處關店的路上。2020年底,便利蜂門店數量已達2000家,較2019年門店數據增長了3倍有余,截至2021年底,全國便利蜂總店鋪數量達2800家。
但是今年以來,便利蜂暫時及徹底關閉門店“近700家”,關店數量約占去年總門店數的1/4。而一部分關閉的店面,則不會重新開業。此外,很多業務線暫停。
關店700家,曾經以開店量進入全國便利店十強的便利蜂怎么了,還能飛嗎?
部分門店不再開張,疫情期“冬眠”
事實上,從去年3月開始,就有來自上海、北京、天津等多地區的消費者曝出便利蜂出現“縮短營業時間”“缺貨”“關店”等現象。
關店之外,便利蜂因堅持自營模式而導致其全國店鋪的拓展增速明顯放緩。相較于其它門店來說,其在總數上仍有差距。而其向下沉市場探索中遇到的挑戰也為其“全國萬店”的目標增加了難度。
公開資料顯示,便利蜂在成立之初就打造了“系統化”“數據化管理”的標簽。而如今,關店、無人管理和缺貨現象的出現,是否意味著其算法已經“失靈”?
鏡面商業認為,便利蜂的“關門潮”也就意味著企業也在節省成本,度過零售業的寒冬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便利蜂的生意模式隨意都可以復制,門店自然存在的壓力也就會更大。
內憂外患,敗下最后一公里
在關店這個問題上,無外乎兩個因素,一內一外。
運營的不穩定,或直接影響了便利蜂“全國萬店”計劃的進展。相較之下,同樣將全國萬家店鋪作為目標的羅森目前全國店鋪已經突破了5000家。為了加速店鋪的擴張,羅森采用了加盟、特許經營,以及合資經營的方式。而便利蜂一直堅持自營模式,在門店擴張的渠道以及時間上沒有明顯優勢,因此也造成便利蜂開店速度放緩的局面。
內部原因則是作為渠道,便利蜂的集中采購價格優勢不再有效,運營成本較大,小門店的貨架限制下,產品可選性也較少,難以在大商超和在線買菜平臺的夾縫中生存。
鏡面商業認為,數量優勢和小門店體量可以很好的達成和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和對消費者的覆蓋能力,在精算之下,本不會造成過度浪費和消耗。但被在線新模式顛覆后,則變成了一種浪費。
被資本拋棄,如何走出一線
不難看出,不論是經營模式還是市場競爭,便利蜂的擴張計劃都充滿挑戰。有公開資料顯示,便利蜂于2016年12月創立開始,一直各種投資不斷。然而自2020年5月完成了C輪的數億美元融資,此后便利蜂就沒有進行新的融資。而在沒有新資金的情況下,供應鏈匹配和補貨能力或受到影響。
便利蜂的關店更多擴張策略過快,而在市場收縮、低迷之際,缺乏充足造血能力的便利蜂是“流血擴張”。資本市場的拋棄也源于此,即模式被顛覆,讓便利蜂過去的理想模型成為了負擔,又無法找到不關店之下的有效破解。
鏡面商業認為,目前線下零售行業也在接受著各種挑戰。隨著消費者消費觀越來越理性化,同時市場環境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像便利蜂這樣的便利店,如果不能夠尋求一個新的增長點,同時也不能夠成功轉型,最后是有可能導致倒閉潮持續的。
“開一天就要賠一天的錢”,便利蜂也許需要停下自己的腳步,這樣才能夠方便自己以后走得更遠。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