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徐正:新零售的本質,每日優鮮盈利的秘密通信
2014年底成立的每日優鮮,如果過去的兩年更多是默默耕耘的狀態,那么最近,你可以用“高歌猛進”來形容它。

中科大信息安全專業畢業的徐正,在他眼中,談論每日優鮮創業之后的節點性成就是一件頗為矯情的事情。他皺著眉頭想了很久,“一個是去年3月我們花了五個季度實現北京‘全城極速達’的時候,還有一個是最近一線城市整體盈利,這兩個時候我會比較開心。”
我猜他并不完全滿意自己的回答,徐正坐在幾周前剛搬的新辦公室里――位于望京嘉潤花園的無界空間,我曾經兩個月前在這里參加過線下沙龍,而現在大門口掛上了每日優鮮特有的玫紅色招牌――徐正側著身子吸了一口煙,然后把它架在煙灰缸上,“其實從內心角度講,創業第一天,18個人當時喝了頓大酒,那一天就很開心。”他說,“雖然工作有很多挑戰,但是面對它就很快樂。”
2014年底成立的每日優鮮,如果過去的兩年更多是默默耕耘的狀態,那么最近,你可以用“高歌猛進”來形容它――8月下旬,徐正宣布每日優鮮在一線城市實現了整體盈利,8月營收2.8億元――在商業模式被確認之后,徐正表示要開始發力了。
徐正請來了深諳市場的許曉輝擔任合伙人兼CMO,后者曾主導凡客體,加盟每日優鮮之后,許曉輝開啟了北京上海大規模的線下投放,文案極具生活感,徐正稱其為品牌上的“小試牛刀”。
與之同步進行的是,每日優鮮已在下半年啟動“云冰箱”戰略,集中推進“千品千倉”工程,徐正計劃發力前端。“到辦公室”作為“到家”之后的第二場景,也已經成為每日優鮮的必爭之地,今年6月,每日優鮮推出辦公室無人貨架項目“便利購”,在兩個月內就實現了北京兩千多個點位的鋪設。
幾天前,每日優鮮剛剛宣布完成了C+輪融資,整個C輪系列融資總額為3.3億美元,“我們要在無人貨架項目上投入3億元,迅速擴張到500人的團隊,快速鋪設10萬個點位。”徐正顯得志在必得。一位內部人士透露,這一輪融資在今年3月已經完成,“原本不想說,捂了半年,有媒體曝光后才正式宣布了”。
徐正曾經在一百畝的果園勞作了三年,親自種植、修剪、采摘,他很清楚藍莓果樹剪枝最合適的長度是23公分,徐正在胸前比劃著,“要是太長的話,到末梢果子就小了,質量不好。”談到SKU的篩選過程,他如數家珍,身子微微向前傾。
9月9日另一家生鮮電商許鮮宣布復活部分自提點,但境況早已今非昔比;曾經的生鮮電商明星項目多點,其CEO林捷也已在6月底離職,開始了在無人便利店賽道上新的征途。大多數生鮮電商項目活得并不好,那么,每日優鮮盈利的秘密是什么?新零售成為風口的當下,在創業三年的徐正眼中,什么才算是好的零售?
以下為對話實錄,略經編輯。
零售本質就是兩個標尺:價值和效率
網易科技:現在的每日優鮮達到您創立之初的預期了嗎?
徐正:理想狀態是希望頭三年把產品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摸索,起碼讓用戶價值最大化,我們要做一個主要人群的主要購買方式,這兩個“主要”是我們判斷這個模式有沒有達成目標的重要標準,另外一點就是跟產業效率有關,自己能夠盈利。現在看,都符合。
網易科技:您有個觀點是要把消費升級變得更均勻,能不能詳細闡述下?
