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新樂視的時刻即將來臨 孫宏斌會第三次謝幕嗎?金融

搞機哥 2017-09-28 21:25
分享到:
導讀

如果在10月18日之前樂視網無法恢復投資者信心,即便銀行及機構不擠兌,陷入恐慌的股東也會大概率對股票進行拋售,樂視網股價將如近期眾多機構預期那樣大跌。

考驗新樂視的時刻即將來臨 孫宏斌會第三次謝幕嗎?

在完成組織框架調整、全面控制董事會、業務整合和高層換血之后,孫宏斌徹底完成了對樂視上市體系的掌控。

9月27日晚間,樂視網正發布公告稱,將擬更名為”新樂視“。在外界看來,樂視網的更名更像是要與樂視非上市體系劃清界限,同時“去賈躍亭”化。

事實上,在樂視全面爆發資金鏈危機后,賈躍亭時代的“舊樂視”一直在發生變化,孫宏斌執掌的新樂視面目逐漸浮現。

孫宏斌的力挽狂瀾

2016年10月,樂視系陷入資金鏈緊張風波,隨后,樂視網股價也開始暴跌。

在樂視系陷入資金困局之時,2017年1月,融創中國火線救援樂視,對樂視總投資高達150億元人民幣。

其中,以60.41億元收購樂視網8.61%股權,以79.5億元獲得增發后樂視致新33.5%股權,以10.5億元收購樂視影業15%股權。

2017年8月,融創對樂視網進行了大改造。樂視網CEO梁軍先后發出6封內部郵件,任命了11名高管,其中劉淑青等人帶有濃厚的融創背景。在融創中國董事局主席孫宏斌上任樂視網董事長25天后,迅速完成了對原有樂視上市體系的高管層清理,實現了融創系對樂視網的全面入主。

至此,樂視網的關鍵崗位上全部安插了融創的人。樂視網人力資源、法務、財務及行政管理工作均被融創全面掌握,可見賈躍亭和樂視網已經被完全分割。

今年8月份,梁軍在高管閉門會上表示,未來的新樂視將是一家以家庭互聯網娛樂為主的公司,而不是過去大家熟悉的買版權、賣廣告的樂視網。

新樂視的核心業務分為四塊,分別是樂視視頻、樂視超級電視、樂視云平臺,以及樂視影業。原本賈躍亭構建的“樂視生態”也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以上一系列的做法看似是分割樂視與賈躍亭的關系,但孫宏斌這么做的一切目的只為一件事情,那就是保住即將復盤的樂視網股價。

盡管之前樂視經歷了欠款糾紛、資產凍結 、賈躍亭出走美國的一系列風波,但是,作為A股上市公司的樂視網恰好處于停牌中,躲過了股價的暴跌。

但孫宏斌心里明白,躲得過初一,躲不了十五,該來的總還是要來的,樂視網的股票早晚都要面對資本市場的嚴峻考驗。

所以在股價復盤之前,盡力的在挽救樂視網,也挽救自己的150億。

從今年四月份收購的樂視影業開始,再到最近收購樂視金融服務,一系列資本的注入,也都是為了保住樂視即將復盤的股價。

在整個國內A股的浮躁氛圍之下,或許樂視的更名能成為救樂視網的一劑良藥,這樣也能早點讓股民們結束過去幾個月的噩夢,但這些真的可能嗎?

“新樂視”會涅槃重生嗎?

不過,這些調整依舊僅僅只是樂視救盤行動的開始。擺在孫宏斌面前的挑戰依舊十分巨大。

財報已經在告急,根據8月樂視網披露的公告,2017中報凈利潤-6.37億 同比下降323.99%。

樂視網方面解釋稱:

由于受到樂視體系資金流動性緊張的影響,加之公司品牌受到一定沖擊,隨之客戶粘性出現波動,公司的廣告收入、終端收入以及會員收入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為了堅持精品內容的獨播策略,公司在二季度未對外進行版權分銷業務,導致版權分銷收入同期也大幅下滑。

這一解釋中,資金流動性緊張,與品牌沖擊是最大的兩個關鍵詞。而這二者,無疑來自于整個樂視體系資金危機的影響。

股價始終是一枚定時炸彈。從去年11月以來,樂視網股價從45元上下的高點,跌至目前停牌時的30.68元,總跌幅高達30%以上。

由于賈躍亭此前押了大量樂視網的股份用于非上市公司發展,樂視網也被這一系列產生于非上市公司的負面消息所累。

而銀行對樂視網申請的財產凍結,更是進一步加重了股價這一危機。

業界分析人士稱:

