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翻新的“偽共享”名單出爐,是誰玩壞了共享經濟?金融

董也 2017-09-29 17:24
分享到:
導讀

共享經濟本來是一種創新模式,但是當女友、校花、馬扎、紙巾、包包……當這些物品都被打上“共享”標簽時,一股低俗、虛假、惡意營銷之風正在泛濫,他們并非本質上的共享。

《2016年度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9450億元,增長率為76.4%,共享經濟的服務提供者人數約為6000萬人。其中,2016中國共享經濟圖譜涉及包括交通共享、餐飲共享、住宿共享、物流共享、知識技能共享、金融共享、生活服務共享7大領域,相關的手機應用超過了100個。

如今,共享經濟已經不知道涉及多少個領域,相關手機應用也難于統計,一句話總結就是:“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共享不了的!” 很多業內人士把借著資本風口、使用頻次不高、并非剛需的創業項目總結為 “偽共享”,品途商業評論(微信ID:pintu360)就此盤點了近期比較熱門的偽共享案例以及其上榜的理由。

共享女友    偽共享指數:★★★★★

9月18日,某情趣電商官方聲明將暫停“共享女友”項目運營,并下線App內共享娃娃的入口。聲明稱,對于己經完成預訂并交納押金的用戶,平臺將全數退回押金和費用,并賠償雙倍費用作為違約金。

9月15日,北京三里屯派出所致電某情趣總部要求地推人員前往派出所接受調查。到了當天晚間,三里屯派出所正式作出決定,以“低俗活動擾亂社會治安”為由對其進行罰款處罰,同時要求地推人員寫了檢查和保證書,要求將充氣娃娃帶離北京。

“共享女友”項目的壽命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就被叫停了。但為了此次共享女友服務,該平臺籌備了半年的時間,雖然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輿論及影響,但最終卻以公開道歉及項目暫停而告終。

網友吐槽:這是見過的最惡心的共享了。

共享校花    偽共享指數:★★★★★

9月20日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公寓區,15名穿著統一服裝的“校花”站在“共享校花停放點”上,根據現場提示,參與者只需要掃描現場二維碼之后就能與校花談戀愛5分鐘。現場更出現了不少低俗“口號”。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一名校內目擊者說:“現場人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是活動方找的托兒。中午十二點活動開始,我十二點半吃完飯路過基本已經沒人參與了。”

此事發生后,北京交通大學不少學生表示質疑,認為這是一場營銷活動,影響母校聲譽。

該校一名學生在網上稱,活動并非學校舉辦,而是一家App的宣傳活動。“女生不是北交的學生,是外面找的。男生是花錢雇來的。場地不在主校區教學區內,在校外的宿舍區院內。”

9月20日晚,北京交通大學官方微博賬號發布聲明表示,北京某傳媒公司未經學校任何部門批準,由物業管理人員私自允許,進入位于校園外的學生公寓區組織所謂“校花”活動。“此事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我校師生也表示強烈憤慨。學校發現后立即叫停活動并清場。學校堅決反對此類活動,將進一步查清事實,對相關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并對組織方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共享校花的出現,讓共享產品變了味,更是拉低了“共享經濟”的底線,成為名副其實的低俗炒作。

網友吐槽:看到了比共享女友更低俗的共享了,共享女友起碼還是假的,共享校花的真人上陣更顯得低俗。

共享馬扎    偽共享指數:★★★★☆

8月14日,北京街頭出現了一批共享馬扎,供人們免費試用。“共享馬扎”與普通馬扎無異,僅多了一個二維碼。掃碼后即進入一家公司的微信公眾號,除“共享馬扎”外,還有幾個其他項目的介紹和推廣。

據介紹,馬扎只需掃碼便可使用,并不需要注冊和押金,“共享馬扎已經在北京各大人流聚集的地方實驗性投放,解決人們最后10分鐘的休息等待問題”。

但不到一天時間,擺放的十多個馬扎只剩下4個。公司客服表示,已料到馬扎會丟失,但該行為算是公司項目的前期推廣。專家表示,“共享馬扎”并不算“共享經濟”,掃碼后顯示的內容也應該有相關部門的審核。