徐正:比較樸素的想法就跟我們講社會主義建設目標一樣,第一個階段,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第二個階段,讓他帶動更多的人富起來。我覺得消費升級也是這樣。
我覺得現在很多人做的事是讓頂尖那部分人消費升級了,跟老百姓關系不大,沒有解決普通大眾日常購買的高頻的消費升級,沒有誰提出“吃好”這件事情。比如我偶爾買條哪個海的鱈魚,這叫不叫消費升級?叫,但老百姓更希望日常高頻買的豬肉、雞蛋、白菜這些東西品質、服務越來越好,越來越方便。這個我覺得是最基礎的,消費升級不是搞專供、特供,不是少數人群的專利。
網易科技:您從聯想轉而做了三年農業投資相關的工作,是不是因此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徐正:會選擇創業和我的兩段經歷都有關系:第一,自己一直有想創業的心,這是最主要的;第二,在聯想,端到端我都做過,一個產業從頭到尾重新解構過;第三,當我進到農業做投資,發現農業產業鏈條很落后,所以又可以借鑒很多先進產業的做法,復用結合到農業行業。
那個時候逐漸在腦子里有這么一個想法,用互聯網的方式、加上對零售、農業的理解,把它們整合到一起,就在2014年底創辦了每日優鮮。
每日優鮮遇到了一個特別好的變化時點:從2015年到2025年,我們預判這十年會發生的事情是80、90、00后這三代人從不買生鮮到逐漸會買生鮮,他們將從社會購買生鮮的增量群體變成十年后的存量群體。
這三代人最典型的特點有幾個,一個是互聯網原住民肯定首選線上去獲得商品和服務;第二,獨生子女多,對于食品本質的需求就是渠道便利化,內容品質化。
我們通過電商的方式,把優質生鮮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更短地連接起來,我覺得這樣的平臺就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網易科技:2014年的時候,您對零售的理解是怎樣的?和現在有什么不同?
徐正:我覺得零售是一個很慢的行業,它的變化跟地殼運動一樣,每一天都在發生,十年、二十年后,你會看到巨大的變化,但在每一天,其實基本無感。我覺得零售沒有熱潮,都是人炒起來的。
我對于零售本質的理解,一個是價值,一個是效率。給用戶的價值是什么,看清楚以后你去滿足他;第二個,你實現這些用戶價值用什么樣的效率去實現,有沒有提高產業效率。做到最高效地去把價值最大化,這就是好零售,至于叫什么名字,用什么姿勢,無所謂,我還是要用這兩把尺子來判斷。
網易科技:每日優鮮怎么獲得第一批用戶的?創業初期有沒有值得慶祝的節點?
徐正:第一批用戶比較簡單,我們自己拉了一個微信群,把身邊的朋友一拉,然后讓他們買東西就好了,東西好,服務好,人家自然就有口碑傳出去了,而且2014年底2015年初,當時所有用戶都被微信紅包教育了,很快我們就拉了一萬個人。
創業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可以慶賀,但是每天都不值得慶賀,因為你離未來還很遠。我倒沒有覺得一個什么樣的點會特別值得慶賀,要說階段性,有一點矯情了,2016年3月我覺得挺開心的,我們用了五個季度不斷實驗、迭代,最后在北京跑通了“全城極速達”;最近也挺開心的,我們的一線市場實現整體盈利了,證明這個模式可以做得很大。
其實從內心角度講,創業第一天18個人喝了頓大酒,那一天就很開心,這些兄弟們在一起,天天都很開心。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快樂的人,雖然工作有很多挑戰,但是面對它就很快樂。
為什么每日優鮮能做到盈利?
網易科技:每日優鮮在一線城市獲得了整體盈利,您覺得這背后主要是因為踩對了哪些點?
徐正:我覺得我們做對了五件事情,缺一不可――第一,我們商品都是精選SKU,創造了更多的用戶價值;第二,前置倉,就是我們的千品千倉計劃;第三,用戶端社交化的會員運營,我們的設計和文案是全行業有名的,“社交+會員+內容”這種組合的手法,對獲客和留存都會有很好的幫助;第四,我們的團隊很扎實,花了很長時間去做組織建設有關的事;第五,資本市場上我們找來了好多志同道合且擅長“長跑”的股東。
網易科技:關于前置倉,相對來說這個模式會比較重,一開始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徐正:一開始我要把供應鏈打通,就先借船出海(創業初期采用第三方冷鏈運輸機構),到2015年5、6月份,大概創業半年后開始建前置倉。我們認為中心倉模式完全不牢靠,我不覺得未來80、90、00后的女孩子會去店里買菜,篤定這件事情之后,那我要把東西送過去,肯定要有前置倉,所以這是非常回歸人性的判斷。
前置倉的選址,一是離得近,二就是便宜。北京有兩萬個小區,拆成樓有幾十萬棟,樓下光北京就有上百萬個鋪面,我們找的是用于倉儲的暗鋪、陰鋪,像麥當勞那種位于路口的旺鋪沒多少,但不好的鋪面多的是。算算房租,每個前置倉平均面積一百多平,房租是店鋪房租的1/3到1/5,算上人力成本、空間利用率等,同樣大小的前置倉的坪效大概是711那樣的便利店的幾十倍。
目前我們在全國共有600多個前置倉,其中北京有200多個,我們計算過,每個前置倉日訂單超過100單,就可以實現正現金流;200單就可以實現微利;300單就達到了健康的現金流,這是我們在一線城市整理盈利的重要保障。
我的計劃是,在公司創辦5年的時候,也就是2019年底要鋪到一萬個倉,覆蓋一百個城市,小城市就30個倉,大城市就300個倉,一個倉一年一千萬元交易額,總共做到一千億。
網易科技:我們現在有一千多個SKU,具體買手怎么去挖掘這些東西?