一般而言,股權遭凍結短期內不會對上市公司產生直接影響,但變數在于賈躍亭與債權人會簽訂怎樣的補充協議,一旦雙方無法達成一致,不排除股份被強制沽清的可能,此時不僅將影響非上市公司股權,上市公司也將遭受沖擊。一旦股票在二級市場遭到拋售,樂視網股價也有可能迎來持續大跌,這將成為壓倒樂視的最后一根稻草。

樂視網當前處于停牌階段,可暫時規避上述危機。但證監會在去年9月就已開始試圖縮短整個證券市場的停牌時間,無限期停牌的幾率更是微乎其微。

事實上,自4月17日因重大事項重組停牌以來,樂視網已經發布多次公告公示進展。最新公告顯示,這一日期的最終時限在10月18日之前。

也就是說,如果在10月18日之前樂視網無法恢復投資者信心,即便銀行及機構不擠兌,陷入恐慌的股東也會大概率對股票進行拋售,樂視網股價將如近期眾多機構預期那樣大跌。

所以,也不難想象孫宏斌為什么要盡力的注入資本、更名新樂視,就是想要在10月18日那天獲得更多的資本信任。

但是,孫宏斌所做的所有努力,似乎都難掩市場對于融創和樂視一致的悲觀情緒。債主們不會因為領導層的變化就停止討債,即便是未來樂視資金鏈的危機全部解除,樂視的品牌和信譽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未來想要重新獲得金融機構和合作方的支持,恐怕也是無力回天。

這會不會是孫宏斌的第三次謝幕?

對于孫宏斌而言,顯然這樣的后果并不是他想看到的。因為樂視的股價暴跌,受影響最大的必定是孫宏斌。

說到孫宏斌,大家就會想起這些年他叱咤商場的“三起兩落”。

1988年,在柳傳志有意培養下,25歲的孫宏斌迅速嶄露頭角。2個月拼出13家獨資分公司,年銷2400萬。

1990年,被破格提拔為企業部經理,手握18家分公司,人事獨立裁決,財務不受控制。

在孫宏斌創辦的《聯想企業報》中,第一條赫然寫著“企業部利益高于一切”。

正是這句話令柳傳志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將孫宏斌調離企業部。同年孫宏斌進入北京市海淀看守所,25個月后,被起訴挪用公款13萬罪名成立,被判有期徒刑5年。

后來進了地產領域,選擇的目標人物是王石,只是當場叫板時被王石嗤之以鼻。這時孫宏斌的實力確實還不足以與王石直接對抗,只是攪攪局了。結果,狂妄的代價就是企業破產。

第三次崛起,相對地沉穩了許多,我們能看到他明顯改變了策略,不再直接叫板或攪局,而是學會了雪中送炭。

在別人有難,所有人都躲避風險時,他大膽出手。相繼出手救雨潤、佳兆業、綠城、星耀、樂視和萬達,只不過前三次都沒成功,卻已經博得了江湖好名聲。但撿樂視這個爛攤子是所有人沒有想到的。

因為在跨界收購的領域中,孫宏斌的經歷還沒有樂視這樣的生態元素,因此,存在了很多跨界上的沖突。

就像萬達整合了一系列傳媒機構,但最終都賠錢退出。更何況樂視,不僅是傳媒,還是互聯網傳媒。這對傳統的地產商來講,尤其融創這樣高度激進的狼性組織,相對互聯網創新文化而言,文化差別極大。

孫宏斌幾乎不可能把激進的狼性超強執行力文化,移植到樂視來。

況且這種文化差別不僅來自于企業內部,還來自外部市場及政府監管部門,文化沖突將是立體多變復雜的。

所以,當樂視這個火山爆發的時候,毀的可不是賈躍亭,而是孫宏斌。

人人都知道孫宏斌重振樂視的道路不好走,但此次樂視危機會不會是孫宏斌第三次謝幕的導火索?樂視的命運究竟能否發生改變?這些也只能等待時間來驗證了。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樂視網 孫宏斌 股價 賈躍亭 孫宏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