記者撥通了投放馬扎的公司電話,對方表示,本著“共享精神”,已在北京范圍內投放了上千個“共享馬扎”。對于馬扎丟失的情況,對方表示已料到該情況,算是公司項目的前期推廣,還有一半目的就是為了做公益。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共享馬扎”嚴格來講并不算“共享經濟”,而是把馬扎作為一個載體,實現推廣和廣告的目的。

“共享馬扎”雖不算共享經濟,但其實質也是一個商業行為,朱巍說,不管是通過二維碼或其他方式推廣或投放廣告,都應該有相關資質以及相關部門的批準,掃二維碼后顯示的內容應該有相關部門的審核。

網友吐槽:這還掃什么碼呀,直接坐上去就共享了呀。能堅持一天不被拿走嗎?

共享雨傘    偽共享指數:★★★★

共享雨傘的推出面臨了各種尷尬的問題,幾乎都是有去無回,而共享e傘負責人淡定地表示:“本來就希望這樣,要藏傘于民。”

9月25日,共享雨傘在杭州回歸,在杭州坐地鐵1號線各個站點,赫然出現了一個個圓形的不銹鋼架子,上掛滿了一把把雨傘,架子上貼著提示語:掃碼借傘。用戶借傘需要先下載一個名叫“活力摩簦”的APP,同時需要99元的押金。而雨傘的租借費用是每半小時支付0.49元,24小時內封頂,最多收取2.94元。

其實共享雨傘早就在杭城出現過,回顧今年 6月,就有約5萬把共享雨傘現身杭州街頭,它們分布在杭城的火車站、地鐵站、商場等公共區域。不過一開始就遭遇了被城管執法人員收走的尷尬。當時城管給出的說法是共享雨傘在戶外公共區域投放時,存在占用公共設施的情況。

共享雨傘如何盈利,是不是一種偽概念?

共享雨傘的消失自然是用戶借走之后沒有歸還導致的,從共享單車屢遭破壞就可以看出這一點,而共享雨傘的遭遇,正是透露出共享雨傘經營模式的問題。即使共享雨傘的押金是20元,日租金是1元,再加上共享雨傘不需要實名認證,方便攜帶沒有定位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共享雨傘沒有達到共享的本質,這不是資源的共享,反而擾亂了社會的秩序。

網友吐槽:建議共享雨傘放置點增加頂棚防雨設計,誰會頂著大雨掏手機掃碼?

共享籃球    偽共享指數:★★★★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豬了個球”、“一元體育”、“891 共享籃球”和“敢拍共享籃球”等數家共享籃球企業。其中,“一元體育”、“豬了個球”都先后宣布獲得千萬級Pre-A輪融資。

共享籃球企業對于用戶痛點的理解是,大量籃球愛好者在打球過程中面臨著忘記帶球、帶球麻煩、臨時打球、買球容易丟、經常被借球、帶球人先走,以及隨身物品存放等問題。

以“豬了個球”為例,其主要通過電子儲球柜落地,用戶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掃碼取球,并提供控制柜門、鎖定和計費等功能。

對此,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認為,籃球的用戶群體相對固定且數量有限,這導致籃球使用頻率并不高,而且“共享籃球”機只能擺放在固定場所,并不像“共享單車”那樣隨處可見,這些都會導致“共享籃球”使用率不高。

網友吐槽:這其實就是以高科技手段實現部分自助功能的傳統租賃服務而已,然后加個“共享”的大帽子而已。現場找個老大爺管這些籃球,估計比機器便宜多了!

共享包包    偽共享指數:★★★☆

傳統的奢侈品租賃在共享經濟的風口下,搖身變成了共享衣服、共享包包等新型的創業項目,比如共享衣服品牌有衣二三、女神派、多啦衣夢、美麗租等,其中包括IDG資本、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君聯資本等一線投資機構隱現成為推手。

共享包包有奢侈品共享租賃平臺“抖包包”,該平臺在今年6月對外宣布,獲得了獵鷹創投種子輪和A股中小板上市公司聯合創始人天使輪共計千萬級人民幣的融資。

共享包包如果偏奢侈品屬性,就意味著面臨巨大的成本投入,回本周期非常長,用戶群偏小眾等問題。然而投資人對租賃包包比較樂觀,認為熱愛時尚的女性花數萬元購買一個使用兩到三月后就收藏起來,不如在平臺上共享,這才是分享經濟的意義。