徐正:我們第一件事先做品類地圖,就是用戶需要什么,保證我們的SKU品類結構是最全的,全而精的策略;第二,一個一個去開發我們的商品,把自己當成制造商、廠家去思考,我們的買手都是曾經生產、制造過相關商品的人,讓他們跟生產者直接對接,研究標準工藝的流程,包裝設計,給大家好東西。現在我們的買手有一百多人,遍布在全球。
比如說水果來講,首先確定要做這個商品,我們叫“天、地、人、園、樹、果”,通過打分來判斷供應商的標準――先找到產區,看氣候、土壤結構,包括土壤酸堿度、微生物環境,能不能種出好東西;再看種植者是誰,傳統的小農種植者是種不好水果的,我們需要一些新的機構,包括技術和人力的結合,勞動力能得到科學的指導;看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起碼能抗旱防澇的;還有看樹體,要挖出來看樹根好不好,再看果子采摘下來,用什么方式保護他到“滿月”的過程。
然后每年過完霜降要去剪枝,一般枝條最后留的長度合理,傳輸到果子的營養就比較合適,你要看他剪枝的情況,才知道來年的生長情況,再加上每年春節之后的“倒春寒”現象,我們觀察頭果的比例情況之后,那個時候我們才會跟他談來年的采購情況。先選園子,再看來年生產的剪枝,然后是見花了以后,通常會觀察一年的周期,然后確定下一年的采購。
網易科技:您提到在會員社交方面會有很多的做法、投入,您具體打算怎么樣實現它?
徐正:用戶一年會在每日優鮮夠買40次以上,現在50%是付費會員。一種是一次性儲值會員,還有一種是購買會員卡,專享價格折扣、驚喜服務以及會員節日做一些活動;社交化主要是做互動分享,口碑傳播,接下來會規劃會員體系建設和社群,讓大家之間更有一些連接,用戶還可以分享做飯的過程和成果,比如5分鐘做好早餐之類。
網易科技:騰訊連續投了三輪,騰訊給予每日優鮮資源主要是哪些方面?
徐正:騰訊一直是我們A輪、B輪、C輪的投資人,會很清楚得支持你,用馬化騰自己的話講叫“半條命交給你”,騰訊給我們幾方面很大幫助:首先是戰略投資,看的很長遠,適合我們這種長期價值的創造者;第二,騰訊生態比較開放,會包容支持你獨立的文化、價值觀和愿景;第三,除了投錢之外,騰訊在組織人才、管理、技術、市場流量上給了我們很多實實在在的支持和幫助。
無人貨架與未來
網易科技:最近推了“無人貨架”便利購,對每日優鮮來說,它處于一個怎么樣的定位?
徐正:前置倉、供應鏈的基礎設施做好之后,我要連接用戶的場景,到家場景我們連接了,辦公室的場景是第二場景,這塊一定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戰略發力點,組織了專門的團隊、資金去做,我們計劃在辦公室無人貨架項目“便利購”戰略投入3億元人民幣,快速鋪設10萬點位。現在專門的團隊有一百來人,我覺得太少,未來很快會招到500人。
我們目前在北京開始拓展,6月份開始到現在大概兩個月,我們已經在北京鋪設了2000多個點位,我們的優勢有三塊:第一,供應鏈支持,可以提供冷凍、常溫、冷藏食品;第二,前置倉可以給每個點補給,用最低的成本做到每天都補貨;第三,提供完整體驗,一分鐘買到百款商品,掃碼在APP里上千款商品一小時送達。
網易科技:未來除了“無人貨架”之外,還會往哪些新的形式方面拓展?
