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掉趙明,榮耀依然走不出華為的“陰影”快訊
從華為剝離出來的這幾年里,榮耀看似“單飛”,但不管是管理團隊的理念,還是手機產品的設計、功能及營銷賣點,還都十分“華為”。如今在榮耀IPO的關鍵節點,沒交出一份好成績的趙明無奈選擇“托病”不出。
從華為剝離出來的這幾年里,榮耀看似“單飛”,但不管是管理團隊的理念,還是手機產品的設計、功能及營銷賣點,還都十分“華為”。如今在榮耀IPO的關鍵節點,沒交出一份好成績的趙明無奈選擇“托病”不出。
文|韓 湘
2025年1月17日,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內網發布了CEO趙明離任的公告。
“因身體原因,趙明向公司提出辭去CEO等相關職務,董事會經過慎重討論研究,決定尊重趙明個人意愿,接受他的辭呈,同時決定由李健出任CEO。”
2024年12月,榮耀僅用了4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股改。在IPO一觸即發,“穩定壓倒一切”的節骨眼上,榮耀宣布臨陣換帥,趙明的身體原因肯定是“托詞”。
在趙明宣布辭任后,榮耀發布了中國區CMO姜海榮、中國區銷售部部長鄭樹寶離職的消息。
換帥和管理層動蕩背后,肯定與一落千丈的業績、股東們的博弈息息相關。
動蕩的榮耀
1月17日,榮耀內網突然發布了CEO趙明離任的內部信。
在內部信中,趙明表示,“敬畏是我這些年做榮耀始終牢記的一個詞,當你覺得很容易、什么都掌控的時候,恰恰是危機到來的時候。”
對于趙明的突然辭職,多位業內人士對「數智研究社」表示,深圳國資派駐的高管和趙明團隊產生了摩擦,至于具體的爭端只能揣測。
業內也有說法將趙明的離任歸因于2024年榮耀業績的不理想。但在內部信中,趙明公開提及了業績,“2024年公司完成了利潤、獎金預算目標,大家收益應該不錯,收入、銷量達成率也不錯,明哥的股票還在公司,期待2025年榮耀更上一層樓。”
趙明離任后,榮耀官宣了多位高管辭任的消息。
1月20日,榮耀內部發布通知,榮耀中國區銷售部部長鄭樹寶離職,由榮耀江蘇省省主管陳浩乾接任。
鄭樹寶最早擔任過華為終端有限公司中國區的副總裁,后出任華為消費者BG大中華區電信渠道部部長,2021年隨團隊一起入職榮耀。
在榮耀內部,鄭樹寶被視作“靈魂人物”,榮耀獨立后的第一款手機V40就出自鄭樹寶之手。
在鄭樹寶離職之前,原榮耀中國區CMO姜海榮也確認離職,榮耀CMO郭銳兼任中國區事務。
公開資料顯示,姜海榮于2005年加盟華為,在華為和榮耀工作的時長達20年。姜海榮擔任過華為終端手機產品部主任工程師、榮耀產品營銷部部長、榮耀海外營銷部部長、西歐終端榮耀MKT部部長(兼)等。在榮耀期間,姜海榮多次亮相發布會。
在CEO趙明離職后,姜海榮轉發了趙明的告別信并配文“祝福明哥!祝福榮耀!”發布后便有網友猜測姜海榮也可能離職,“祝福榮耀”有點弦外之音的意思。目前,姜海榮微博認證還是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CMO。
在1月20日午間,姜海榮還發布了一條關于宣傳榮耀的朋友圈,“讓大家春節時來榮耀門店感受年味”。
對于姜海榮的離職,有業內人士對「數智研究社」表示,榮耀的營銷體系很可能會迎來洗牌和重組。
“平替”華為
提榮耀,就不得不提華為。
雖然在四年前,榮耀從華為體系中完成分拆。但在榮耀的身上,無時無刻都能看到華為的影子。
據「數智研究社」發現,榮耀的多款手機產品,不管是外觀設計還是產品功能,亦或是外觀布局、營銷策略,都能找到華為的成分。
比如,榮耀最新發布的Magic 7和華為兩年前發布的Mate 50,在外觀設計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如果遮住LOGO只看后殼,普通用戶很難分得清那是華為手機還是榮耀的產品。
2024年下半年,榮耀發布了300 Pro,該機型的鏡頭模組排列和華為Pura 70高度類似,甚至“如出一轍”。
營銷方面,在華為喊出“遙遙領先”后,榮耀首席影像工程師羅巍也喊出了“耀耀領先”,“榮耀的手機拍照,只有2家友商可比。”值得一提的是,羅巍也是前華為首席影像工程師。
“衛星通信”功能作為華為的特長,最早搭載在Mate 50系列機型上。2024年以來,榮耀多款產品也搭載了衛星通信功能。
如此來看,榮耀雖然名義上與華為“割席”,但從產品、營銷等多方面看,榮耀似乎還在蹭華為的熱度。
在Mate 70發布會上,華為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公開喊話,“靠抄襲是沒有未來的。”余承東此言,被市場解讀為“榮耀抄襲華為。”
事后,趙明雖然做出了回應,但后續發布的產品,仍舊沒能形成自身的特色。自始至終,榮耀一直沒能走出華為“備胎”、“平替”的陰影。
如今,榮耀的“趙明時代”宣告終結,取而代之的李健,也是老華為人。公開資料顯示,李健于2021年加入榮耀,曾任副董事長、董事等職,且長期擔任人力資源部總裁和榮耀管理團隊的核心成員。在加入榮耀之前,李健在華為就已經工作了20年,參加過華為重大改革和戰略制定,外界稱之為“悍將”。
華為嫡系接棒趙明,先不說會帶領榮耀走向何方,至少在產品設計、營銷等方面,短期內還是擺脫不了華為的陰影。
業績滑落至谷底
從獨立至今,榮耀招兵買馬,重新完善產品矩陣,加碼折疊屏沖擊高端,推出GT系列搶年輕人。
2022年,榮耀啟動了出海戰略,2023年三季度時海外銷量已超過三成。
在AI領域,榮耀也已經投入100億元。
續航上研發的6600mAh的青海湖電池不斷突破極限,能實現2天一充。
近幾年看,榮耀動作似乎不少,但卻沒能打造出堅固的護城河,沒能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形象。三年前華為受芯片斷供影響直接淪為Others,而榮耀的出貨量則從第五爬到第三。
確實如此,榮耀承接了一部分華為的經銷商和渠道、市場份額。2022年這一年,榮耀手機的全球出貨量達到了5900萬臺的歷史新高,國內市場上也以5220萬臺得出貨、同比34%的增長和18%的市占率,成為當年最靚的仔。
可惜好景不長,自華為回歸后,榮耀的銷量便走上了下坡路。2023年,榮耀手機出貨為4360萬臺,同比下降3%,市占率也降至16%。2024年,榮耀的銷量再度下滑至4220萬臺,市占率也進一步下降至15%,在諸多手機玩家中,位列vivo、華為、蘋果和OPPO之后,排名第五。
交出一落千丈的成績單,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在內的23家股東肯定無法原諒以趙明為首的管理團隊,在IPO之際宣布辭職,很可能是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交棒給華為“悍將”李健,讓其助力榮耀完成IPO,幫助股東實現資產增值,符合23家股東的集體利益。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