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消費電子或被擠出中國市場,三星感同身受通信
最近,LG手機退出中國市場終于得到LG官方的承認。LG北京辦事處代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LG手機已經有兩年時間沒在中國市場推出智能手機了。
兩三年前,筆者就根據LG手機在中國市場逐年下降的業績表現,作過LG手機要退出中國市場的預判。
最近,LG手機退出中國市場終于得到LG官方的承認。LG北京辦事處代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LG手機已經有兩年時間沒在中國市場推出智能手機了。
LG消費電子在華整體堪虞
作為韓國企業界的雙星之一,LG的產品線很長,涉及到各個方面。僅在消費電子領域,LG產品就有手機、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涵蓋了黑電和白電的多個領域。
在LG手機陽光燦爛的時候,曾經位列全球第三,僅次于諾基亞和三星,推出的經典手機巧克力系列,成為時尚的標志,風靡一時,特別是俘獲了女性消費者的芳心。目前流行的18:9標準的全面屏,就是LG手機的發明創造。
但最近幾年,LG手機一落千丈,甚至陷身虧損泥潭。據LG財報,2017年第四季度,LG移動部門虧損高達1.9億美元。韓國媒體報道稱,鑒于銷量不景氣,LG手機將逐步取消高端手機業務,這個定位的V系列和G系列以后將不復存在。由此看來,LG手機不僅退出了中國市場,而且整個業務板板都成了泥菩薩過河,朝不保夕了。
LG把手機業務做不好的原因歸結于中國品牌的崛起。這兩年以華為、OPPO、小米、vivo為代表的中國品牌確實取得了長足進步,搶占了包括LG、三星在內的老手機品牌若干市場份額。但把產品做不起來原因歸結于對手,說明LG對自身存在問題沒有足夠認知和反省。
手機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只是LG消費電子業務在華整體銷售萎靡不振的一個方面。在手機業務退出中國市場的若干年前,LG空調就被擠出了中國市場,成為LG消費電子領域第一個退出中國市場的產品線。
事實上,LG消費電子產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幾乎可以用“全線大潰敗”來形容。LG彩電偏居于高端市場一隅,但銷量慘淡,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了,改作璽印。
作為彩電品牌,LG品牌已得不到消費者認可。據悉,LG彩電在中國市場銷所占份額已經跌出十名之外——在中國市場活躍的彩電品牌,本來就只有那么屈指可數的幾家,淪落到跌出十名之外的窘境,基本上可以說是進入了末位淘汰的序列了。
在中國市場勉強可以刷刷存在感的,就是LG冰箱和洗衣機了。畢竟這兩個產品的牌子在中國市場上,不像彩電那樣稀少,跌出了十名之外也可以混水摸魚。據IDG、奧維云網等多家數據機構資料顯示,LG牌冰箱、洗衣機所占市場份額均已經跌出銷售前十,淪為“落草的鳳凰不如雞”。
前段時間業內就傳得沸沸揚揚,LG要改成中國式的“新愛爾集電子中國公司”,據稱新商標目前正在申請中。
改名能一掃LG消費電子在中國市場的晦氣,實現重振嗎?LG這個品牌名并不是LG消費電子在中國市場慘淡經營的根源。如果改用新品牌,品牌認知度或許更低,更難得到消費者認可。如此以來,用新品牌,難以成為LG消費電子在中國市場做大的催化劑,甚至可能越做越小。
中國市場發展迅猛,中國經濟正在轉變為內需驅動,消費升級如火如荼。在三五年內,LG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如果不能夠扭轉頹勢,有所作為,那就意味著包括彩電、冰箱、洗衣機在內,都有可能步LG手機的后塵,以被擠出中國市場作為故事的結局。
三星將“感同身受”
在韓國,三星和LG如影隨形,就像無獨有偶的一對存在。其存在狀態有點類似美國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兩者在市場定位、產品線、技術研發,都高度重疊。雖然三星貌似比LG更有實力,更加成功,但兩者具有高度類似的基因,走著相同的道路,有著相同的發展軌跡,或許也要面對相同的命運和結局,其中一家可以作為另一家的鏡子。
在中國市場,LG家用空調早些年退出去了,三星家用空調也退出了。LG手機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在中國市場也都曾輝煌過,現在正在淪落。三星手機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也在步LG后塵,不斷淪落。所以,LG手機退出中國市場,讓三星難免兔死狐悲,感同身受。
最輝煌的時候,三星手機在中國曾經市場占有率第一,但這種情況并沒有維持多長時間。現在的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也在節節敗退,其境況雖然好過LG,但所占市場份額也滑落到3%左右,在市場排名上無限接近第十名。在國產品牌華為、小米、OPPO、vivo等咄咄逼人的攻勢下,三星手機已經沒有了還手之力,不僅在中低端市場不斷萎縮,而且在高端市場也被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擠壓,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三星其他消費電子業務在中國面臨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兒去。彩電業務稍微好點,但也被擠出了前五名行列,約為第六名的樣子。其他產品,如冰箱和洗衣機,都被擠在了第八至十名之間,已經淪落為二流品牌。與三星在國際上的品牌地位和跨國企業消費電子龍頭身份極不相稱。如果沒有能力在三五年內改變這種狀況,在品牌度越來越集中的發展趨勢下,三星在中國市場也是前景黯淡,命運堪憂。
韓國三星、LG在中國市場的境況和遭遇是那樣似曾相識。在消費電子領域,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是日系企業。曾經有一系列日系企業,如夏普、東芝、松下、三洋、先鋒、富士通等,雄霸全球,也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成為中國同行的企業管理之師、技術之師、品牌之師、營銷之師和產品之師。但現在這些日系企業早就被中國企業超越,要么銷聲匿跡,要么賣身給中國企業。
以前是日系企業,現在該淪到韓系雙星了,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宿命。當然,對韓國雙星來講,在中國市場即使品牌消失了,但在屏和半導體的優勢上還是處于暫時領先地位。不過,讓三星和LG焦慮的是,屏和半導體技術,中國企業也在奮起直追,迎頭趕上。京東方的屏與三星和LG相比,差距已經在毫厘之間。而半導體作為“中國芯”國家戰略,也在不斷崛起。
無論是在中國市場,還是放眼整個世界格局,三星和LG將來在中國企業面前何去何從,確實讓這對在中國市場的難兄難弟倍感焦慮。
(來源:藍鯨TMT網 作者:曾高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