徐正:開放環境下,我們還做了一些智能的事情,正在迭代中。現在我們看下來,目前市場上所有的方向都不好,我覺得無人便利店,無人不代表未來,最終是看誰提供的價值更大、用戶體驗更好、效率更高,要不然太虛了。現在看到的這些嘗試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單看產品解決方案,我覺得用戶體驗不好、效率也沒有提高。
網易科技:8月每日優鮮在北京上海有大規模的線下投放,這是不是意味著要大力擴張了?
徐正:是的。7月許曉輝加入我們團隊擔任合伙人兼CMO(注:許曉輝曾任凡客副總裁,主導凡客體,2016年8月加入獵豹移動),他后面會主導做我們的品牌,當這個商業模式已經被確認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發力,把市場做起來。
網易科技:我們未來會不會考慮到線下開店?
徐正:現在不考慮。我篤信未來用戶不去店里,買菜這件事是全世界一個店面覆蓋半徑最小的,因為誰也不愿意拎著菜走,一點都不優雅。現在生鮮還在大范圍成長,線上流量成本不高,干嘛要去線下呢?
我覺得現在阿里、小米往線下走,它們的根本原因,當你所處的產業,互聯網滲透率超過20%,再增長已經很不容易了,并且你在里面形成足夠市場地位的時候,你往線下走這個思路是對的。
線下平均成本就是高于線上,這是事實。只不過目前阿里、小米線上(滲透率)做到20%,再往上1%的邊際增量成本是高于線下的。所以要看清楚本質,人家為什么要去線下、什么人去線下,線下并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網易科技:您是30歲開始創業,那對于現在30歲之前的年輕人,您有什么建議?
徐正:第一,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因為他們趕上一個更好的時代,是中國在改變世界的時代,全球化對他們來說是最有機會的;
第二,要去創造。原來中國經濟空白市場多,把國外的抄過來點再勤奮點本土化就行了,但是現在空白不多了,要創新;
第三,最好這代人多點社會責任感,因為中國早期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了這代人,就是怎么帶動更多人富起來。
~對話徐正:新零售的本質,每日優鮮盈利的秘密
文/管藝雯
中科大信息安全專業畢業的徐正,在他眼中,談論每日優鮮創業之后的節點性成就是一件頗為矯情的事情。他皺著眉頭想了很久,“一個是去年3月我們花了五個季度實現北京‘全城極速達’的時候,還有一個是最近一線城市整體盈利,這兩個時候我會比較開心。”
我猜他并不完全滿意自己的回答,徐正坐在幾周前剛搬的新辦公室里――位于望京嘉潤花園的無界空間,我曾經兩個月前在這里參加過線下沙龍,而現在大門口掛上了每日優鮮特有的玫紅色招牌――徐正側著身子吸了一口煙,然后把它架在煙灰缸上,“其實從內心角度講,創業第一天,18個人當時喝了頓大酒,那一天就很開心。”他說,“雖然工作有很多挑戰,但是面對它就很快樂。”
2014年底成立的每日優鮮,如果過去的兩年更多是默默耕耘的狀態,那么最近,你可以用“高歌猛進”來形容它――8月下旬,徐正宣布每日優鮮在一線城市實現了整體盈利,8月營收2.8億元――在商業模式被確認之后,徐正表示要開始發力了。
徐正請來了深諳市場的許曉輝擔任合伙人兼CMO,后者曾主導凡客體,加盟每日優鮮之后,許曉輝開啟了北京上海大規模的線下投放,文案極具生活感,徐正稱其為品牌上的“小試牛刀”。
與之同步進行的是,每日優鮮已在下半年啟動“云冰箱”戰略,集中推進“千品千倉”工程,徐正計劃發力前端。“到辦公室”作為“到家”之后的第二場景,也已經成為每日優鮮的必爭之地,今年6月,每日優鮮推出辦公室無人貨架項目“便利購”,在兩個月內就實現了北京兩千多個點位的鋪設。
幾天前,每日優鮮剛剛宣布完成了C+輪融資,整個C輪系列融資總額為3.3億美元,“我們要在無人貨架項目上投入3億元,迅速擴張到500人的團隊,快速鋪設10萬個點位。”徐正顯得志在必得。一位內部人士透露,這一輪融資在今年3月已經完成,“原本不想說,捂了半年,有媒體曝光后才正式宣布了”。
徐正曾經在一百畝的果園勞作了三年,親自種植、修剪、采摘,他很清楚藍莓果樹剪枝最合適的長度是23公分,徐正在胸前比劃著,“要是太長的話,到末梢果子就小了,質量不好。”談到SKU的篩選過程,他如數家珍,身子微微向前傾。
9月9日另一家生鮮電商許鮮宣布復活部分自提點,但境況早已今非昔比;曾經的生鮮電商明星項目多點,其CEO林捷也已在6月底離職,開始了在無人便利店賽道上新的征途。大多數生鮮電商項目活得并不好,那么,每日優鮮盈利的秘密是什么?新零售成為風口的當下,在創業三年的徐正眼中,什么才算是好的零售?
