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蘋果,華為準備好了嗎?通信
10月20日下午上海東方體育中心,在場5000多名嘉賓熱切的目光下,華為發布了年度旗艦華為Mate 10系列。
10月20日下午上海東方體育中心,在場5000多名嘉賓熱切的目光下,華為發布了年度旗艦華為Mate 10系列。
這是一款被寄予了厚望的手機。在發布會后的媒體專訪中,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Mate 10系列的銷量目標為1500萬臺,比去年發布的Mate 9系列要整整高出50%左右。
而中國市場將承擔起頂梁柱的角色。也是在發布會結束之后的媒體專訪中,華為消費者業務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朱平表示,中國區的銷量目標是1000萬臺。也就說,中國市場將吃下華為Mate 10系列三分之二的銷量。
為此,華為Mate 10系列采取了非常激進的定價策略,也就是“加量不加價”的策略:老冀發現,在對手機的屏幕、處理器、操作系統、云服務進行全面升級的同時,同一個內存規格的Mate 10的售價卻與Mate 9基本持平。
Mate 10與Mate 9價格對比
(單位:元)
老冀認為,華為Mate 10系列在中國市場的定價,應該參考了最主要競品iPhone 8系列的定價:
iPhone 8與iPhone 7價格對比
(單位:元)
從上表可以看出,iPhone 8系列在中國市場的價格與iPhone 7系列也是基本持平。
幸運的是,由于蘋果犯下的錯誤,華為Mate 10系列將迎來難得的時間之窗。由于從外觀上來看,iPhone 8相對于iPhone 7的改變非常有限,這也使得不少高端消費者轉而將目光投向了變化很大的iPhone X。10月27日iPhone X在中國開始預售,不出意外地秒罄。此后,iPhone X預售的發貨時間從3-4周延長到4-5周,接著又延長到了5-6周。
老冀認為,由于iPhone X的產能出了問題,根本滿足不了中國廣大高端消費者的需求,而iPhone 8又不受待見,有一部分需求將轉移到華為Mate 10系列上面。此時的關鍵就在于華為Mate 10能否避免iPhone 8所犯的錯誤,是否讓消費者感覺物超所值。
而要讓消費者感覺物超所值,一個當然是“加量不加價”。不過,有了“不加價”之后,老冀認為下一個關鍵點是要消費者感知到“加量”。
以老冀所見,與Mate 9相比,Mate 10最大的升級就是“全面的人工智能”:在Mate 10搭載的麒麟970芯片中,首次集成了8核CPU、12核GPU、雙ISP、以及創新的HiAI移動計算架構。當然還有全球首個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專門用于AI運算。
這對于消費者有什么用呢?發布會現場余承東舉了個例子:同樣是對100張圖片進行識別,集成了NPU的華為Mate 10 Pro只需要5秒,同樣集成了自主研發NPU的iPhone 8 Plus則需要9秒,沒有集成NPU的三星Galaxy Note 8卻花了整整100秒。
在老冀看來,華為Mate 10系列還有一個能夠讓消費者感知到“全面的人工智能”的功能:拍照。得益于全新的麒麟970和自主研發的雙ISP處理器,基于人工智能技術,Mate 10系列在拍攝過程中可智能識別13種場景并自行調整參數,避免出現曝光、偏色問題,能夠還原真實場景,拍攝出優質照片。通過AI技術的加持,還可以實現精準虛化和AI高倍變焦功能。
當然,在與徠卡合作之后,華為Mate 10系列搭載的徠卡SUMMILUX-H雙鏡頭模組采用的雙f/1.6超大光圈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的加持,使得華為Mate 10系列的拍照效果已經進入了全球領先。根據權威拍照評測機構DxOMark的評測,華為Mate 10 Pro拿到了97分的高分,超越了iPhone 8 Plus,僅次于谷歌Pixel2。
在華為Mate 10當中,與麒麟970聯袂到來的,還有基于Android 8.0的EMUI 8.0,同樣具備了人工智能功能:
1. 智慧識屏。能夠基于聊天內容將電影、餐廳等信息主動推送呈現,提升用戶體驗。
2. 智能助手。通過場景化卡片實時呈現如出行、快遞等信息提醒,幫助用戶一手掌控移動生活。
3. 隨行翻譯。實時翻譯文本、語音、照片,并已實現部分功能的離線翻譯,讓溝通無邊界。
老冀認為,通過發布Mate 10系列,通過在安卓陣營第一個推出“全面的人工智能”,華為正在高端市場全面追趕蘋果:
1. 產品:與蘋果一樣集成了AI處理單元,一樣采用了全面屏設計;
2. 價格:與蘋果一樣采用了“加量不加價”的定價策略;
3. 營銷:攜手紐約國際攝影中心啟動新影像大賽,宣傳攝像文化。
看到以上這些,大家就能夠理解為什么在觀看了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之后,華為消費者業務的高管們松了一口氣了——在事關智能手機未來發展的方向上,華為與蘋果不約而同都選擇了“人工智能”。老冀認為,鑒于芯片巨頭高通遲遲還未能推出集成了NPU的SoC(片上系統),華為已經與蘋果同步,并領先其他安卓手機廠商一大步。
