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瓜分完畢 國產手機下一步會是“出海”嗎通信
國內手機市場,用“群雄逐鹿”一詞形容再合適不過了。目前,國內的手機市場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各大廠商想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只能將眼光著眼于海外。那么,國產手機的下一個增長點,會是海外…
國內手機市場,用“群雄逐鹿”一詞形容再合適不過了。目前,國內的手機市場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各大廠商想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只能將眼光著眼于海外。那么,國產手機的下一個增長點,會是海外市場嗎?
隨著國產手機廠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占據了主流。全球科技市場分析公司Counterpoint在近日發表了一份關于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對比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華為、OPPO、vivo、小米在近兩年已經牢牢把握住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而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則持續下滑。
現在,國內手機市場已然是一片紅海。除用戶進行消費升級以外,已經沒有其他的市場可以發展。所以,國產廠商想要擴展更大的市場空間,只有走向海外這一條道路。
生產環節,國產廠商攻城略地,占據海外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逐漸衰退,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廠商選擇在海外投資。OPPO、vivo、小米等國內知名廠商紛紛在海外地區開設工廠。目前,OPPO在印尼、印度等東南亞地區已經開始投資,在印度Great Noida地區還建設了1000畝的工業園,建成后可以年產約1億部手機;小米也與富士康合作,在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的斯里城建設了專屬小米的第二家工廠。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商,在享受海外市場人口紅利的同時,提高了利潤率。
流通環節,國產廠商頻出奇招,營銷為王
當然,打造一款銷量高的手機,單靠產品本身是遠遠不夠的,這個時候,優秀的營銷手段就派上了用場。
OPPO、vivo兩家廠商一直是國內線下營銷的好手。在海外市場,這兩家廠商依然把國內的玩法帶到了國外。通過交叉持股,將廠商和銷售商緊緊綁在一起,一榮俱榮。而且,OPPO和vivo還投入巨資,牢牢把控國際市場的頭部廣告位資源,在線下市場,無人能比。
線上市場,則一直是小米的天下。通過Canalys發表的今年第二季度印度市場份額報告我們可以看出,小米在今年第二季度拿下了15.5%的市場份額,出貨量達到480萬臺,是去年同期的四倍。Canalys研究分析師IshanDutt表示,小米的成功在于它的線上銷售策略,把目標用戶定位于懂得運用網絡的年輕人。而且由于是線上交易,所以去年在印度實行的廢棄貨幣政策對小米造成的影響很有限。
不論是主打線上或線下,國產廠商都是將自己在國內已經運用得爐火純青的銷售手段直接運用到海外市場。目前來看,這個手段是非常成功的。
技術環節,國產廠商專利掣肘,還需努力
談到海外市場,阻礙國產手機發展的一個因素,就是專利了。曾經,華為在美國被蘋果專利訴訟了多達54次。在2014年,由于愛立信在印度市場指控小米手機侵犯其相關專利,導致小米被迫暫停在印度銷售手機。種種原因都說明了專利在海外市場的重要性,而在這一方面,華為就做到了領先。
目前,華為將每年利潤的10%到15%投入研發,在全球科技公司研發投入超過了蘋果位居第四。2016年,華為在歐洲的專利申請量達到2390項,排名第二。在PCT(專利合作協定)專利申請排行中,以3692項申請僅次于排名第一的中興。作為傳統的技術先行企業,華為在專利這一項上,是遠遠超過其他競爭對手的。正因為華為對研發的不懈努力,才能有底氣應對來自競爭對手的起訴,完成由被告到原告的華麗轉身。
當然,在專利方面持續發力的不只華為一家。小米在不久前與諾基亞簽訂了部分專利資產收購協議,其中就包括了海外專利2404件。另外,高通對國產廠商走向海外也有一定的幫助。現在,高通已經和超過120家的中國手機廠商簽署了專利許可協議,這也避免了一些品牌在走向海外時踩到專利雷區。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只有搭建了專利的護城河,國產手機“走出去”的這一步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順暢。
專利掣肘,還導致了國產手機在海外市場的利潤率偏低。目前,部分國產廠商在海外市場,尤其是在東南亞等國的新興市場銷售的手機大多為中低端產品,雖然說價格低廉有助于提高市場份額,但這并不符合長遠利益。蘋果三星為什么能拿到行業的大部分利潤?正是因為硬件+軟件的完美結合(蘋果iOS+自研發A系列芯片)和全產業鏈的把控(三星重要元器件自給自足)。
現在,眾多國產廠商并不能做到像三星一樣CPU、內存、屏幕等主要元件自給自足,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研發能力,才能掌握更多獨家的技術,增加手機的溢價,賺取更多的利潤。當然,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供應鏈廠商提高自己的實力。如果在未來,我們談到好屏幕的時候可以想起京東方、天馬;談到好芯片可以想起華為麒麟、小米松果,那樣的話,國產智能手機的春天就真的到來了。
總結
隨著國內手機市場的飽和,擴展海外市場已經是各個廠商秘而不宣的共識。而國產智能手機,也已經不是“山寨”、“劣質”的代名詞,國內各大品牌的產品已經能夠滿足各種各樣消費者的需求。不過,國產智能手機想在海外市場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行業認可,也需要在專利上多下功夫。目前,已經有兩種不同的道路被證明是行得通的,一是像華為一樣通過不斷地研發,構建自己的知識產權體系;二就是像小米一樣通過合作和收購,獲得專利的保護傘。
我一直很喜歡格力公司的廣告詞——“掌握核心科技”。其實,哪個行業都是這樣的,誰掌握了核心科技,誰就能獲得廣袤的市場空間,拿到可觀的利潤。目前,智能手機行業的利潤大部分被蘋果三星拿走,國產廠商想通過出走海外市場獲得更多的利潤,還需要通過不斷地研發掌握更多新技術。這樣,才能撕去“山寨”、“劣質”的標簽,才能真正做到中國智造。
來源:手機中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