以下為對話實錄,略經編輯。
零售本質就是兩個標尺:價值和效率
網易科技:現在的每日優鮮達到您創立之初的預期了嗎?
徐正:理想狀態是希望頭三年把產品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摸索,起碼讓用戶價值最大化,我們要做一個主要人群的主要購買方式,這兩個“主要”是我們判斷這個模式有沒有達成目標的重要標準,另外一點就是跟產業效率有關,自己能夠盈利。現在看,都符合。
網易科技:您有個觀點是要把消費升級變得更均勻,能不能詳細闡述下?
徐正:比較樸素的想法就跟我們講社會主義建設目標一樣,第一個階段,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第二個階段,讓他帶動更多的人富起來。我覺得消費升級也是這樣。
我覺得現在很多人做的事是讓頂尖那部分人消費升級了,跟老百姓關系不大,沒有解決普通大眾日常購買的高頻的消費升級,沒有誰提出“吃好”這件事情。比如我偶爾買條哪個海的鱈魚,這叫不叫消費升級?叫,但老百姓更希望日常高頻買的豬肉、雞蛋、白菜這些東西品質、服務越來越好,越來越方便。這個我覺得是最基礎的,消費升級不是搞專供、特供,不是少數人群的專利。
網易科技:您從聯想轉而做了三年農業投資相關的工作,是不是因此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徐正:會選擇創業和我的兩段經歷都有關系:第一,自己一直有想創業的心,這是最主要的;第二,在聯想,端到端我都做過,一個產業從頭到尾重新解構過;第三,當我進到農業做投資,發現農業產業鏈條很落后,所以又可以借鑒很多先進產業的做法,復用結合到農業行業。
那個時候逐漸在腦子里有這么一個想法,用互聯網的方式、加上對零售、農業的理解,把它們整合到一起,就在2014年底創辦了每日優鮮。
每日優鮮遇到了一個特別好的變化時點:從2015年到2025年,我們預判這十年會發生的事情是80、90、00后這三代人從不買生鮮到逐漸會買生鮮,他們將從社會購買生鮮的增量群體變成十年后的存量群體。
這三代人最典型的特點有幾個,一個是互聯網原住民肯定首選線上去獲得商品和服務;第二,獨生子女多,對于食品本質的需求就是渠道便利化,內容品質化。
我們通過電商的方式,把優質生鮮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更短地連接起來,我覺得這樣的平臺就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網易科技:2014年的時候,您對零售的理解是怎樣的?和現在有什么不同?
徐正:我覺得零售是一個很慢的行業,它的變化跟地殼運動一樣,每一天都在發生,十年、二十年后,你會看到巨大的變化,但在每一天,其實基本無感。我覺得零售沒有熱潮,都是人炒起來的。
我對于零售本質的理解,一個是價值,一個是效率。給用戶的價值是什么,看清楚以后你去滿足他;第二個,你實現這些用戶價值用什么樣的效率去實現,有沒有提高產業效率。做到最高效地去把價值最大化,這就是好零售,至于叫什么名字,用什么姿勢,無所謂,我還是要用這兩把尺子來判斷。
網易科技:每日優鮮怎么獲得第一批用戶的?創業初期有沒有值得慶祝的節點?
