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平臺紛紛發力原創保護,能否重構秩序與規則金融

王新喜 2017-10-21 22:50
分享到:
導讀

說到底,平臺方對原創保護的發力,更好的維護了內容創作者的利益。同時,平臺在努力終結內容創業野蠻發展的亂象,也讓原創的價值更加凸顯,內容版權具備不可剝奪的價值將成為行業共識。

內容平臺紛紛發力原創保護,能否重構秩序與規則

文/王新喜

2017年,移動資訊內容行業對內容版權的爭奪變得激烈,從騰訊與今日頭條互訴對方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到微博版權新規惹爭議,都體現出這種微妙的趨勢。如今,從騰訊、新浪、百度、阿里,到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各大內容平臺都亮出了一張牌:原創保護。

保護原創,各平臺是怎么做的?

今日頭條去年年底升級算法,頭條視頻開始高調打擊“搬運工”,基于信息監測技術對已授權原創文章進行實時監測,并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第三方維權機構達成戰略合作。

一點資訊今年也開始為符合優質原創賬號標準的一點號開通「原創」功能,對「原創」內容給予更多算法推薦,優質「原創」內容將被編輯重點推薦。

日前,阿里文化娛樂集團旗下內容創作服務平臺“大魚號”有了新動作,在原有通過邀請制申請原創保護功能的基礎上,升級推出“原創直通車”,對符合要求的原創作者開放快速申請原創保護功能的權限。

開通原創保護功能的創作者即可獲得平臺“作品優先推薦”、“開通贊賞”、“全網維權”、“最高達6倍的廣告分成”等流量+現金+服務的各項權益。與此同時,大魚號升級建立了分級別管控服務機制,引入三方維權機構幫助原創作者在站內站外全網維權。

再看騰訊,微信很早就推出了原創保護機制,采用的是類似論文對照系統的機器審核技術,但這種機器審核機制很難抓住洗稿抄襲者。而騰訊的企鵝媒體平臺針對原創作者的扶持方式是,對優質原創號打上原創標簽,其中15%給予原創補貼,并和平安推出原創險,同時聯合微信進行了諸多視頻領域防止抄襲的嘗試。

百度百家號不久前也在原創保護上開始發力,條件是作者質量分達到500,原創分達到800即可申請原創認證,獲得個人身份與文章內容的雙重原創保護標簽展示權限與原創存證證書。

新浪微博不久前在《微博用戶服務使用協議》中新增要求:“未經平臺事先書面許可,用戶不得自行授權任何第三方使用微博內容”,引發廣泛輿論反彈,后來微博基于壓力下,對該條款做了修訂。

為何各大內容創業平臺紛紛打原創保護牌?

其一,當前,從BAT到今日頭條都在押寶內容平臺并形成了各自的流量入口,整個自媒體行業也處于上行趨勢。但真正深入到內容創業一線,你會發現,低質內容泛濫、劣幣驅逐良幣大有抬頭之勢,許多原創內容創業者陷入了與抄襲者、低俗制造者的無序競爭之中。

其二,內容抄襲傷害的不僅僅是作者,也是平臺。因為抄襲者將原創作者的優質內容無序搬運到其他平臺,間接也讓原創內容平臺的版權利益受損。自媒體內容原創保護問題,已經從作者與抄襲者之間的貓鼠游戲,上升至平臺間的內容利益爭奪。

其三,抄襲泛濫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這樣會讓原創作者生產內容的動力下降,并產生大量的版權法律糾紛。健全的原創內容機制成為吸引優質內容創作者的有力武器。

各平臺原創保護有何異同,優劣幾何?

從各大平臺的原創保護機制來看,其共性在于,保護用戶版權成為共同的利益訴求,均對原創作者給予了優厚的流量與資金傾斜。本質上,各內容平臺流量之爭的思路已經落點到對優質原創作者的爭奪。

各家原創保護機制的思路與各自平臺基因調性息息相關。百家號、一點號、頭條號、阿里大魚號其保護機制均體現在對創作者的扶持力度與流量傾斜。

從差異性來看,一點資訊與今日頭條追求從算法上給予更多推薦,企鵝號更講究流量導入與原創保險,百家號注重讓原創內容得到更好的分發機會,給予一定的原創自薦補貼。

微信依然是圍繞去中心化機制的原創保護模式,而微博明顯屬于權力越界,侵犯到用戶的切身利益,有利用壟斷地位行使霸權的嫌疑。而阿里大魚號則是流量扶持+廣告分成+全網維權+分級別管控服務機制多管齊下的全鏈條機制,保護原創作者。

總而言之,各大平臺均強調對原創賬號進行權益與流量等諸多方面的扶持,但其中,僅有今日頭條與阿里大魚號將站內站外的平臺維權提煉出來,找準了原創作者維權無力的痛點所在。

與今日頭條不同的是,阿里大魚號在版權保護之外,還在變現難的問題上投放了更多資源,同時還針對內容創業者申訴成本過高的問題建立了分級別管控機制,可以說既撓癢點,又打痛點。

從阿里大魚號的做法來看,它采用扶持+服務+維權管控的多重賦能,本質是要與第三方內容生產者共同建造一個良性內容生態系統,打造整個平臺生態良性運轉與循環的機制。

在執行上,其利用技術創新與法律維權實現監管手段改進,同時通過服務創新手段讓原創作者的作品獲得更高的商業回報,將圍墻內外的侵權行為一并扼殺,相對而言更加技高一籌。

集體發力原創保護背后,重構行業秩序與規則     

當前從流量劃分出來的移動資訊平臺第一梯隊,包括企鵝媒體、阿里大魚號、百度、今日頭條等內容平臺,行業格局趨于穩定。但當前隨著線上流量越來越昂貴,在有限的優質作者面前,如何獲取新的流量成為各家面臨的共同難題。

而發力原創保護是各平臺通過新的規則來重新構建行業秩序,再從新的行業秩序上奪取線上流量、重構流量入口與吸引更多優質內容生產者流入的重要籌碼。

從騰訊與今日頭條的互訴可知,版權早已成為內容平臺間競爭的重要手段。不論是圖文還是短視頻,內容版權的重要性開始凸顯。事實上,內容平臺集體發力原創保護背后,意味著各家要通過原創保護機制為劍,打造優質內容版權圍墻,通過重構新的行業秩序與規則,來獲取新的流量資源與打造更健康的平臺生態。

而那些欠缺優質內容生產者,試圖通過搬運內容來豐富內容生態的內容平臺,在競爭中將處于劣勢。這或將驅動各平臺進行新一輪對優質原創內容生產者爭奪的圈地運動。

當前來看,阿里系與騰訊系由于平臺資源、維權能力、流量與資金、服務扶持等方面力度更大,在爭奪優質原創作者上顯然也更有優勢,未來的移動資訊市場格局很可能依然是騰訊、阿里兩強相爭的局面。

說到底,平臺方對原創保護的發力,更好的維護了內容創作者的利益。同時,平臺在努力終結內容創業野蠻發展的亂象,也讓原創的價值更加凸顯,內容版權具備不可剝奪的價值將成為行業共識。這或多或少將驅動自媒體專注優質內容創作。

對于大量掙扎在生存邊緣、苦于原創內容變現的草根自媒體來說,有著很強的撬動作用。而對那些做號者與抄襲者來說,可能內容創業的冬天要來了。因此,對于優質自媒體而言,當前可以說是迎來了新一輪紅利,也是他們的第二春。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內容 平臺 保護 創作者 流量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