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楊元慶帶來五份提案 重點關注人工智能領域通信
楊元慶今年將就行業智能、智慧醫療、綠色制造、幼兒教師權益保障、加快北京建設國際化科技創新中心等方面提出建議。
3月4日消息,昨天下午3時,隨著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2018年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今年,曾連續10年擔任兩屆政協委員的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將以人大代表的新身份在3月5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啟兩會日程。
楊元慶今年將就行業智能、智慧醫療、綠色制造、幼兒教師權益保障、加快北京建設國際化科技創新中心等方面提出建議。其中,他將圍繞聯想在業內首創的“行業智能”方向重點建言獻策。
《關于大力發展行業智能的建議》
觀點提煉:
用人工智能武裝各行各業,給實體經濟插上騰飛翅膀。
人工智能廣闊天地,行業智能大有作為。
人工智能的“水滴”,只有滲透到各行各業,才能創造智能未來。
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既要“樹標桿”,也要“搭平臺”。
摘要:
A:人工智能一定要與行業結合,形成真正有效的行業智能,才能助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快速融合。推進行業智能需要多方發力,包括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創新能力,突破核心技術;大力培育行業智能的領軍企業,在重點行業推動應用示范;建立國家行業智能化應用服務平臺,支持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
B: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必須與各行各業融合才能發揮作用。發展行業智能是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重要途徑。
快速推進行業智能,既需要人工智能技術層面的突破,也需要加快行業應用的落地;既需要樹標桿,也需要搭平臺。培育行業智能領軍企業有助于在重點行業推動應用示范,而搭建國家級行業智能應用平臺則有助于支持中小企業智能化。
《支持北京加快建設國際化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
觀點提煉:
廣納世界“才”與“財”,把北京打造成全球“AI之城”。
科技創新安上人工智能“新引擎”,讓“AI 之城”成為北京新名片。
打造北京國際化科技創新中心:既要廣納天下“才”與“財”,還要選好“人工智能”新跑道。
摘要:
A:創新資源喜歡“扎堆”,北京在科研資源、功能定位、產業基礎等方面有自身的獨特性,有必要進一步放大優勢,打造全球開放創新高地,
首先要解決人的問題,“廣納天下英才”,將北京打造成國際尖端人才集聚中心;其次要解決錢的問題,大力推動資本雙向流動,將北京打造成為全球科技金融創新中心。最后,要選好賽道,抓住人工智能這個“新引擎”,打造全球人工智能新高地,使“AI 之城”成為北京的“新名片”,把人工智能產業打造成驅動北京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手段、新引擎。
B:北京要打造國際化科技創新中心,離不開人才和資本雙輪驅動。一方面,北京應大力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同時解決好搖號、買房、簽證等現實問題;另一方面北京應推動資本的雙向流動,外資引進來,內資走出去。比如北京市現有的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海淘優質科技資源,并引入部分優質資源和人才落地北京。
同時,北京還應加強與硅谷、特拉維夫等世界一流創新區域的合作,積極參與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和國際標準化工作,提升北京市在高精尖產業中的國際競爭力。
《關于加快發展智慧醫療,改善醫療服務水平的建議》
觀點提煉:
讓信息化和智能化成為患者的“兩條腿”,解決看病“老大難”。
智慧醫療給“看病難”開出新藥方:讓病人“好看病、看好病”。
發展智慧醫療:讓信息多跑步,病人少跑路。
摘要:
A:智慧醫療有助于解決看病難。通過大力推動醫院信息化的建設和升級改造,落地醫院大數據戰略,不但可以優化醫療服務流程,讓“信息多跑步,患者少走路”,還能解決不同醫院之間“信息孤島”問題;云計算、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可以推動醫療服務從院內到院外的延伸,從治療向健康管理延伸,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智慧技術發展帶來的便利。
B:智慧醫療對于解決就醫看病的老大難問題將發揮重要作用。加快發展智慧醫療,對內需要推動各大醫院實現信息化、智能化改造,讓信息多跑步,患者少走路;對外需要打通醫院間的數據流動與共享,消除信息孤島與信息煙囪,讓分散的醫療大數據能夠被收集和利用起來。
利用醫療大數據發力疾病預測、定制化治療等精準醫療領域,打造以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的臨床輔助診斷系統,提升診療水平,降低就醫成本。患者不僅可以平等享受優質醫療資源,還能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可穿戴設備等技術和設備,享受從治療到健康管理的醫療服務。
《關于加快推行綠色制造,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觀點提煉:
推行綠色制造,為子孫留下綠水青山。
綠色制造既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里子”,也是創造社會價值的“面子”。
發展綠色制造,給孩子一片青山綠水,給祖國一個強盛未來。
摘要:
A:綠色制造是污染防治的主戰場,要加快推進綠色制造的步伐,可以從幾個“新”入手:包括加快培育綠色低碳新增長點,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形成一批百億級規模的龍頭企業;鼓勵發展新興業態,如節能服務、節水服務、環保服務、綠色數據中心等;拓展新技術和新解決方案,充分發揮高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創新優勢,通過“互聯網+”資源回收等推動資源利用和能源管理智慧化,實現生產方式綠色精益化;引導資金新“活水”流向綠色產業,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最后,要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使更多的消費者愿意為有綠色“基因”的產品買單,使“綠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B:綠色制造是污染防治的主戰場,加快推行綠色制造將助力經濟高質量增長。但企業綠色轉型動力不足,面臨成本、技術、觀念、資金等諸多瓶頸;同時,針對綠色制造的扶持政策還有待提升力度和精準度。
要加快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應著手培養綠色產業龍頭,推廣綠色制造實踐,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借力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共建綠色大生態,鼓勵典型企業發布綠色發展報告。
《提高幼兒教師收入水平,切實保障幼兒教師權益》
觀點提煉:
要讓中國的未來不輸,需要今天的幼兒教育先贏
祖國的花朵若要茁壯成長,園丁的權益保障須先行。
加大投入,抬高門檻,讓幼教活出“體面”。
摘要:
A: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相對較少,幼兒教師的待遇和保障體系不夠完善,且沒有相關法律保障,導致學前教育缺乏高素質人才流入,且較多依賴良莠不齊的民辦教育。
B: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支持民辦的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同時嚴格執行幼兒教師、保育員資格準入門檻,在確保教師質量的基礎上提高幼兒教師收入水平,并從法律上保障幼兒教師各項權益。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