徐正:第一批用戶比較簡單,我們自己拉了一個微信群,把身邊的朋友一拉,然后讓他們買東西就好了,東西好,服務好,人家自然就有口碑傳出去了,而且2014年底2015年初,當時所有用戶都被微信紅包教育了,很快我們就拉了一萬個人。
創業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可以慶賀,但是每天都不值得慶賀,因為你離未來還很遠。我倒沒有覺得一個什么樣的點會特別值得慶賀,要說階段性,有一點矯情了,2016年3月我覺得挺開心的,我們用了五個季度不斷實驗、迭代,最后在北京跑通了“全城極速達”;最近也挺開心的,我們的一線市場實現整體盈利了,證明這個模式可以做得很大。
其實從內心角度講,創業第一天18個人喝了頓大酒,那一天就很開心,這些兄弟們在一起,天天都很開心。我是一個比較容易快樂的人,雖然工作有很多挑戰,但是面對它就很快樂。
為什么每日優鮮能做到盈利?
網易科技:每日優鮮在一線城市獲得了整體盈利,您覺得這背后主要是因為踩對了哪些點?
徐正:我覺得我們做對了五件事情,缺一不可――第一,我們商品都是精選SKU,創造了更多的用戶價值;第二,前置倉,就是我們的千品千倉計劃;第三,用戶端社交化的會員運營,我們的設計和文案是全行業有名的,“社交+會員+內容”這種組合的手法,對獲客和留存都會有很好的幫助;第四,我們的團隊很扎實,花了很長時間去做組織建設有關的事;第五,資本市場上我們找來了好多志同道合且擅長“長跑”的股東。
網易科技:關于前置倉,相對來說這個模式會比較重,一開始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徐正:一開始我要把供應鏈打通,就先借船出海(創業初期采用第三方冷鏈運輸機構),到2015年5、6月份,大概創業半年后開始建前置倉。我們認為中心倉模式完全不牢靠,我不覺得未來80、90、00后的女孩子會去店里買菜,篤定這件事情之后,那我要把東西送過去,肯定要有前置倉,所以這是非常回歸人性的判斷。
前置倉的選址,一是離得近,二就是便宜。北京有兩萬個小區,拆成樓有幾十萬棟,樓下光北京就有上百萬個鋪面,我們找的是用于倉儲的暗鋪、陰鋪,像麥當勞那種位于路口的旺鋪沒多少,但不好的鋪面多的是。算算房租,每個前置倉平均面積一百多平,房租是店鋪房租的1/3到1/5,算上人力成本、空間利用率等,同樣大小的前置倉的坪效大概是711那樣的便利店的幾十倍。
目前我們在全國共有600多個前置倉,其中北京有200多個,我們計算過,每個前置倉日訂單超過100單,就可以實現正現金流;200單就可以實現微利;300單就達到了健康的現金流,這是我們在一線城市整理盈利的重要保障。
我的計劃是,在公司創辦5年的時候,也就是2019年底要鋪到一萬個倉,覆蓋一百個城市,小城市就30個倉,大城市就300個倉,一個倉一年一千萬元交易額,總共做到一千億。
網易科技:我們現在有一千多個SKU,具體買手怎么去挖掘這些東西?
徐正:我們第一件事先做品類地圖,就是用戶需要什么,保證我們的SKU品類結構是最全的,全而精的策略;第二,一個一個去開發我們的商品,把自己當成制造商、廠家去思考,我們的買手都是曾經生產、制造過相關商品的人,讓他們跟生產者直接對接,研究標準工藝的流程,包裝設計,給大家好東西。現在我們的買手有一百多人,遍布在全球。
比如說水果來講,首先確定要做這個商品,我們叫“天、地、人、園、樹、果”,通過打分來判斷供應商的標準――先找到產區,看氣候、土壤結構,包括土壤酸堿度、微生物環境,能不能種出好東西;再看種植者是誰,傳統的小農種植者是種不好水果的,我們需要一些新的機構,包括技術和人力的結合,勞動力能得到科學的指導;看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起碼能抗旱防澇的;還有看樹體,要挖出來看樹根好不好,再看果子采摘下來,用什么方式保護他到“滿月”的過程。
然后每年過完霜降要去剪枝,一般枝條最后留的長度合理,傳輸到果子的營養就比較合適,你要看他剪枝的情況,才知道來年的生長情況,再加上每年春節之后的“倒春寒”現象,我們觀察頭果的比例情況之后,那個時候我們才會跟他談來年的采購情況。先選園子,再看來年生產的剪枝,然后是見花了以后,通常會觀察一年的周期,然后確定下一年的采購。
網易科技:您提到在會員社交方面會有很多的做法、投入,您具體打算怎么樣實現它?
