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畫外音”: 房地產長效機制進入實踐層智能

華夏時報 2017-12-22 22:26
分享到:
導讀

要求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均是重點任務之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畫外音”: 房地產長效機制進入實踐層

本報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聽話聽音。

隨著基調最高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落幕,未來的經濟工作方向也隨之塵埃落定。

會議表示,要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扎實進展,引導和穩定預期,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和此前“平穩發展”的口徑略有不同,今年,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健康發展”成了新的目標。在新定位下,各環節的發展口徑也略有微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提到的“健康發展”的幾項重點任務,幾乎均與房地產掛鉤。12月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發布,提出在今后3年重點防控金融風險,促進形成“金融和房地產”的良性循環。不僅要求更加具體,期限也更為長久。

口徑調整

這已經是房地產連續3年進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任務中。2015、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均是重點任務之一。

不過,和以往口徑不同,今年對于房屋買賣著墨不多。

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房地產口吻嚴厲,表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2015年則要求,要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和2016年嚴厲打擊炒房、2015年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求略有不同,除了強調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今年的會議中,將租賃提高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從公報來看,房地產調控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側重點發生了改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不過,此前熱炒的房地產稅并沒有出現在公報中。

12月20日,財政部部長肖捷在《人民日報》刊發《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文章稱,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征收房地產稅,適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逐步建立完善的現代房地產稅制度。

這被認為是房地產稅加速的信號。

不過,《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房地產稅法》草案仍在草擬,尚未提交至全國人大審核,按照稅收法定化原則,在《房地產稅法》出臺之前,房地產稅不會落地。

建立長效機制

公報的一個亮點是,要求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事實上,結合2017年全年各地房地產政策的一系列舉措,從今年年初提出的差異化供地政策,到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等公共住房建設的持續推進,再到十九大重申“房住不炒”和“租購并舉”,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呼之欲出。

“長效機制包含金融、土地、財稅、投資、市場五個方面,金融、投資已經調整,土地財稅短期難以改變,接下來的重點將是調整市場結構,包括多主體供應,國企也可以利用自有土地;多渠道保障,自住型商品房、保障房繼續擴張;租購并舉,大力發展租賃市場,租房在大城市可能成為趨勢。”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從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短期來看,住房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明顯減弱,這說明住房市場已經發生明顯變化。”徐洪才表示。

事實上,房地產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一環。本輪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高點正接近尾聲。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市場下行的趨勢出現,使得“冬天”很可能延續至明年,甚至后年。加之債務到期的壓力,以及流動性收緊預期,未來房企的資金面難言樂觀。

“流動性收緊是當前房地產市場面臨的主要壓力。這其中,不僅有樓市調控的要求,還有美國加息、減稅帶來的間接刺激,這種刺激有可能導致國內貨幣政策發生變化。受此影響,最近兩年的高價地,都將面臨后續開發和入市的難題,這些土地大多利用杠桿獲得,沉淀的資金規模也較大,對市場風險的抵抗力相對較弱。”全國房地產商會聯盟主席顧云昌表示。

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加快租賃市場、共有產權房等供應推出,在持有環節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重點城市土地供應結構變革,傳統土地招拍掛模式優化,加大住房金融市場發展,如加快國內住房租賃證券化發展,支持供給主體輕資產化運作等,都是長效機制中重要的一環。

“從會議內容看來,口吻由‘研究建立’轉變為‘完善促進’,表明‘房地產長效機制’已經由理論層面進入到了實踐層面。”張大偉告訴本報記者。

業內人士認為,建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關鍵要處理好住房消費和投資、房地產和經濟增長的協調關系,另外必須降低房地產的投資屬性、回歸居住屬性。在租購并舉方面,在用作租房的土地和融資方面,發布一些鼓勵措施,13個城市試點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也將加快推進,更多的國企、民營企業將進入租房市場,而租房市場的法律和保障將進一步完善,預計2018年后將有更多制度性政策發布。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房地產 市場 發展 經濟 住房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