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臺艱難轉型消費金融 或淪為導流機器金融

國際金融報 2017-12-20 21:56
分享到:
導讀

“對網貸行業尤其是現金貸來說,接下來多數平臺面臨的現實考驗就是轉型和退出。

網貸平臺艱難轉型消費金融 或淪為導流機器1

“對網貸行業尤其是現金貸來說,接下來多數平臺面臨的現實考驗就是轉型和退出。最近見了行業內不少平臺創始人,商討合作的可能性與模式,互聯網消費金融是大家主要想要轉型的方向。”一位電商系金融服務公司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很難!互聯網消費金融是重場景行業,無論是想要自己布局消費場景,還是尋找合作對象,都不容易。”

消費金融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是大家都看得到的,這也是除了監管的壓力之外,促使越來越多網貸平臺都朝著這個方向轉型的最大動力。這一市場的蛋糕的足夠大,而且正處于不斷快速擴大的狀態下。

據最新發布的《2017消費金融洞察報告》顯示,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交易規模在短短4年里從60億元猛增到4367.1億元。從2013年到2016年,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實現了70倍爆發式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317%。2016年,金融機構消費信貸余額占全國貸款余額的比重是23%,其中當年新增的消費信貸有6.1萬億,占新增貸款50%,扣除房貸后,個人消費占比從4.5%上升至6.5%。

相關調查顯示,2016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中,30歲以下群體中75.3%的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低于6000元,但對分期消費興趣濃厚。對于成長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以“90后”為代表的年輕群體中,便捷化消費和即時享樂是他們價值觀的組成部分,加之支付便捷化使得他們的貨幣觀念減弱,在消費受收入水平制約的背景下,超前消費意愿強烈。

然而,我國的信貸人口覆蓋率擁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未來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還將有長足發展。據相關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信貸人口滲透率僅為27.6%,而同時期美國信貸人口滲透率為82.0%。相較于美國的滲透率水平,我國信貸人口滲透率明顯不足,未來我國信貸滲透率還有待提升。為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還有著巨大發展潛力。

不過,蛋糕夠大并不意味著大家都能咬上一口。

“消費金融的重中之重就是消費場景。從消費場景衍生出消費金融,比如京東、天貓、國美等依托電商場景然后發展互聯網消費金融會相對比較順利和容易,但是反過來從事信貸業務的金融公司去布局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則相當難。”上述負責人指出,“就拿傳統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來說,多數具有銀行股東背景,在資金端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在資產端的消費場景方面則是進展并不順。在沒有自身場景的情況下,不少公司與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合作,進而出現被騙貸的事也是層出不窮。”

其實,業內不少打著互聯網消費金融旗號的平臺都從事著現金貸業務,因此拿下場景實在是太難,成本太高。雖然,互聯網消費領域有很多的細分領域,如醫美、教育、婚慶、3C等,但是要想在某個細分領域做深做大都不容易。

“現在,有很多P2P平臺或現金貸平臺雖然想發展互聯網消費金融,但是靠自身的力量去布局場景費時費力,難度很大。因此,其中不少公司都想以股權合作的方式找有具體消費場景的金融公司合作。”不過,上述負責人坦言,“這種合作大型金融公司很難看上,即使達成合作,平臺也很可能會淪為一個簡單的導流機器而已。”

該人士進而指出,“對平臺來說,一方面沒有具體消費場景,完全要依賴合作方;另一方面,在資金成本上也很有具有優勢。那么唯一剩下的價值就是平臺積累的大量注冊用戶或活躍用戶。”

【來源:國際金融報

消費 金融 互聯網 平臺 場景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