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羅拉的萬元機,能成為聯想移動的救世主嗎?通信

搞機哥 2017-10-30 18:04
分享到:
導讀

為何滿載著情懷的老牌手機品牌摩托羅拉,如今竟然墮落到如此地步?售價9999元的 Moto Z 2018,對用戶來說到底算什么?

昨日,聯想旗下的手機品牌摩托羅拉,發布了今年的旗艦級新機 Moto Z 2018。抗摔、模塊化、陳坤代言和售價9999,成為新機發布后被貼上的最大標簽。

近兩年,聯想的移動業務發展并不順利。去年11月,聯想更是進行了手機業務的品牌整合,刪繁就簡,只保留了摩托羅拉作為唯一的手機品牌。那么,新發布的高達萬元的「Moto Z 2018」,能為聯想不斷衰落的手機業務,帶來一絲逆流而上的資本嗎?

華麗的文案讓摩托羅拉迎來自己的「爵士人生」

打開 Moto Z 2018 的官方預購網頁,陳坤深邃的雙眼、棱角分明的臉龐和質感細膩的棕色毛呢外套,將手中黑金雙色搭配的手機,襯托的更富高貴。若不是因為手機背部 Moto 標志性的圓形雙攝模組,機哥必然會認為自己誤入早年華為打造的的「爵士人生」概念之中。

 

Moto Z 2018 官方宣傳海報,圖片來自摩托羅拉官網

而黑色背景大圖上方,用金色撰寫的文案,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極具奢侈、商務、大氣的氣息。Moto Z 2018 的產品亮點,被文案用「傳世品質」、「多樣人生」和「智勝未來」幾個恨不得閃耀星空的詞語所概括,讓機哥產生了一種不明覺厲的神奇觀感。

 

Moto Z 2018 官方宣傳海報,圖片來自摩托羅拉官網

好在,冷靜的機哥并沒有被這幾個華麗的詞匯所蒙蔽。在細細研讀了官方介紹之后,機哥得出了一個結論:

Moto Z 2018 這款產品,與它所被賦予的文案一樣華麗而空洞。

傳世品質,指硬件配置;多樣人生,形容模塊化配件;智勝未來,則說的是人工智能。很可惜,產品本身證明了這些形容詞都是噱頭。

華麗文案背后空洞的產品內核

盡管摩托用文案營造出了一種高大上的氣息,卻依然無法掩飾產品上的空洞。

在硬件配置上,搭載當前頂級配置的 Moto Z 2018,在2017年下半年這一季節,充其量不過是和競爭對手打了個平手。唯一的差異性特點,在于融合了 ShatterShield 防碎屏技術的高強度機身。但是,所謂高強度機身,對于用戶本身意義并沒有那么大。

近兩年,雙面玻璃加金屬中框的設計又一次成為主流,易碎的特性并沒有影響消費者的熱情。這是因為硬件本身的易碎,可以靠碎屏險或者手機殼來解決,而用戶更為關注的,是軟件體驗。去年,華為號稱 EMUI 5.0 可以堅持一年半不卡頓,就是為了向用戶承諾手機使用期間的軟件體驗,從而取得用戶信任。

 

前后玻璃機身的 iPhone X

而號稱不碎屏且有4年質保的摩托羅拉,在軟件體驗上面并不優秀,聯想的定制系統,無論是流暢度還是功能性上,都與國產主流系統有著不小的差距。在系統優化上逐漸追上小米的華為,官方只保證一年半不卡頓,摩托在這方面又能達到怎樣的水平?而硬件完好而軟件卡頓的手機,必然會被用戶拋棄。

在模塊化這一特性上,摩托的創新精神值得鼓勵,但是在實用性上卻有待商榷。首先,售價9999元的 Moto Z 2018 只包括了一款快充電池模塊和一塊無線充電背板和一個皮質保護殼,其他的相機、音箱、投影等模組都需要另外購買,售價在499到2499元不等。這意味著想要感受全部的模塊化配件,又要一筆不小的支出。

 

Moto 模塊化配件售價,圖片來自摩托羅拉官網

而為了配合模塊化配件,摩托羅拉將手機厚度做到了6.1毫米,但付出的代價是,搭載5.5英寸 2K 屏幕的 Moto Z 2018,電池容量只有2730 mA,這讓機哥懷疑,可能快充模塊戴上就摘不下了,如此看來,模塊化豈不是多此一舉,倒不如直接把電池做大。

最讓機哥無語的,是摩托所謂的「智勝未來」—— 完全就是打著 AI 的旗號掛羊頭賣狗肉!

如今,AI 的確是熱點,蘋果和華為首先趕上了這一波潮流,但同時也確實有技術支撐。摩托也想要趕潮流,可是,這蹭熱點的行為不要太明顯!從摩托的官網可以看出,其所謂的 AI 包括指紋識別,手機衛士,應用多開,應用自啟動控制,自動調節頻率,以及語音助手。

 

實在受不了這浮夸的文案,圖片來自摩托羅拉官網

機哥想問,以上的哪一項不是這么多年早已普及的功能?與 AI 又有什么關系?

當然,有一種邏輯會認為,摩托在硬件配置已經與競品不相上下,增加一些自有的特性,比如不碎屏、模塊化,是否也能稱之為高人一籌?

