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地震:ARTS被投資人舉報詐騙 揭開ICO私募黑鏈通信

PingWest 2018-02-06 10:44
分享到:
導讀

誰都明白幣圈泡沫遲早會破,但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但可以肯定的是,2018年2月4日一定是可以記載在虛擬貨幣圈歷史上的一天。

U9ky-fyrhcqy7174120.jpg

誰都明白幣圈泡沫遲早會破,但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導火索又是怎樣的事件。但可以肯定的是,2018年2月4日一定是可以記載在虛擬貨幣圈歷史上的一天。

2月4日晚,央行所屬《金融時報》旗下中國金融新聞網頭條報道,稱“針對境內外ICO和虛擬貨幣交易,將采取一系列監管措施,包括取締相關商業存在,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等”,言辭嚴厲,不容置喙;

幾乎在同一時間,行業垂直媒體有幣網報道,此前已在境外交易所ICO的項目ARTS被投資人聯合舉報涉嫌詐騙,數位投資人已將項目聯合創始人蔣杰扭送至北京金融局信訪辦公室;

再往前幾天,2月1日,中國最大的幣幣交易所之一幣安突然宣布,即日起不再為中國大陸地區用戶提供服務。

內憂和外患交雜。監管部門態度堅決,使用了“取締”、“處置”這樣的措辭,等于向在中國境內發起的ICO項目和虛擬貨幣交易所直接亮出紅牌警告,而且很快就會有所行動。而ARTS被投資人舉報到金融局,相當于給監管部門送上了一個絕佳的切入點。

根據PingWest品玩了解到的信息,蔣杰目前已被警方控制,北京金融局內部已經將此事件定性為“金融詐騙”,接下來將會順藤摸瓜,徹查國內ICO鏈條。根據統計,按照目前的匯率,ARTS事件共涉及金額約2.6億人民幣――這只是個粗略統計,根據我們了解,在ARTS的私募過程中存在大量杠桿和期權交易,因此實際數額并沒有如此巨大。

ARTS事件可謂中國空氣幣項目的一個典型代表。整個ICO過程中,它幾乎用盡這個行業中所有見不得光的手法:

1. 虛設項目

幣圈普遍認為,ICO給了散戶投資者一個從種子期就參與到某個項目中的機會,可以繞開目前企業從融資到上市的各種資金和法律門檻。但這樣一來弊端也很明顯:項目ICO時往往只有一個團隊和一份白皮書(相當于商業計劃書),項目的質量,甚至項目本身會不會啟動、如何進展全都是未知數。

于是就有了“空氣幣”一說:沒有任何實際產品作為支撐,單純ICO的代幣,被稱為“空氣幣”。

而ARTS在ICO前期宣傳中故意使用了“藝庫網”的名義進行募資,在群發私募信息中也借用了藝庫網的域名和名義,這一點被真正的藝庫網發表辟謠聲明,稱ARTS與其無關,指責ARTS項目是“李鬼”。

也就是說,此次由蔣杰團隊發行的ARTS代幣,跟其聲稱的藝術品交易項目沒有任何關系,是典型的“空氣幣”項目,完全是一場空手套白狼的詐騙。

2. 利用名人為項目背書,夸大可信度

因為項目進行ICO時還沒有具體產品落地,投資人判斷項目是否靠譜、有無投資價值的唯一依據,就是團隊背景、有沒有機構和名人為其“站臺”,以及項目招募基石投資者和私募時期的認購情況。

在網上曝光的一段視頻里,蔣杰稱自己也是受害者,ARTS的實際控制人是洪鶴庭,包括蔣杰本人在內的其他人,都是被洪欺騙被寫到白皮書上的,其中黑石區塊鏈創始人賀煥跟ARTS的ICO完全無關。

幣圈ICO的潛規則中有一條,就是在白皮書中拉上知名投資人和知名投資機構站臺,無論這些機構和個人有沒有投資這些項目。

團隊會在ICO前以極低的價格甚至免費贈送給站臺人代幣,站臺的名人有時會默許團隊在ICO使用自己的名號做背書。很明顯,這些大佬并非因為項目本身的質量而支持它們,而是他們知道,手上被贈送的代幣,其價格將會在ICO之后成倍增長。

當然,最嚴重的,莫過于像ARTS這樣偽造項目支持者和顧問人員。

3. 從私募到上(交易)所,完全黑箱操作

代幣在正式登陸交易所公開交易之前,會在私募階段募集一輪資金。這個階段,越早認購的投資人可以享受越大的折扣,這是其一;

其二,在私募階段,代幣的份額銷售模式跟微商銷售幾乎沒有區別,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圈子之間的口口相傳,形成各級分銷商,一層一層向下銷售,售價由上到下依次提高。

其三,新的代幣認購通常以ETH為一般等價貨幣,但因為各級銷售情況復雜,實際認購過程中往往存在ETH、法幣、其它代幣,甚至期貨交易。

ARTS的前期私募過程中,分銷渠道眾多,這種法幣代幣、現金期貨齊飛的現象非常嚴重。

有意思的是,根據PingWest品玩了解,雖然團隊將代幣交給了分銷商,但由于分銷商在向下級飛單的過程中有大量渠道手中的代幣沒有完全賣掉,這使得團隊的ETH賬戶無法全部解鎖,實際上幾個創始人和背后的操盤者并沒有真的從中得到巨額收入。

除以上幾點之外,更值得讓人細細體味的問題是:為什么代幣上市交易后破發,會引起私募投資者如此激烈的反應?

是不是因為ICO私募階段投資者根本沒有想到代幣在公開交易后會破發?

這里又暴露了幣圈的另一條潛規則:任何代幣公開交易之后都會漲,在私募階段,買到即賺到。至于為什么一定會漲……你猜呢?

以上提到的種種亂象,普遍存在于各種空氣幣項目當中,在幣圈投機者里幾乎人盡皆知。甚至于連一些“靠譜”項目,在ICO中也有大量灰色甚至黑色操作。

沒有比這更諷刺的了。區塊鏈的誕生,正是出于讓信息更加透明,讓人人更加平等的意愿。但如今ICO中的這些盤根錯節的黑色鏈條,已然與這一初衷背道而馳。ARTS不是個例,它是幣圈眾多空氣幣的縮影,是玩砸了的那一個。

對于此次事件的進展,以及接下來國內虛擬貨幣市場的動向,我們將會保持關注。

項目 ICO ARTS 私募 交易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