“我們現在人工智能是領先的優勢。亞洲企業一般都沒有軟件優勢,美國企業有軟件和生態優勢,硬件上比較弱。我們既有硬件上的優勢,也在建設軟件和生態優勢,這樣子結合起來,就可以成為一個巨匠。”對于如何追趕蘋果,余承東可謂心中有數。
當然,對于另一些方向,華為與蘋果的判斷卻不盡相同。余承東并不認為iPhone X所采用的Face ID人臉識別技術會成為主流,他覺得指紋指別對于用戶來說會更加方便。老冀猜想,他也許正在等待屏幕下指紋識別技術的成熟和商用。
對于目前中國市場最熱門的“全面屏”概念,余承東同樣持保留意見:“全面屏最大的挑戰是天線,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犧牲用戶體驗,不能把前置攝像頭弄到下巴上,留很大的腦門也不好看,明年我們就有更加完美的全面屏出來,可能用一年左右就會出來。”
這次發布的Mate 10系列中,只有售價較高的Mate 10 Pro采用了18:9的AMOLED全面屏設計,而售價較低的Mate 10卻采用了傳統的16:9 LCD屏,只不過將分辨率升級到了2K。
華為Mate 10
華為Mate 10 Pro
在老冀看來,這也是華為的攻守之道:華為Mate 10 Pro在Mate 10系列的兩大產品線中,Mate 10將用來守住華為的核心用戶——年齡偏大的男性商務消費人群,他們還是更喜歡Mate 9那種更短寬一些的外形;Mate 10 Pro采用的全面屏和更瘦長的外形,則會更討那些更年輕、更時尚的消費者的歡心,甚至還會吸引部分女性消費者的關注。
大方向上學蘋果,小方向上做出與蘋果不同的差異化,華為正在通過推出新旗艦Mate 10系列,開足馬力追趕蘋果。那么,到目前為止,華為的趕超之路進展如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最新報告,從今年6月開始,華為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超過蘋果,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廠商。不過如果按照全年來計算的話,華為未必能夠超越蘋果:今年前三季度,華為手機的全球出貨量為1.12億臺,全年預計為1.6億臺。而根據另一家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2016年iPhone的全球出貨量為2.15億臺。
當然,雙方的利潤更是相差甚遠。還是根據Counterpoint發布的報告,今年第二季度,蘋果攫取了全行業65%的利潤,而華為卻只拿到了4.1%的利潤。
余承東認為,華為要全面趕超蘋果,關鍵還是要打贏高端這場仗。“在中國我們的高端產品超過了三星,在歐洲很多市場也超過了。單純的市場份額第一不是我追求的方向,我追求的方向是高端機超過所有對手,創新力超過所有對手,這樣才會成為真正的第一。”
老冀認為,華為要在高端市場超越蘋果,僅僅依靠Mate一個產品系列是不夠的——當年三星之所以在高端市場趕上蘋果,也是Galaxy S和Note兩大產品系列“雙劍合璧”才做到的。
因此,華為也必須同時打造Mate和P兩大高端產品系列,通過每年兩倍于蘋果的旗艦產品發布節奏,通過更明晰、更深入的消費人群細分,才有可能真正超越蘋果。
如今,在Mate系列繼續高奏凱歌并收割商務人群的同時,定位于更年輕更時尚商務人士的P系列卻略顯疲態,成為華為在高端市場的短板。
2016年4月,華為發布了更小屏幕的P9系列產品,并首次搭載了與徠卡共同設計的鏡頭,主打拍照功能。8個月之內,華為P9系列的全球出貨量就突破了1000萬臺,成為華為歷史上第一個“破千萬”的高端智能手機。
2017年3月,華為再接再厲,發布了號稱“人像攝影大師”的華為P10系列,預定全球出貨量仍然要超過1000萬臺,卻遭遇了滑鐵盧。
老冀根據賽諾的數據統計,從今年3月正式發售的7個月內,華為P10系列在中國線下市場的累計銷量為339萬臺。由于一般情況下華為P系列在中國市場的線下銷量占到90%以上,中國市場的銷量又占到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二,華為P10要完成1000萬的任務,恐怕有一定的難度。
與早4個月發布的華為Mate 9系列相比,華為P10系列的中國線下市場銷量也要遜色不少。老冀還是根據賽諾的數據統計,華為Mate 9系列正式發售的7個月內的累計銷量為416.5萬臺,比華為P10系列前7個月的累計銷量要高出23%。
相對售價更低的P10系列,為什么賣不過售價更高、發布更早的Mate 9系列?其中原因,值得華為好好反思。除了P10系列的產品升級對于目標人群的識別率不夠之外,對P10系列的“疏油層門”、“閃存門”等危機事件應對不力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在老冀看來,在追趕蘋果的道路上,華為已經在智能手機的基礎研發層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也在產品層面做出了足夠的優勢和差異化。下一步的關鍵,需要在營銷上再加把力。
來源:冀勇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