邏輯如此,事實并非如此。無論是全面屏,還是「真正的」AI 芯片以及無線充電,都是手機創新上的,更能對用戶體驗產生質變的根本性創新。這些關鍵方面上的差距,是「特立獨行」的一些功能遠不能彌補的。而為了模塊犧牲手機本來的續航,本來就是得不償失。只能說摩托為了小創新,忽略了大方向。

至于官方宣稱的附件中價值2499元的耳機,機哥認為,這就是毫無意義的捆綁銷售行為。如此換來的9999超高售價,無論是對于摩托,對于聯想,還是對于用戶,它又有何意義?最吊詭的是,官網介紹耳機號稱「與世界知名音箱制造商聯合出品」,敢問,是哪家廠商,為何不能明說? 

看到這里,機哥心里竟然有一絲不忍和傷心。為何滿載著情懷的老牌手機品牌摩托羅拉,如今竟然墮落到如此地步?售價9999元的 Moto Z 2018,對用戶來說到底算什么?

在機哥看來,Moto Z 2018 的發布,像是聯想處心積慮打造的一場盛大的營銷盛會,產品,用戶,體驗,在營銷面前全部退讓,只有口號,明星,宣傳才是這款新品發布的核心內容。這讓摩托羅拉,如何度過眼前的困境?

高層頻繁變動,市場表現下滑,摩托的內憂外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摩托羅拉面臨的困境,是從聯想移動開始累積而來。

2014年第三季度,收購摩托羅拉后的聯想曾一度位列全球第三。

然而,憑借吃運營商提供的「方便餐」,聯想所展現出的是一種表面的繁榮。2014年中期,電信運營商開始大踏步地從手機采購市場撤出,對于終端的補貼政策也發生了變化。受此影響,聯想逐漸失去了出貨量巨大的運營商渠道。

2015年至今,聯想開始在公開市場上的探索。然而諸如 ZUK 品牌的成立,也不過是一場曇花一現。渠道上的衰落,使得聯想手機市場份額一度跌到了1.2%,淪為其他。而摩托羅拉的市場表現也并不樂觀。Moto Z 的銷量,也不過兩百萬臺。無論是聯想還是 Moto,都面臨著困境。

 

ZUK 手機,圖片來自網絡

看看渠道的衰落,再看看發展迅猛的華為小米等競品,聯想的外患越發嚴重。

而聯想的危機不止是外患。短短兩年內,聯想在高層管理人員產生了多次變動,這則是聯想管理層面上的「內憂」。

2015年6月,聯想執行副總裁、移動業務集團總裁及摩托羅拉管理委員會主席劉軍離職,而剛剛將 ZUK 推出市場的陳旭東臨危受命,接替劉軍。

2016年1月,聯想移動業務中國區管理層變動,陳旭東掛帥。4月,陳旭東宣布,獨立一年多的 ZUK 回歸聯想,不再獨立運營。

然而,陳旭東在位期間,聯想的業務并未有所改善。2016年第三季度,聯想六年來遭遇第一次季度虧損,虧損總額達到7.14億美元。原因主要出現早移動業務方面,收購 Moto 以及清理庫存共產生了總計9.23億美元的虧損。

這一并不漂亮的成績單,成為了陳旭東被調離的主要原因之一。

 

陳旭東接受科技媒體采訪,圖片來自網絡

2016年11月,喬健接任陳旭東成為聯想MBG業務掌舵人。陳旭東則被邊緣化,擔任聯想全球服務業務負責人。喬健原來是柳傳志的秘書,之后從事過聯想市場及人力資源的工作。在接任手機業務之前,她的職位是聯想高級副總裁,負責聯想全球人力資源。

據說,喬健是主動請纓負責聯想手機業務的。上任之后,她首先做的就是精簡品牌,砍掉了之前的 ZUK 等下屬品牌,將手機業務整合到 Moto 品牌之下,并將模塊化,作為 Moto 手機的核心競爭力。

 

喬健在聯想內部會議上演講,圖片來自網絡

到此,聯想高管的變動還未完全結束。今年五月,聯想迎來了高管變動的又一個小反轉。離職兩年的劉軍,重新回到聯想,擔任集團執行副總裁及中國區總裁,而兩年前臨危受命的陳旭東,則因個人原因離職。

就是在這樣磕磕絆絆的過程下,有了 Moto Z 2018 的誕生。很難說,是手機業務的一蹶不振導致聯想頻繁變動高層管理人員,還是管理人員的頻繁變動導致聯想手機業務的不斷下滑。總之,在這兩大核心元素下,聯想,或者說摩托羅拉,陷入了無休止的困境之中。

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情況下, Moto Z 2018,顯然無法成為救世主。

定價9999元的,是憑借捆綁銷售和明星代言生生提起來的,產品本身并沒有什么獨特的亮點。

而反觀目前的超高端手機市場,iPhone X 有屏幕、面部識別、AI技術以及 iOS 自帶的能量加持,三星有曲面屏,華為有保時捷的背書和麒麟970 AI芯片,縱然是在手機界備受吐槽的8848,也能打著「買奢侈品送手機」的旗號收割一把。

而 Moto 呢?

9999元買手機,送「部分」配件,送耳機,送皮套,送「爵士人生」?似乎,Moto 的宿命只剩下一句問句了:

廉頗老矣,又老矣,尚能飯否?

來源:搞機哥

聯想 手機 Moto 摩托羅拉 業務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