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能到智慧,Mate 10搭載人工智能芯片后,AI手機時代來了嗎?通信

釘科技 2017-11-08 19:50
分享到:
導讀

在互聯網創新科技成果遍地開花的時代,AI正在引領各個行業的變革,AI機器人、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汽車等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而AI所帶來的最大變化一定會從我們身邊的設備開始。

在互聯網創新科技成果遍地開花的時代,AI正在引領各個行業的變革,AI機器人、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汽車等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而AI所帶來的最大變化一定會從我們身邊的設備開始。

近一年來,曲面屏、全面屏成為了智能手機行業新的突破口,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曲面屏、全面屏更多的只是在外觀設計方面進行了升級。在更深層次體驗上,智能手機仍需要一場顛覆性變革。

而隨著人工智能的大發展,AI能夠給智能手機帶來更大的創新,打開一個全新的手機市場,或許也能夠決定未來手機的市場格局。智能手機也只有通過與AI相結合,才能實現從“智能”到“智慧”的跨越。

首先,AI將為智能手機帶來全新的視覺影像升級。比如iPhone X的face ID,華為Mate 10的“慧眼識物”,都是基于AI所衍生的“黑科技”。

事實上,對人像、風景等物體的智能識別,抓拍動態物體,視頻跟蹤美顏,人臉識別等,這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功能,都離不開AI的支持。

其次,AI將大大提升智能手機的計算能力,這意味著智能手機對于用戶的行為將從被動執行跨越到主動感知。比如搭載AI芯片的華為Mate 10可智能理解并學習用戶使用習慣,通過云端智能引擎分析,優化用戶不使用的后臺應用和推送,從而達到更持久的續航時間,真正做到“智慧節電”。

人工智能正在全面改造我們的生活,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在某些特定的事件中人工智能還將有遠遠超出我們的能力,幫助我們完成此前無法完成的任務。我們將因為智能化的生活而變得更加輕松簡單,而AI手機更將成為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助理。

比如,作為第一款人工智能手機的榮耀Magic,就曾推出過“未來手機”的概念,并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當用戶由亮處進入暗處時,榮耀Magic會自動在鎖屏界面顯示手電筒應用,只需滑動屏幕,即可點亮手電筒,省去了打開手電App的時間。當用戶身處某些特殊場景時,榮耀Magic還會在鎖屏界面顯示用戶需要的信息:當你乘機落地后,它會第一時間提示你行李提取編號;當你走到出口處時,它會以酒店為終點幫你啟動滴滴打車軟件;當你在快遞柜旁,它會顯示快遞取件碼。

而人工智能芯片NPU的加入,賦予了華為Mate 10系列各種更為智能的功能。智慧識屏功能方便閱讀和聊天,基于這些內容,可將用戶需要了解的信息主動推送呈現。即時翻譯系統,支持照片、文字和語音翻譯:當你出國時,Mate10手機內置的AI隨行翻譯系統,支持50多個語種圖文和語音翻譯,并支持離線翻譯和即拍即譯;當你在國外餐館吃飯的時候,只需要拍一下菜單就能知道食物的相關信息。

相比互聯網手機時代,AI手機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將會更大。未來,在AI手機主導的新手機時代中,我們的生活必然還將發生更大的變化。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智能到智慧,顛覆式創新往往是從勇敢嘗試開始的,人工智能是華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AI還處于初級階段,就像一個孩子一樣,但具備了快速成長的能力。”

他還表示,智慧社會即將到來,華為將作為智慧社會的使能者和推動者,在AI方面繼續努力,聚焦創新,推動移動端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消費者一起向更智慧的人工智能時代邁進。

從榮耀Magic到華為Mate 10,人工智能的大門正在一扇扇被打開。而據釘科技了解,榮耀或將于下月推出新一代智慧手機V10,不出意外的話,這款新的人工智能手機將會搭載麒麟970 AI芯片,并完善人工智能體驗,進一步推動AI手機的普及。

國產陣營中的AI手機,華為處于行業領先地位。而手機廠商全球三強中的另外兩家大廠商也在發力AI。蘋果通過iPhone X搭載的Face ID技術、更加智能的Siri語音服務、有學習能力的A11芯片,全面投入AI手機時代。蘋果首席運營官亦曾表示,將把移動設備視為未來人工智能的一個主要平臺。

而三星一直以來都以創新性和前沿技術著稱,其在AI方向上也有所建樹。如三星推出的語音助手Bixby采用全新的人機交互方式,融入谷歌Assistant人工智能語音助手的功能,用戶可通過Bixby操作手機,Bixby則能夠分析并學習用戶行為,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多智能化服務。

綜上所述,AI除了能為智能手機本身帶來顛覆性變革,為消費者開啟智慧生活之外,背后還有手機廠商們強大的推動力,因此一場由AI手機掀起的革命性大戰或將打響,AI手機時代即將到來。

來源:釘科技

AI 手機 智能 人工智能 用戶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觀點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