再從商業模式來看,共享包包的模式多為B2C和B2B2C。有平臺自營和商家合作入駐兩種模式,但無論哪種模式,在認知度低、用戶規模太小的情況下,都會面臨著資金上與成本上的壓力。

在供應鏈上,還要承擔購買成本、物流成本、清洗維護成本、倉儲管理成本,以及需要對接更多品牌,上架更多熱門款式,包括與洗衣廠合作,甚至自建清潔中心等,但營收無非就是租賃收入。但如果成本投入過高而租賃收入回本慢,一旦資金鏈斷裂,風險立馬呈現。

網友吐槽:消費觀就不對,買得起就用,買不起就不用。

共享充電寶    偽共享指數:★★★

今年年初,共享充電寶成為創業“風口”,20多家企業在兩個月內拿到了總計十幾億人民幣的投資。同時,IDG、騰訊以及知名投資人朱嘯虎、王剛先后進入了共享充電寶領域,足見其火爆。

共享充電寶自出現以來就引起很多質疑,充電寶怎么共享?使用場景是什么?盈利模式清晰嗎?資本為什么會投資?伴隨著一系列的猜疑,共享充電寶很快被驗證為“污點模式”。

當前的共享充電寶有三種模式:一種是以共享充電寶“來電”為例的不可借走的充電站;另一種是以街電為例的、類似自動售貨機的共享充電寶,用戶繳納押金后可以隨意帶走;最后是以Hi電、小電為例的桌面型共享充電寶,不可帶出無需押金。但這三種場景都經不起推敲。

首先,從使用場景來看,用戶要先找到一個使用終端,然后掃碼借走,但是用過之后的歸還就麻煩了,雖然有幾十個租借點,但對用戶來說,還需要專程跑一趟送回充電寶,這就不像共享單車那樣隨“借”隨走方便了。  其次,在使用頻次上,真正需要共享充電寶的群體有多少?現在幾乎人手一個移動電源,但移動電源的使用頻次也并不高,而那些手機電量不足并且沒有帶充電寶的人群又有多少呢?共享充電寶將手機USB接口插入設備,如果誤點了“信任此設備”或者“打開USB調試模式”,不論安卓還是蘋果手機,都可以被安裝惡意程序甚至導出數據,所以共享充電寶在安全性上也值得懷疑。共享充電寶的模式被顛覆僅是時間問題,隨著技術進步,手機電池的續航問題也會被解決。換句話說,共享充電寶的壽命只存在于在電池突破性技術出現前。

網友吐槽:充電寶和充電線要么出門都帶了,要么一個都沒帶。來借共享充電寶不免費提供充電線,還要花10塊錢現場買,既不劃算也不方便。

共享睡眠艙    偽共享指數:★★★

2017年7月,一家叫“享睡空間”的公司推出共享睡眠倉,據了解,共享睡眠艙出現在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座城市,半小時收費為6元。外型類似太空艙的睡眠艙內配置有恒溫空調、小風扇、Wi-Fi和插座,入住的用戶方可免費領取太空毯、一次性床單、一次性枕巾和濕紙巾等床品。

可是,好景不長,7月15日,位于北京中關村創業公社一處的“享睡空間”已關閉。有知情人士透露其被警方查封,原因未知。據澎湃新聞報道,上海市公安局表示,目前上海“共享床鋪”已被叫停。因為這是個新模式,尚沒有獲得消防許可,也沒有賓館特種行業經營許可。

網友吐槽:沒有抓住痛點,與膠囊公寓沒有實質性差異,再者不符合規范,被叫停是能預料到的。

結語

當然,除了上面奇葩的共享模式外,還有共享購物車、共享怪獸、共享紙巾、共享姨媽巾等等,共享經濟之所以泛濫,是因為商家喜歡打著共享的噱頭,把落后的東西變成先進的產業,而這大多是出于宣傳或著收取押金的目的。

形形色色的共享產品爭相涌現,無非是想在共享經濟的風口“撈一筆”。目前主流觀點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資本方的風口論,一種是輿論中占據主流的偽需求論。

在如今浮躁的創投氛圍下,很多的互聯網創業都不考慮盈利,真正支撐企業發展的居然是風險投資,“資本的游戲”不知道還要繼續多久?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共享 充電 雨傘 用戶 北京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