徐正:用戶一年會在每日優鮮夠買40次以上,現在50%是付費會員。一種是一次性儲值會員,還有一種是購買會員卡,專享價格折扣、驚喜服務以及會員節日做一些活動;社交化主要是做互動分享,口碑傳播,接下來會規劃會員體系建設和社群,讓大家之間更有一些連接,用戶還可以分享做飯的過程和成果,比如5分鐘做好早餐之類。
網易科技:騰訊連續投了三輪,騰訊給予每日優鮮資源主要是哪些方面?
徐正:騰訊一直是我們A輪、B輪、C輪的投資人,會很清楚得支持你,用馬化騰自己的話講叫“半條命交給你”,騰訊給我們幾方面很大幫助:首先是戰略投資,看的很長遠,適合我們這種長期價值的創造者;第二,騰訊生態比較開放,會包容支持你獨立的文化、價值觀和愿景;第三,除了投錢之外,騰訊在組織人才、管理、技術、市場流量上給了我們很多實實在在的支持和幫助。
無人貨架與未來
網易科技:最近推了“無人貨架”便利購,對每日優鮮來說,它處于一個怎么樣的定位?
徐正:前置倉、供應鏈的基礎設施做好之后,我要連接用戶的場景,到家場景我們連接了,辦公室的場景是第二場景,這塊一定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戰略發力點,組織了專門的團隊、資金去做,我們計劃在辦公室無人貨架項目“便利購”戰略投入3億元人民幣,快速鋪設10萬點位。現在專門的團隊有一百來人,我覺得太少,未來很快會招到500人。
我們目前在北京開始拓展,6月份開始到現在大概兩個月,我們已經在北京鋪設了2000多個點位,我們的優勢有三塊:第一,供應鏈支持,可以提供冷凍、常溫、冷藏食品;第二,前置倉可以給每個點補給,用最低的成本做到每天都補貨;第三,提供完整體驗,一分鐘買到百款商品,掃碼在APP里上千款商品一小時送達。
網易科技:未來除了“無人貨架”之外,還會往哪些新的形式方面拓展?
徐正:開放環境下,我們還做了一些智能的事情,正在迭代中。現在我們看下來,目前市場上所有的方向都不好,我覺得無人便利店,無人不代表未來,最終是看誰提供的價值更大、用戶體驗更好、效率更高,要不然太虛了。現在看到的這些嘗試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單看產品解決方案,我覺得用戶體驗不好、效率也沒有提高。
網易科技:8月每日優鮮在北京上海有大規模的線下投放,這是不是意味著要大力擴張了?
徐正:是的。7月許曉輝加入我們團隊擔任合伙人兼CMO(注:許曉輝曾任凡客副總裁,主導凡客體,2016年8月加入獵豹移動),他后面會主導做我們的品牌,當這個商業模式已經被確認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發力,把市場做起來。
網易科技:我們未來會不會考慮到線下開店?
徐正:現在不考慮。我篤信未來用戶不去店里,買菜這件事是全世界一個店面覆蓋半徑最小的,因為誰也不愿意拎著菜走,一點都不優雅。現在生鮮還在大范圍成長,線上流量成本不高,干嘛要去線下呢?
我覺得現在阿里、小米往線下走,它們的根本原因,當你所處的產業,互聯網滲透率超過20%,再增長已經很不容易了,并且你在里面形成足夠市場地位的時候,你往線下走這個思路是對的。
線下平均成本就是高于線上,這是事實。只不過目前阿里、小米線上(滲透率)做到20%,再往上1%的邊際增量成本是高于線下的。所以要看清楚本質,人家為什么要去線下、什么人去線下,線下并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網易科技:您是30歲開始創業,那對于現在30歲之前的年輕人,您有什么建議?
徐正:第一,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因為他們趕上一個更好的時代,是中國在改變世界的時代,全球化對他們來說是最有機會的;
第二,要去創造。原來中國經濟空白市場多,把國外的抄過來點再勤奮點本土化就行了,但是現在空白不多了,要創新;
第三,最好這代人多點社會責任感,因為中國早期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了這代人,就是怎么帶動更多人富起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